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2024·南山二模)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变化,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叶片结满露珠
B.冰糖在水里溶解了
C.粉笔写字后变短
D.水果发酵有酒味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叶片结满露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糖在水里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粉笔写字后变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果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2024·南山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1个铝离子: B.纯碱:
C.氯化镁: D.2个氯原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离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数字1不写,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3+,该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氯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 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Cl2,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D、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3.(2024·南山二模)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其所用的伞状天线是用钼丝编织而成。下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钼的核外电子数为42 B.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C.钼元素的符号为Mu D.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钼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不符合题意;
B、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不符合题意;
C、钼元素的符号为Mo,不是Mu,符合题意;
D、金属有较好的延展性,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等来解答。
4.(2024·南山二模)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生火做饭 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
B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
D 用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是氮肥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放热可用于做饭,不符合题意;
B、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是利用了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用洗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剂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除去,不符合题意;
D、NH4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可配置绿萝生长的营养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来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乳化油污来解答;
D、根据肥料有氮肥、钾肥和磷肥,根据化合物中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某种元素就是什么肥料来解答。
5.(2024·南山二模)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硫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
B.浓硫酸储存柜张贴的标识是
C.浓硫酸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蘸取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
【答案】C
【知识点】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实验室可利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浓硫酸储存柜张贴的标识是,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中氢、氧元素以水分子的形式脱去,所以蘸取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吸附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不和硫酸反应的酸性或中性的气体物质来解答。
6.(2024·南山二模)答题卡上条形码的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酸属于氧化物
B.丙烯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丙烯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丙烯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2)=9:1:8,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丙烯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3):(16×2)=9:8,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烯酸由丙烯酸分子构成,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7.(2024·南山二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两种物质的性质一定不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两种物质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D.测得某溶液的pH为12,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
【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石墨和金刚石都为碳单质,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由于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单质,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都含有氧元素,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D、pH>7的溶液显碱性,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为盐,也可能为显碱性的盐溶液,如碳酸钠,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石墨和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来解答;
B、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来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可能生成氧气来解答;
D、根据碱的pH值大于7来解答。
8.(2024·南山二模)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方法,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中碳原子与氢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反应前碳元素、氢元素化合价分别是-4、+1,反应后化合价都是0价,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以液态金属锡为媒介,助力甲烷裂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高效制氢,金属锡作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碳原子与氢分子个数比1: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甲烷在液体锡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单质碳和氢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变化,数目可能变化;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9.(2024·南山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 B.探究水的组成 C.验证溶解时吸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烧杯中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该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在大气压作用下右侧下降,左侧升高,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不密封,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装置中逸出,导致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盐酸均不使酚酞变色来解答;
B、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来解答;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来解答;
D、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来解答。
10.(2024·南山二模)芒硝()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山西某盐池富含,还含有少量,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比大
B.时,将溶于水中,得到溶液
C.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含有少量,提纯可采用降温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将40g NaCl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6g,得到136.6g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4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8.4g,此温度下Na2SO4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来提纯,根据图示,Na2SO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a2SO4含有少量NaCl,提纯Na2SO4可采用降温结晶,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以及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来解答。
11.(2024·南山二模)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 取样后滴加酚酞溶液
B 鉴别和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 鉴别蔗糖溶液和生理盐水 取样后测导电性
D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无法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符合题意;
B、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氮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蔗糖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具有导电性;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导电性,故取样后测导电性能够区分蔗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CaCO3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碱性物质能使酚酞变红色,中性或酸性物质不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氮气不和氢氧化钙反应来解答;
C、根据蔗糖溶于水不具有导电性,氯化钠溶于水存在自由运动的离子,可以导电来解答;
D、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2.(2024·南山二模)为检验水和碱溶液“捕捉”的效果,设置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B.时,曲线甲表示的溶液呈中性
C.根据曲线甲分析可知:当时间约为时,1体积水约吸收1体积的
D.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浓溶液,吸收较多的是浓溶液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刚加入的溶液,还没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压缩了烧瓶中气体的空间,故会有一小段压强增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800s时,曲线甲表示的溶液显酸性,是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曲线甲分析可知,刚开始加入液体的时候压强会稍有增加,在过程中压强逐渐减少,直到反应结束后回落到和原来的压强相同的位置,说明减少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加入的水的体积基本相同,所以1体积的水约吸收了1体积的二氧化碳,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曲线甲中的气压最终恢复原状,曲线乙中的气压最终接近0,说明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较多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烧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当刚开始加入液体时还没有和二氧化碳反应时,压缩了气体的体积压强增大;1升水溶解1升的二氧化碳来解答。
13.(2024·南山二模)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并探究燃烧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气体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应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组合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B既可以制取,也可以制取,请写出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燃烧条件
【资料】①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②铂丝可作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改进操作
将铂丝插入溶液 观察到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若安全管内液面上升太快 可通过   的操作来缓解压强增大
【答案】铁架台;AE;;;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向上移动铂丝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为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收集,题中要求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故选用排水法装置E进行收集;
(3)实验室用大理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铂丝插入H2O2溶液,产生氧气,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若安全管内液面上升太快,可向上移动铂丝,使产生氧气的速率减慢,压强减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收集纯净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根据氧气产生速度的快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来解答。
14.(2024·南山二模)贴对联是中国节庆时的传统文化之一。春节期间小泽看到长辈用“金粉”书写对联后,对“金粉”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取少盘样品到学校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金粉”是一种具有颜料性质的金属粉末,由初中常见的几种金属组成。
【提出问题】“金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清想】猜想一:金、银 猜想二:金、锌 猜想三:铜、锌 猜想四:铜、锌、铁
【实验验证】
(1)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金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产生   ,试管底部有未溶物 猜想一不成立
溶液呈无色 猜想   不成立
2、取上述过滤所得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 观察到    猜想三成立
(2)步骤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3)向步骤1过滤所得滤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足量)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表面产生气泡,并有附着物,写出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应用】
(4)铜锌合金因为呈现黄金光泽而被某些不法之徒假冒黄金骗人。设计一种鉴别真假黄金的实验方案:   。
【答案】气泡;四;固体全部变黑;;;取少量样品,高温灼烧,如果样品变黑,则是铜锌合金(假黄金);如果样品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则是真黄金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猜想一:金、银,金、银与稀盐酸都不反应,而其他猜想中的锌、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该同学根据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呈无色,说明“金粉”中不含铁,故猜想四不成立;
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可除去锌,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故观察到固体全部变黑,说明“金粉”中不含金,则该“金粉”的成分是铜和锌,故猜想三成立;
(2)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由以上分析可知“金粉”的成分是铜和锌,加入过量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含氯化锌和氯化氢,故向滤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足量),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铜锌合金中的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故区别真假黄金的实验方案:取少量样品,高温灼烧,如果样品变黑,则是铜锌合金(假黄金);如果样品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则是真黄金。
【分析】(1)(2)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来解答;
(3)根据铝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来解答;
(4)根据铜锌合金与氧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金不和氧气反应来解答。
15.(2024·南山二模)碳酸锂()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下图是利用锂辉矿(主要成分为,含泥沙等杂质)模拟提纯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I、(化学性质与相似)为无色晶体,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Ⅱ、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1)步骤①锂辉矿需进行粉碎研磨预处理,其目的是   。
(2)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
(3)操作a的名称为   。
(4)写出检验气体Y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6)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溶液,步骤③中你选择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H2SO4
(3)过滤
(4)
(5);复分解反应
(6)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步骤①加酸前先将锂辉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产率;
(2)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X是一种酸,与碳酸锂反应生成滤液1,滤液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锂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的酸是稀硫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
(3)操作a是将泥沙与滤液进行分离,故操作为过滤;
(4)碳酸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则气体Y是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步骤③发生的反应是Li2SO4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O4和Li2CO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
(6)由查阅资料可知,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步骤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2)根据硫酸和碳酸锂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4)根据碳酸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
(5)根据硫酸锂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锂沉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
(6)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步骤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来解答。
16.(2024·南山二模)高铁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高铁建设中铝合金、不锈钢、高锰钢等金属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1)钢的含碳量   生铁(填“”、“”或“”)。
(2)铝合金制造的高铁车体,具有提高运行速度、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和耐受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   等优点(写1点即可)。
(3)在高铁车身表面进行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原理主要是   。
(4)高铁轨道施工过程中常用铝热反应进行钢轨焊接。其原理是,生成熔融状态的铁流入铁轨缝隙,冷却后将铁轨牢牢“黏”在一起。若有完全反应,计算生成的Fe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1)<
(2)强度大(合理即可)
(3)隔绝水和氧气
(4)解:设生成Fe的质量为x。
解得x=56kg
答:生成Fe的质量为56kg。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钢属于合金,主要含有的元素是Fe、C,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故钢的含碳量<生铁;
(2)铝合金制造的高铁车体,具有提高运行速度、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和耐受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强度大、耐腐蚀性强等优点;
(3)铁制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在高铁车身表面进行烤漆,是通过隔绝水和氧气的原理进行防锈;
(4) 解:设生成Fe的质量为x。
答:生成Fe的质量为56kg。
【分析】(1)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生铁中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来解答;
(2)根据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机械性能好来解答;
(3)根据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来解答;
(4)根据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的方程式中已知铝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铁的质量来解答。
1 / 1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2024·南山二模)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变化,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叶片结满露珠
B.冰糖在水里溶解了
C.粉笔写字后变短
D.水果发酵有酒味
2.(2024·南山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1个铝离子: B.纯碱:
C.氯化镁: D.2个氯原子:
3.(2024·南山二模)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其所用的伞状天线是用钼丝编织而成。下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钼的核外电子数为42 B.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C.钼元素的符号为Mu D.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
4.(2024·南山二模)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生火做饭 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
B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
D 用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是氮肥
A.A B.B C.C D.D
5.(2024·南山二模)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硫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
B.浓硫酸储存柜张贴的标识是
C.浓硫酸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蘸取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
6.(2024·南山二模)答题卡上条形码的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酸属于氧化物
B.丙烯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丙烯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7.(2024·南山二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两种物质的性质一定不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两种物质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D.测得某溶液的pH为12,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
8.(2024·南山二模)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方法,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中碳原子与氢分子个数比为
9.(2024·南山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 B.探究水的组成 C.验证溶解时吸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0.(2024·南山二模)芒硝()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山西某盐池富含,还含有少量,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比大
B.时,将溶于水中,得到溶液
C.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含有少量,提纯可采用降温结晶
11.(2024·南山二模)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 取样后滴加酚酞溶液
B 鉴别和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 鉴别蔗糖溶液和生理盐水 取样后测导电性
D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过滤
A.A B.B C.C D.D
12.(2024·南山二模)为检验水和碱溶液“捕捉”的效果,设置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B.时,曲线甲表示的溶液呈中性
C.根据曲线甲分析可知:当时间约为时,1体积水约吸收1体积的
D.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浓溶液,吸收较多的是浓溶液
13.(2024·南山二模)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并探究燃烧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气体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应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组合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B既可以制取,也可以制取,请写出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燃烧条件
【资料】①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②铂丝可作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改进操作
将铂丝插入溶液 观察到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若安全管内液面上升太快 可通过   的操作来缓解压强增大
14.(2024·南山二模)贴对联是中国节庆时的传统文化之一。春节期间小泽看到长辈用“金粉”书写对联后,对“金粉”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取少盘样品到学校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金粉”是一种具有颜料性质的金属粉末,由初中常见的几种金属组成。
【提出问题】“金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清想】猜想一:金、银 猜想二:金、锌 猜想三:铜、锌 猜想四:铜、锌、铁
【实验验证】
(1)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金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产生   ,试管底部有未溶物 猜想一不成立
溶液呈无色 猜想   不成立
2、取上述过滤所得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 观察到    猜想三成立
(2)步骤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3)向步骤1过滤所得滤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足量)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表面产生气泡,并有附着物,写出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应用】
(4)铜锌合金因为呈现黄金光泽而被某些不法之徒假冒黄金骗人。设计一种鉴别真假黄金的实验方案:   。
15.(2024·南山二模)碳酸锂()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下图是利用锂辉矿(主要成分为,含泥沙等杂质)模拟提纯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I、(化学性质与相似)为无色晶体,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Ⅱ、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1)步骤①锂辉矿需进行粉碎研磨预处理,其目的是   。
(2)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
(3)操作a的名称为   。
(4)写出检验气体Y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6)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溶液,步骤③中你选择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16.(2024·南山二模)高铁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高铁建设中铝合金、不锈钢、高锰钢等金属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1)钢的含碳量   生铁(填“”、“”或“”)。
(2)铝合金制造的高铁车体,具有提高运行速度、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和耐受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   等优点(写1点即可)。
(3)在高铁车身表面进行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原理主要是   。
(4)高铁轨道施工过程中常用铝热反应进行钢轨焊接。其原理是,生成熔融状态的铁流入铁轨缝隙,冷却后将铁轨牢牢“黏”在一起。若有完全反应,计算生成的Fe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叶片结满露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糖在水里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粉笔写字后变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果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离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数字1不写,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3+,该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氯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 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Cl2,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D、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钼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不符合题意;
B、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不符合题意;
C、钼元素的符号为Mo,不是Mu,符合题意;
D、金属有较好的延展性,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等来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放热可用于做饭,不符合题意;
B、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是利用了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用洗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剂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除去,不符合题意;
D、NH4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可配置绿萝生长的营养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来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乳化油污来解答;
D、根据肥料有氮肥、钾肥和磷肥,根据化合物中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某种元素就是什么肥料来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实验室可利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浓硫酸储存柜张贴的标识是,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中氢、氧元素以水分子的形式脱去,所以蘸取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吸附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不和硫酸反应的酸性或中性的气体物质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丙烯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2)=9:1:8,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丙烯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3):(16×2)=9:8,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烯酸由丙烯酸分子构成,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石墨和金刚石都为碳单质,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由于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单质,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都含有氧元素,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D、pH>7的溶液显碱性,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为盐,也可能为显碱性的盐溶液,如碳酸钠,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石墨和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来解答;
B、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来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可能生成氧气来解答;
D、根据碱的pH值大于7来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反应前碳元素、氢元素化合价分别是-4、+1,反应后化合价都是0价,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以液态金属锡为媒介,助力甲烷裂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高效制氢,金属锡作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碳原子与氢分子个数比1: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甲烷在液体锡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单质碳和氢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变化,数目可能变化;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烧杯中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该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在大气压作用下右侧下降,左侧升高,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不密封,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装置中逸出,导致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盐酸均不使酚酞变色来解答;
B、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来解答;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来解答;
D、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来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将40g NaCl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6g,得到136.6g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4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8.4g,此温度下Na2SO4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来提纯,根据图示,Na2SO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a2SO4含有少量NaCl,提纯Na2SO4可采用降温结晶,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以及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来解答。
11.【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无法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符合题意;
B、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氮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蔗糖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具有导电性;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导电性,故取样后测导电性能够区分蔗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CaCO3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碱性物质能使酚酞变红色,中性或酸性物质不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氮气不和氢氧化钙反应来解答;
C、根据蔗糖溶于水不具有导电性,氯化钠溶于水存在自由运动的离子,可以导电来解答;
D、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2.【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刚加入的溶液,还没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压缩了烧瓶中气体的空间,故会有一小段压强增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800s时,曲线甲表示的溶液显酸性,是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曲线甲分析可知,刚开始加入液体的时候压强会稍有增加,在过程中压强逐渐减少,直到反应结束后回落到和原来的压强相同的位置,说明减少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加入的水的体积基本相同,所以1体积的水约吸收了1体积的二氧化碳,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曲线甲中的气压最终恢复原状,曲线乙中的气压最终接近0,说明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较多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烧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当刚开始加入液体时还没有和二氧化碳反应时,压缩了气体的体积压强增大;1升水溶解1升的二氧化碳来解答。
13.【答案】铁架台;AE;;;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向上移动铂丝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为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收集,题中要求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故选用排水法装置E进行收集;
(3)实验室用大理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铂丝插入H2O2溶液,产生氧气,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若安全管内液面上升太快,可向上移动铂丝,使产生氧气的速率减慢,压强减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收集纯净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根据氧气产生速度的快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来解答。
14.【答案】气泡;四;固体全部变黑;;;取少量样品,高温灼烧,如果样品变黑,则是铜锌合金(假黄金);如果样品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则是真黄金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猜想一:金、银,金、银与稀盐酸都不反应,而其他猜想中的锌、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该同学根据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呈无色,说明“金粉”中不含铁,故猜想四不成立;
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可除去锌,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故观察到固体全部变黑,说明“金粉”中不含金,则该“金粉”的成分是铜和锌,故猜想三成立;
(2)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由以上分析可知“金粉”的成分是铜和锌,加入过量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含氯化锌和氯化氢,故向滤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足量),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铜锌合金中的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故区别真假黄金的实验方案:取少量样品,高温灼烧,如果样品变黑,则是铜锌合金(假黄金);如果样品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则是真黄金。
【分析】(1)(2)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来解答;
(3)根据铝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来解答;
(4)根据铜锌合金与氧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金不和氧气反应来解答。
15.【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H2SO4
(3)过滤
(4)
(5);复分解反应
(6)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步骤①加酸前先将锂辉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产率;
(2)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X是一种酸,与碳酸锂反应生成滤液1,滤液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锂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的酸是稀硫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
(3)操作a是将泥沙与滤液进行分离,故操作为过滤;
(4)碳酸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则气体Y是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步骤③发生的反应是Li2SO4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O4和Li2CO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
(6)由查阅资料可知,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步骤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2)根据硫酸和碳酸锂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4)根据碳酸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
(5)根据硫酸锂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锂沉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
(6)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步骤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来解答。
16.【答案】(1)<
(2)强度大(合理即可)
(3)隔绝水和氧气
(4)解:设生成Fe的质量为x。
解得x=56kg
答:生成Fe的质量为56kg。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钢属于合金,主要含有的元素是Fe、C,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故钢的含碳量<生铁;
(2)铝合金制造的高铁车体,具有提高运行速度、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和耐受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强度大、耐腐蚀性强等优点;
(3)铁制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在高铁车身表面进行烤漆,是通过隔绝水和氧气的原理进行防锈;
(4) 解:设生成Fe的质量为x。
答:生成Fe的质量为56kg。
【分析】(1)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生铁中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来解答;
(2)根据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机械性能好来解答;
(3)根据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来解答;
(4)根据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的方程式中已知铝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铁的质量来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