统编版t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下册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2025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t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下册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2025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如仁爱、民本、诚信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将核心思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介绍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如尚和合、求大同等,帮助学生理解其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单元目标(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健全人格: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的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法治观念:结合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责任意识: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时规划
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据,以单元目标为任务驱动,每框均安排一课时教学,共计六课时。本单元课时规划结构图如下所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总议题:悟人文精神,提文化自信
一、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二)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中华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三)健全人格:通过对人文经典的探究活动,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责任意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难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 质疑反馈
【学生活动】学生课前完成和自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和学习困惑,以学定教。并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总议题:悟人文精神,提文化自信。
子议题一:人文之光,照亮心田——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子议题二:形神兼备,和而不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板书课题: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二)展学 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春节成功申遗,你从中感受到哪些中华人文精神?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并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三)议学 合作探究
子议题一:人文之光,照亮心田——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议学情境】根据教材中的“生活观察”——“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活动,谈中华人文精神的启发。
【议学任务】探讨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分享中华人文精神对自己的启发。
【议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君子和而不同”、古代神话传说蕴含的精神、古典名曲蕴含的美学追求、《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议学成果】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
【议学小结】教师总结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子议题二:形神兼备,和而不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议学情境】看教材探究与分享,“岁寒三友”《玛纳斯》英雄史诗,千里江山图、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议学任务】探讨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并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感悟。
【议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具体表现(如求同存异、文以载道、形神兼备、俭约自守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发言稿。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感悟分享。
【议学成果】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和感悟,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
【议学小结】教师总结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强调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将中华人文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文化自信。
(四)拓学 迁移应用
【学生活动】结合本课所学,思考中华人文精神对现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从与人交往、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国家发展、国际交往等角度出发,写一篇小论文,字数150字左右。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五)践学 知行合一
【学生活动】学生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将学习中华人文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如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质。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并组织小组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定期跟踪学生的成长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