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中测试(1-2单元培优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中测试(1-2单元培优2)(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中测试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下·奉化期末)龙眼鸡是昆虫中的颜值担当,其繁殖、生长发育与蝉相似。下列有关龙眼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
B.受精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C.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B
【解析】(1)昆虫的发育方式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A:龙眼鸡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而不是分裂繁殖,A错误。
B:龙眼鸡的受精过程是在雌虫体内进行的,但其发育是在体外完成的,即雌虫将受精卵产在树干上,卵在外部环境中孵化成幼虫,B正确。
C:蝗虫的生长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龙眼鸡生长过程与蝗虫相似。因此龙眼鸡的生长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但没有蛹阶段。它们直接从幼虫发育成成虫,C错误。
D:动物题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D错误。
故选:B。
2.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答案】D
【解析】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花生又名长生果,如图是花生果实及内部种子的图片,下面说法中符合果实发育特点的是(  )
A.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过来的 B.一个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
C.子房中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D.子房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答案】A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解答】A、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A正确。
B、子房内有几个胚珠完成受精,发育成的果实内就有几粒种子。图中的花生有三颗种子,所以花生的一个子房内有三个胚珠,B错误。
C、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C错误。
D、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构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5九下·浙江开学考)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答案】D
【解析】A、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原子和离子电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A、钠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1,不符合题意;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不符合题意;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小,忽略不计,钠原子与钠离子只电子数不同,质量几乎相等 ,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品腐败、伤口化脓,所以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据此作答。
【解答】A、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应用广泛,如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不符合题意。
C、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病毒也是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如感冒病毒等病原体可以使人或动物得病,有些噬菌体则是有益的,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它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它可以吞噬细菌。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细菌的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一些附属结构如鞭毛和荚膜等,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等,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所以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下·萧山期末)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KClO B.KClO3 C.KClO4 D.KCl
【答案】C
【解析】计算出各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在K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 中,Cl的化合价为+5;KClO4中,Cl的化合价为+7;KCl中,Cl的化合价为-1,则绿原酸的化合价最高的是KClO4。
故选C。
7.(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为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答案】B
8.(2024七下·苍南期中)目前有的国家已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试管婴儿”,其培育过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D.“三亲试管婴儿”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A
【解析】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
【解答】A.“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而不仅仅是来自母亲,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所以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试管婴儿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4七下·上城会考)下列四种动物的胚胎发育方式和受精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动物 胚胎发育方式 受精方式
A 蝴蝶 卵生 体外受精
B 青蛙 卵生 体外受精
C 鸟 卵生 体外受精
D 蝮蛇 卵胎生 体外受精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胚胎发育方式 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受精方式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解答】A、蝴蝶属于昆虫,体内受精,A错误。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B正确。
C、鸟类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卵生,C错误
D、蝮蛇类是在中国分布最广,蝮蛇为体内受精,蝮蛇胚胎是在雌蛇的体内发育成长的,D错误
故答案为: B。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结合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甲和丙的质子数相同,对于原子而言,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该说法错误;
B、甲、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它们不是同一种原子,故该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丁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故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故该选项正确;
D、甲、乙的质子数不相同,不互为同位素,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下·上城会考)生物的发育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也可以描述家蚕的发育过程
B.乙图:成蛙和蝌蚪形态结构差异大
C.丙图:胎儿通过①和②将代谢废物运输至母体
D.丁图:菜豆种子萌发时⑤先突破种皮发育成c
【答案】A
【解析】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没有蛹期。
【解答】A、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因此甲图是蝗虫的发育过程,A错误。
B、乙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用鳃呼吸,主要用肺呼吸,属于变态发育,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①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再由母体排出体外,C正确
D、种子萌发时,③胚轴伸长,最后是④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⑤先突破种皮发育成c根 ,D正确。
故答案为: A。
12.(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科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答案】C
【解析】①表示2个氢原子;②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④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⑥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⑦表示铜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
【解答】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A错误;
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B错误;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C正确;
D.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B.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C.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D.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答案】C
【解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对照组没有大蒜芥的影响,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这是遗传物质或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故错误。
B、实验组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对照组水杨梅种子发芽率略低,而实验组路边青种子发芽率比对照组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很多,故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更大,故错误。
C、第2—5周,路边青的实验组曲线发芽率比对照组下降的多,而水杨梅实验组曲线发芽率比对照组下降的少,故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正确。
D、第一周实验组路边青和水杨梅发芽率低,除了受到大蒜芥的影响,还有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甲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机物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答案】C
【解析】1、吸水过程:种子萌发首先要吸收水分,这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吸胀吸水是种子萌发初期的主要吸水方式,通过吸胀作用,种子的鲜重会迅速增加,使种皮变软,有利于氧气进入和胚根突破种皮。2、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通过有氧呼吸将储存的有机物分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用于细胞分裂、生长等生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消耗,种子的干重会逐渐减少。
3、干重和鲜重的概念
干重:指细胞除去水分后的重量,主要反映细胞内有机物等干物质的含量。在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过程中,干重的变化主要与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有关。
鲜重:指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重量,包括细胞内的水分、有机物、无机盐等所有物质的重量。鲜重的变化主要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及物质的积累等因素有关。
【解答】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A错误。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B错误。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下·东阳期末)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和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它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可以用乙醚溶解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C.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
【答案】C
【解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青蒿素的溶解性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青蒿素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青蒿素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乙醚溶解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会破坏其有效成分,说明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物质:①盐水②液氧③冰水混合物④干冰⑤硫酸铜晶体⑥空气,其中:
(1)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数字,下同),
(2)含氧分子的是    。
【答案】(1)③④⑤
(2)②⑥
【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于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1)③冰水混合物、④干冰、⑤硫酸铜晶体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2)②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⑥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同时含有氧气分子。
17.(2024七下·奉化期末)“立夏饭”(如图甲)是宁波百姓在立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有:糯米、土豆、菜豆、玉米等。其中糯米来自于糯稻的种子(如图乙),宁波地区糯稻一般一年种植一季,糯稻幼苗在生长时期喜好高温多水,糯稻成熟收获时宜干燥。从糯稻幼苗到成熟一般为4个月左右,比普通水稻生长期略长。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糯稻的繁殖方式属于   。
(2)如图丙为宁波地区年降水和气温变化曲线图。根据糯稻的习性,农民一般选择7月左右进行糯稻育苗和插秧,请简述理由   。
(3)图丁是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   (填序号)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答案】(1)有性生殖
(2)七月时高温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
(3)⑥
【解析】1.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2.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果皮和种皮、⑥胚乳。
【解答】(1)糯稻的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2)糯稻幼苗在生长时期喜好高温多水,根据对图乙分析可知,在七月时高温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所以,农民一般选择7月左右进行糯稻育苗和插秧。
(3)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故⑥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18.(2024七下·嵊州期末)杨梅(图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来的杨梅浸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常常可观察到果蝇幼虫从果肉中钻出来。
(1)果蝇的生长时期与家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2)杨梅可以用来制作杨梅酒,杨梅酒是通过酵母菌(图乙)发酵制成的。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   。
(3)为改良树种、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农常用图丙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答案】(1)蛹
(2)有成形的细胞核
(3)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解析】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 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1)果蝇的生长时期与家蚕类似,比蝗虫多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杨梅可以用来制作杨梅酒,杨梅酒是通过酵母菌(图乙)发酵制成的。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3)为改良树种、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农常用图丙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故答案为:(1)蛹(2)有成形的细胞核(3)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19.(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A 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B通过细胞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写结构名称)。
【答案】(1)染色体
(2)分化
(3)系统
【解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1)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
(2)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E系统。
20.(2024八下·东阳期末)目前主流的新能源车都采用锂电池储能,如图甲是第16题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这一格子的具体信息。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2)“Li”除了表示锂元素、一个锂原子之外,还能表示   。
(3)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
【答案】(1)3 (2)锂单质 (3)Li+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3)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锂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
(2)“Li”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锂元素,表示一个锂原子,还能表示锂这一单质。
(3)由图乙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其离子符号为Li+。
21.(2024八下·柯桥期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x)又叫做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x为   。
(2)维生素C分子中的碳原子为碳-12原子。在自然界中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为碳-13、碳-14,分别可表示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中的中子数相同
B.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和14
(3)维C银翘片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规格如下:每片含维生素C49.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05毫克。由此可知维C银翘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6(2)B(3)混合物
【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物。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6H8Ox 得到:12×6+1×8+16x=176,解得:x=6;
(2)根据题意可知,三者为同位素原子,则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三者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根据题意可知, 维C银翘片 由多种物质组,应该为混合物。
22.(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1)中子数(2)氕(3)B;C;E
【解析】(1)根据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分析。
(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3)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解答】(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氕。
(3)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正确;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故正确;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l和37Cl,但是二者数量百分比不一定各占一半,故错误;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故答案为: B C E。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2024七下·武义期末)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对物种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观察种子的结构】
(1)如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   (填“a”“b”或“c”)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
【种子萌发的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80粒,并准备好4个带盖的玻璃杯、纱布等;
②分别在玻璃杯上贴上标签A、B、C、D,每个杯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
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内,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内,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温箱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
(3)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
(4)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制作种子一生模型图】……
【答案】(1)a
(2)淀粉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解析】种子由胚珠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后形成的,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乳是种子储 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乙中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1是胚乳,2是子叶,3是胚芽,4是胚轴,5是胚根。
【解答】(1)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a线剖开的。
(2)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储存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因此, 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1胚乳,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每组要有相同数量的多粒相同种子,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BD温度不同,所以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4.(2025八上·临海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安装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U型管中装入适量的水。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U形管,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I中活塞停留在 10mL 刻度线处,关闭电源。检验气体。
(1)问题讨论: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目的是 。
(2)实验结束时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   mL 刻度线处。
(3)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 “o”表示氢原子),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4)查阅资料:设置超声波场可以提高电解效率。
图丙、图丁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已知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会使电解反应界面减小,降低电解效率。请结合图像,解释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   。
【答案】(1)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检验气体时因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只写“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也给分)
(2)20
(3)D
(4)超声波振动使气泡直径变小,气泡覆盖电极表面的面积减小,电极表面暴露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电解效率
【解析】(1)反应生成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通电容易发生爆炸;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解答;
(4)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目的是: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检验气体时因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2)根据甲图可知,左边与正极相连为氧气,右边与正极相连为氢气,则注射器II内气体体积是注射器I气体体积的2倍,也就是:10mL×2=20mL;
(3)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D。
(4)已知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会使电解反应界面减小,降低电解效率,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超声波振动使气泡直径变小,气泡覆盖电极表面的面积减小,电极表面暴露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电解效率。
25.(2024七下·拱墅期末)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滋生了青霉菌,在其周围无细菌生长。
Ⅰ.提出问题:为什么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
Ⅱ.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Ⅲ.实验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Ⅳ.资料联系:费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这种抑菌物质,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1)用显微镜观察某种微生物,发现有细胞核,推测该微生物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
(2)关于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说法最为恰当的是____。
A.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细菌
B.青霉菌产生了利于人类的物质
C.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基或者培养液中其他物质所引起的,所设计的对照方案是:将   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
(4)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会使食物变味或发臭。为避免这一现象,列举一种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
【答案】(1)真菌
(2)D
(3)不含青霉菌
(4)冷冻(合理即可)
【解析】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已经发现了十二万多种真菌。真菌独立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能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
【解答】(1)用显微镜观察某种微生物,发现有细胞核,推测该微生物属于真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实验结果中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关于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说法最为恰当的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基或者培养液中其他物质所引起的,所设计的对照方案是:将不含青霉菌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属于对照实验。
(4)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会使食物变味或发臭。为避免这一现象,列举一种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冷冻 ;晒干;真空保存等;
故答案为:(1)真菌(2)D (3)不含青霉菌 (4)冷冻 ;晒干;真空保存等;
26.(2022七上·金东期中)项目式作业——论证分子运动实验活动中,小金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现象分析】
(1)氨气是由   构成;
(2)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反思交流】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   ;
(4)【改进创新】小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实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氨)分子
(2)(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进行对照
(4)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
【解析】(1)根据气体的组成解答;
(2)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与B杯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由于氨水具有碱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3)甲乙实验进行对照,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氨气分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4)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向试管内运动,氨气先接触到的酚酞试液先变成红色,后接触的酚酞试液后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
(2)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反思交流】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进行对照;
(4)【改进创新】小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实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
27.(2024八下·金东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 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
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
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下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答案】(1)原子核
(2)C
(3)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D
【解析】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 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解答】(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原子核和 α粒子 相互排斥,所以内环S极、外环N极,同时α粒子大小以及质量都小于原子核,所以直径2cm、重5g。
故答案为:C。
(3)原子核内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大部分直线穿过,少部分发生小角度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结合环形金属板空间构型可知D符合实际情况。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杭州期中)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我校一兴趣小组对其电池以及充电方式等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开展了相关的专题项目化研究活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从锂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新能源电池的性能。
(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金属型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已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锂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也可形成相应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3)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
【答案】(1)阳
(2)LiOH
(3)钾
【解析】(1)根据电子带负电,进行分析解答;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
(3)根据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电子带负电,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2)锂离子的化合价是+1,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锂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OH;
(3)由题意可知,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由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钾离子的半径最大,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钾电池。
29.(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温州期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甲是小联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
(1)甲图中▲表示   。
(2)氯化钠物质由离子构成,请写出氯离子的符号   。
(3)分类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甲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图乙中有六种纯 净物,请补充完成以下分类表:
分类的标准 物质类别
类别一 O2 S Fe
类别二 CO2 H2O NaCl
【答案】(1)元素
(2)Cl-
(3)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解析】(1)依据元素概念和分子结构分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
(3)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或单质与化合物)。
【解答】(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元素;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氯离子的离子符号为Cl-;
(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硫、铁都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水都属于化合物。
30.(本题7分,1-2每空2分,第3小题3分)(2022七下·椒江期末)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类为植物界,后来随着深入研究,又将其单独归为真菌界。
(1)科学家将真菌单独归为真菌界,原因是真菌有区别于植物的明显特征,请列举一点。
(2)下图是酵母菌生殖过程的示意图,其生殖方式为   。
(3)为探究“酵母菌的发酵受温度的影响",小科将三个大小相同的面团分别放入个量杯内发酵,如图乙所示。
温度 加入酵母菌数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小时后面团体积/mL
1 5 等量且适量 100 100
2 10 100 110
3 28 100 170
小科多次重复实验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温度是28℃。有同学提出小科的观点不合理,请你分析说明理由。
【答案】(1)真菌没有叶绿体
(2)出芽
(3)小科的观点不合理,小科没有做10 ℃ -28 ℃ 以及28 ℃ 以上的实验。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解答】(1)真菌有区别于植物的明显特征是真菌没有叶绿体。
(2)甲图是酵母菌生殖过程的示意图,其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3)小科的观点不合理,小科没有做10 ℃ -28 ℃ 以及28 ℃ 以上的实验。
31.(本题8分,每小题2分)人类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种子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阅读资料1~2,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17世纪,格鲁通过对花进行解剖,对植物作了如下说明:“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就是雄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雄蕊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因此,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资料2:卡梅拉里乌斯通过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1:把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
实验2:把玉米的雄蕊切掉,发现一粒种子也不结。
(1)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   ;“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是指   。
(2)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对吗 为什么    。
(3)根据上述资料的描述,桑树是雌雄同株还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答案】(1)花粉;子房
(2)不对。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
(3)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有关(或种子的形成与花粉有关)
【解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1)分析资料1可知,“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花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是指子房。
(2)格鲁的说法不正确。花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可分为两性花与单性花,单性花又分为雄花和雌花。雌雄异株是指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株体上,如菠菜等;雌雄同株是指雌花与雄花生长在同—株体上,如玉米等,所以“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的观点是不对的。
(3)把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说明一种树上只有一种花,即只有长花粉、不结果实的雄花或只有结果实、不长花粉的雌花,可知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综合两个实验分析可知,没有雄蕊或花粉结不出种子,说明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有关或种子的形成与花粉有关。
32.(本题8分,第1题2分,2-3每题3分)(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做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XX牌化肥 国际首创
主要成分 碳酸氢铵(NH4HCO3)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0%
净重 50kg/袋
备注:除碳酸氢铵以外的杂质成分不含氮元素。
(1)NH4HCO3中氮、氢、碳、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小明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明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3)一袋50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与多少千克的纯的CO(NH2)2的含氮量相同(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1:5:1:3.
(2)纯净的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0%,所以广告虚假
(3)解:与 50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同的尿素质量为
【解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2)根据纯净物的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含量高于碳酸氢铵化肥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NH4HCO3中氮、氢、碳、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中测试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下·奉化期末)龙眼鸡是昆虫中的颜值担当,其繁殖、生长发育与蝉相似。下列有关龙眼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
B.受精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C.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花生又名长生果,如图是花生果实及内部种子的图片,下面说法中符合果实发育特点的是(  )
A.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过来的 B.一个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
C.子房中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D.子房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4.(2025九下·浙江开学考)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5.(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品腐败、伤口化脓,所以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2024八下·萧山期末)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KClO B.KClO3 C.KClO4 D.KCl
7.(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为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8.(2024七下·苍南期中)目前有的国家已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试管婴儿”,其培育过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D.“三亲试管婴儿”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9.(2024七下·上城会考)下列四种动物的胚胎发育方式和受精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动物 胚胎发育方式 受精方式
A 蝴蝶 卵生 体外受精
B 青蛙 卵生 体外受精
C 鸟 卵生 体外受精
D 蝮蛇 卵胎生 体外受精
A.A B.B C.C D.D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11.(2024七下·上城会考)生物的发育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也可以描述家蚕的发育过程
B.乙图:成蛙和蝌蚪形态结构差异大
C.丙图:胎儿通过①和②将代谢废物运输至母体
D.丁图:菜豆种子萌发时⑤先突破种皮发育成c
12.(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科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1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B.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C.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D.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1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甲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机物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15.(2024八下·东阳期末)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和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它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可以用乙醚溶解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C.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物质:①盐水②液氧③冰水混合物④干冰⑤硫酸铜晶体⑥空气,其中:
(1)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数字,下同),
(2)含氧分子的是    。
17.(2024七下·奉化期末)“立夏饭”(如图甲)是宁波百姓在立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有:糯米、土豆、菜豆、玉米等。其中糯米来自于糯稻的种子(如图乙),宁波地区糯稻一般一年种植一季,糯稻幼苗在生长时期喜好高温多水,糯稻成熟收获时宜干燥。从糯稻幼苗到成熟一般为4个月左右,比普通水稻生长期略长。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糯稻的繁殖方式属于   。
(2)如图丙为宁波地区年降水和气温变化曲线图。根据糯稻的习性,农民一般选择7月左右进行糯稻育苗和插秧,请简述理由   。
(3)图丁是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   (填序号)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18.(2024七下·嵊州期末)杨梅(图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来的杨梅浸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常常可观察到果蝇幼虫从果肉中钻出来。
(1)果蝇的生长时期与家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2)杨梅可以用来制作杨梅酒,杨梅酒是通过酵母菌(图乙)发酵制成的。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   。
(3)为改良树种、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农常用图丙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19.(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A 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B通过细胞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写结构名称)。
20.(2024八下·东阳期末)目前主流的新能源车都采用锂电池储能,如图甲是第16题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这一格子的具体信息。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2)“Li”除了表示锂元素、一个锂原子之外,还能表示   。
(3)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
21.(2024八下·柯桥期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x)又叫做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x为   。
(2)维生素C分子中的碳原子为碳-12原子。在自然界中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为碳-13、碳-14,分别可表示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中的中子数相同
B.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和14
(3)维C银翘片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规格如下:每片含维生素C49.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05毫克。由此可知维C银翘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2.(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2024七下·武义期末)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对物种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观察种子的结构】
(1)如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   (填“a”“b”或“c”)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
【种子萌发的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80粒,并准备好4个带盖的玻璃杯、纱布等;
②分别在玻璃杯上贴上标签A、B、C、D,每个杯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
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内,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内,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温箱内,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
(3)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
(4)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制作种子一生模型图】……
24.(2025八上·临海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安装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U型管中装入适量的水。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U形管,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I中活塞停留在 10mL 刻度线处,关闭电源。检验气体。
(1)问题讨论: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目的是 。
(2)实验结束时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   mL 刻度线处。
(3)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 “o”表示氢原子),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4)查阅资料:设置超声波场可以提高电解效率。
图丙、图丁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已知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会使电解反应界面减小,降低电解效率。请结合图像,解释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   。
25.(2024七下·拱墅期末)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滋生了青霉菌,在其周围无细菌生长。
Ⅰ.提出问题:为什么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
Ⅱ.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Ⅲ.实验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Ⅳ.资料联系:费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这种抑菌物质,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1)用显微镜观察某种微生物,发现有细胞核,推测该微生物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
(2)关于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说法最为恰当的是____。
A.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细菌
B.青霉菌产生了利于人类的物质
C.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基或者培养液中其他物质所引起的,所设计的对照方案是:将   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
(4)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会使食物变味或发臭。为避免这一现象,列举一种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
26.(2022七上·金东期中)项目式作业——论证分子运动实验活动中,小金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现象分析】
(1)氨气是由   构成;
(2)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反思交流】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   ;
(4)【改进创新】小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实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7.(2024八下·金东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 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
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
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下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杭州期中)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我校一兴趣小组对其电池以及充电方式等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开展了相关的专题项目化研究活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从锂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新能源电池的性能。
(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金属型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已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锂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也可形成相应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3)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
29.(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温州期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甲是小联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
(1)甲图中▲表示   。
(2)氯化钠物质由离子构成,请写出氯离子的符号   。
(3)分类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甲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图乙中有六种纯 净物,请补充完成以下分类表:
分类的标准 物质类别
类别一 O2 S Fe
类别二 CO2 H2O NaCl
30.(本题7分,1-2每空2分,第3小题3分)(2022七下·椒江期末)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类为植物界,后来随着深入研究,又将其单独归为真菌界。
(1)科学家将真菌单独归为真菌界,原因是真菌有区别于植物的明显特征,请列举一点。
(2)下图是酵母菌生殖过程的示意图,其生殖方式为   。
(3)为探究“酵母菌的发酵受温度的影响",小科将三个大小相同的面团分别放入个量杯内发酵,如图乙所示。
温度 加入酵母菌数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小时后面团体积/mL
1 5 等量且适量 100 100
2 10 100 110
3 28 100 170
小科多次重复实验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温度是28℃。有同学提出小科的观点不合理,请你分析说明理由。
31.(本题8分,每小题2分)人类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种子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阅读资料1~2,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17世纪,格鲁通过对花进行解剖,对植物作了如下说明:“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就是雄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雄蕊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因此,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资料2:卡梅拉里乌斯通过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1:把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
实验2:把玉米的雄蕊切掉,发现一粒种子也不结。
(1)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   ;“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是指   。
(2)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对吗 为什么    。
(3)根据上述资料的描述,桑树是雌雄同株还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32.(本题8分,第1题2分,2-3每题3分)(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做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XX牌化肥 国际首创
主要成分 碳酸氢铵(NH4HCO3)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0%
净重 50kg/袋
备注:除碳酸氢铵以外的杂质成分不含氮元素。
(1)NH4HCO3中氮、氢、碳、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小明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明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3)一袋50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与多少千克的纯的CO(NH2)2的含氮量相同(结果保留整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