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单元练习试卷九年级化学学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选择题 (共40分)单项选择题1.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下列有关成语中,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刻舟求剑 B. 铁杵成针 C. 星火燎原 D. 滴水成冰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是A. 二氧化碳 B. 铁 C. 高锰酸钾 D. 氯化钠3.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60个碳原子:C60 B. 氧化铁:FeOC. 氯化铝:AlCl3 D. 2个镁离子:2Mg+24.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 B. 称量食盐C. 测溶液的pH D. 溶解食盐5. 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运输强酸强碱时应张贴下列标志中的A. B. C. D.6. 常温下一些水果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柠檬:pH=2.5 B. 苹果:pH=3.1 C. 菠萝:pH=4.1 D. 西瓜:pH=5.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其制备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次氯酸钠(NaClO)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从而发挥漂白和消毒作用,次氯酸(HClO)见光或受热都易分解。7. 材料中,氯元素没有体现的化合价是A. +2 B. +1 C. 0 D. -18. 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 Cl2 B. HClO C. NaClO D. NaOH9. 下列关于84消毒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84消毒液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B. 84消毒液中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不属于氧化物C. 84消毒液与热水混合,消毒效果更佳D. 84消毒液需要避光、密封保存在阴凉处10.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碘酒中溶剂是酒精B. 水中加食盐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C. 溶液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11.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 石墨质地柔软,可用于制造石墨电极D. 镁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照明弹12.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一中转化1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 图二转化1和转化2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 图一和图二对比说明,相同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可能不同D. 图一和图二中转化1均是自然界碳循环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13. 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硒原子的电子数为34B. 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C. 元素符号为Se,属于金属元素D. 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Se2+14. 茶叶与水会释放出茶多酚(化学式C22H18O11)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茶多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 茶多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18:11C. 1个茶多酚分子由2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D. 苯多酚被空气氧化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15. 通过电能驱动的电化学固氮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合成氨技术。氧化铌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具备巨大潜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都不变B. 反应前后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C. 该反应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D. 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28:1816. 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后将注射器内的一氧化碳推入硬质玻璃管中B.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C. 实验中观察到滤纸条变蓝,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 气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尾气逸出污染空气17. 将质量均为30gKNO3、NaCl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 20℃时,15gNa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C. 在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t1℃时KNO3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1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CuAgAgClB. KMnO4O2SO2C. 酒精CO2COD. FeFeCl3Fe(OH)319.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C.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D. 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20. 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O2>NO>HNO3②反应II中,NO2与HNO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③转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水④反应I中,参加反应的NO与生成的NO2含有等质量的氮元素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填空题(共60分)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1)中国年味:过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用墨书写对联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因为碳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2)中国节气:立春,是春之首,冰化雪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微观角度分析,冰化雪消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3)中国彩绘。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其中非金属元素共有______种。(4)中国智慧:《华阳国志》中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描述的是通过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式使氯化钠晶体析出。(5)中国技艺:“打铁花”技艺中使用的材料是生铁。生铁是铁的合金,其硬度与纯铁比更______(填“大”或“小”)。(6)中国古籍:《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其中的胆矾水是指硫酸铜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原理______。22. 化学兴趣小组A的同学们对水质检测、水的净化及组成进行了研究。小组成员首先对城市用水、水质达标进行了探讨。(1)①反应沉淀池中要用到絮凝剂,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絮凝剂的是______(填序号)。A.明矾 B.氯化铁②右侧水质达标表中“a、b”指标可以通过如图1净水流程中的______池达到。“c、d”指标主要通过过滤池和清水池达到,城市生活用水净水过程。图1中没有使用到的净水方法是______(填序号)。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蒸馏(2)小组成员自制了净水装置,图2中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是因其具有______结构;过滤采用了图3膜技术净化装置,自来水经过该装置过滤后其硬度(通常用钙镁离子的含量来判断)______(填“会”或“不会”)降低。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______(填“硬水”或“软水”)。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方式将水垢除去的是______(填序号)。A.食用油 B.食醋 C.食盐 D.料酒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及探究水在电极端发生的变化,兴趣小组用如图4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查阅资料: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在电解水过程中不反应,其溶液呈中性。步骤一:向漏斗中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和管,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3)电解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4)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若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气体为H2;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气体为O2。(5)实验结束时,a、b两个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理论上约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深入探究】水在电极端发生的变化步骤一:向原电解水装置中重新加滴有酚酞的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保持活塞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6)实验中发现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用pH试纸测定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pH<7。说明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呈______性(选填“酸”、“碱”或“中”),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7)图5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的结果的是______(填对应选项的字母)。23. 化学兴趣小组B的同学们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1)图1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2)小组成员选择用图1中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3)查阅资料发现: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实验室制得的CO2中常混有H2S等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净化,所需实验装置如图2。已知: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II、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①若用装置甲来吸收杂质H2S气体,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填字母)。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②写出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的反应______。③装置丙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4)小组成员在制备氧气时,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请写出运用这种方法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灼烧。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1中D装置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灼烧铜丝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5)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成员还利用下面图3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I.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II.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III.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4)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5):①写出加热条件下用氯酸钾催化分解制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分析图3和4,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口向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③分析图3,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④实验结论: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24. 宇航员在“天宫课堂”利用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超过该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但溶质未析出的溶液)(1)“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______(填“放热”或“吸热”)(2)在相同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醋酸钠的溶解度如下表1所示,将醋酸钠过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温度 10 20 30 40 50 60醋酸钠的溶解度/g 40.8 46.5 54.5 65.5 83.0 139.0(3)图中取点对应的溶液降温到20℃,理论上最多析出______g醋酸钠。(4)一定条件下,利用乙酸()和碳酸钠制备较纯净的醋酸钠晶体,反应原理为,反应时向乙酸溶液中持续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______(填实验现象),再将所得溶液进行蒸发浓缩、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醋酸钠晶体。洗涤时,为了减少晶体损失,最好选用______(填字母)a.冷水 b.热水 c.饱和醋酸钠溶液25. 化学兴趣小组C的同学们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第一组】(1)选取3种溶液,2种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试管A中产生______(填实验现象)。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试管B可观察到铜丝外面的黑色逐渐消失,溶液变蓝绿色。 试管B中增加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试管C中有气泡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第二组】(2)对试管D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资料信息: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与评价测定D试管滴加石灰水前后溶液的pH变化 D中滴加石灰水前,溶液的pH小于7,滴入石灰水至过量后,溶液的pH增大,最终大于7。证明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这个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根据左图所示,向试管D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实验结束,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已发生反应。 你认为这个实验设计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第三组】(3)对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本质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 现象 解释试管F中立刻有较多气泡产生。 试管G中一开始只有极少量气泡,一段时间后有较多气泡产生。 试管G中一开始气泡很少的原因是_______。26. 铁红(主要成分Fe2O3)颜色鲜艳,是中国传统红色料的重要着色剂。材料一: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铁红,流程如图所示。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酸反应。双氧水能将Fe2+转化为Fe3+。(1)在“酸溶”步骤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FeO+H2SO4=FeSO4+H2O。(2)滤液I中的溶质除FeSO4外,还有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氨水(NH3 H2O)在调节pH时会与硫酸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4)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分解产生氧化铁,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材料二:许多古籍都记载中国很早就能焙烧绿矾(FeSO4 7H2O)制备铁红,如《本经逢原》中关于绿矾记载道:“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发生的反应原理为:FeSO4 7H2OFeSO4+7H2O;2FeSO4 Fe2O3+SO2↑+SO3↑。(5)焙烧绿矾过程中可观察到固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6)某工厂计划用绿矾焙烧工艺生产高纯度铁红(Fe2O3)320kg。计算理论上所需绿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FeSO4 7H2O的相对分子量为278)(7)资料显示,绿矾焙烧过程中同时可以获得硫酸。某化学兴趣小组D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绿矾焙烧进行再探究。资料:SO3+H2O=H2SO4;SO2+H2O=H2SO3物质 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熔点(℃) 16.8 -72.7沸点(℃) 44.8 -10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②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单元练习试卷九年级化学学科 参考答案选择题 (共40分)单项选择题【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9题答案】【答案】7. A 8. B 9. 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D【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D填空题(共60分)【21题答案】【答案】(1)不活泼 (2)水分子的间隔(3)2 (4)蒸发结晶(5)大 (6)【22题答案】【答案】(1) ①. AB ②. B ③. D(2) ①. 疏松多孔 ②. 不会 ③. 硬水 ④. B(3)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管a与管b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4)木条燃烧的更旺盛(5)8:1 (6)酸(7)B【23题答案】【答案】(1)长颈漏斗(2) ①. 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经收集满(3) ①. BCD ②. ③.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4) ①. ②. ③. 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5) ①. ②. 氯酸钾尚未分解时已经熔化,防止液态氯酸钾流出试管 ③. 75℃(合理即可) ④.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的分解温度越高【24题答案】【答案】(1)放热 (2)升高温度##增加溶剂(3)92.5 (4) ①. 不再产生气泡 ②. 降温结晶 ③. c【25题答案】【答案】(1) ①.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浅绿色 ②. 置换反应 ③. Cu2+ ④.(2) ①. H+、OH- ②. 不合理 ③.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3)遇到少量H+时,先结合形成, 再与H+结合生成CO2气体【26题答案】【答案】(1)(2)(3)(4)(5)由绿色逐渐变为红色(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绿矾中铁元素的质量,则绿矾的质量=答:理论上所需绿矾的质量为1112kg。(7) ① 冷凝三氧化硫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