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练习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练习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初,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不断进行斗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众多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③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④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复兴之路》展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参观《复兴之路》展陈可以( )
①了解民族发展进程,将中国梦融入到个人发展的梦想之中
②回顾和展望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始终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③穿越不同历史时代,寻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④感受国家发展成就,看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
C.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原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曲诞生在抗战的烽火中。后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新”字新在( )
①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得以完成 ②中国社会的根本发展方向得以改变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而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共的诞生( )
①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将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④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
1910年,卢作孚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后投身于“教育救国”的实践中,但都归于失败。1925年,他创办民生公司,从事航运业,踏上发展工商业以求实业救国的道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给中国民族工商业带来巨大的打击,民生公司损失极其惨重。新中国成立后,受党的政策影响,他将公司的轮船由香港驶回内地,为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卢作孚的多重经历折射出( )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③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旧中国根本行不通
④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漫画反映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和妄图瓜分中国的情况。结合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帝国主义的入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④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新中国的诞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有了主心骨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③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特点逐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在近代中国( )
①其他政治力量提出的建国方案不符合国情 ②只有无产阶级尝试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③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指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井冈山的翠林小路走来,从北大荒的空旷原野走来,从深圳湾的凋敝渔村走来,一代接一代探索拼搏,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变成为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C.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①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成功完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受人欺凌的命运
④体现出新民主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据此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 )
A.团结了社会中所有力量 B.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C.是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 D.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4.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条件下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革命。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①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
②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④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为准备党的八大的召开和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他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意味着( )
①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②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路逐步清晰起来
③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近代中国,外敌入侵,国力衰弱,被称为东亚病夫。以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⑤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⑥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这说明( )
①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社会主义事业
②我国敌我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④要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下列对“一化三改”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体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②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根本前提条件
③它体现了巩固经济基础和完善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这篇文章聚焦主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把百年历程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凸显其伟大成就。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诞生,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
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应该照抄苏联的经验
②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启示我们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0月1日,伟大祖国75周岁华诞,某校举办的“献礼伟大祖国”主题创作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笔下展现出了中国力量和担当。
难忘那:旧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真理的曙光。
难忘那: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巨人从此屹立东方,中国有了光明的前进方向。
难忘那: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走向正确道路。
难忘那:四十六载春风,让祖国换了人间。
难忘那:百年征程,洒满了共产党人的泪水与汗水,映红了共和国的希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上台后召开了苏共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摧毁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与支柱,破坏了苏联社会高度统一的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导的价值观,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
(1)探究1:结合材料思考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2)探究2:依据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曾幻想通过学习西方文明、走西方发展道路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进而建设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正式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建设任务,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二种建国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内在逻辑。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摘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D D C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A C A A B D D
1.C
【详解】②③:中国共产党的方案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根本上讲,一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二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②③正确。
①: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该说法不符合史实,①排除。
④: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一开始比较弱小,而不是最为强大,该说法不符合历史实际,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C
【详解】①:应该是将个人发展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而不是将中国梦融入到个人发展的梦想之中,①错误。
②:《复兴之路》展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通过参观,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同时展望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从而坚定始终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②符合题意。
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③错误。
④:《复兴之路》展陈展现了中国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成就,而中国的发展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让参观者能切实感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D
【详解】ABC: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ABC排除。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他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D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中的一个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得以完成,不是两大历史任务得以完成,①说法错误。
②④:“新”字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②④说法正确。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而不是奠定了制度基础,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当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对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具有根本性影响,将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③正确。
④: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有了明确的主心骨,④正确。
①:“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对应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非1921年中共成立 ,①排除。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共成立的前提条件,而非结果,②排除。
故本题选D。
6.D
【详解】①②:材料强调的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不涉及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也没有强调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对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的决定作用,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卢作孚在新中国成立前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以失败告终,这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旧中国根本行不通,③符合题意。
④:卢作孚的个人经历清楚地表明,无论是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还是投身于国家建设,他的每一次个人选择和行动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C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排除。
②④:漫画和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表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④正确。
③:漫画不反映资本主义道路是否适合近代中国,③排除。
故本题选C。
8.D
【详解】③④: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③④正确。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有了主心骨,①错误。
②: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②错误。
故本题选D。
9.B
【详解】①④: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其他政治力量提出的建国方案不符合国情,不被人民群众认可;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革命性,①④正确。
②:近代中国为探索复兴之路进行尝试的,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还有其他解析,②排除。
③:题干考查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原因,该说法只说明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并未指明原因,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A正确。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但尚未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奋斗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正逐步向这一目标迈进,B排除。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道路,而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排除。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D排除。
故本题选A。
11.A
【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受人欺凌的命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③正确。
②: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尚未完成,②排除。
④:材料强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未涉及新民主主义的优越性,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错误。
③: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③正确。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不是“所有力量”,A错误。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B错误。
C:材料指出工业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部分中产阶级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这强调了要建立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C正确。
D:顺利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
故本题选C。
14.A
【详解】①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①②正确。
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排除。
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C
【详解】①:材料强调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没有强调提供“物质基础”,①排除。
②:“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说明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路逐步清晰起来,②正确。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论十大关系》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伟大开端,③正确。
④: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6.A
【详解】①②④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①②④⑤说法正确。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没有实现,③说法错误。
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不属于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大历史事件,⑥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A
【详解】①③:通过材料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内容可知:在国内,我国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这说明我国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①③正确。
②:我国当时既存在敌我矛盾,也存在人民内部矛盾,②不选。
④:材料体现不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8.B
【详解】①:“三改”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工业化)的发展,体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①符合题意。
④:在“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中,“一化”为“三改”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三改”为“一化”创造必要的条件,④符合题意。
②:新中国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根本前提条件,②不选。
③:“一化三改”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完善无关,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③④:“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均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③④正确。
①: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因此,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①排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0.D
【详解】①:我国在 “一五” 期间虽然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但并不是照抄苏联的经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是借鉴了苏联的一些有益经验和技术等,①排除。
②:“一五” 计划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正确。
③:“一五” 计划期间的成就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此时中国还没有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实现的,③排除。
④:“一五” 计划的成功实践,既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让我们认识到不能完全照搬他国模式,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1.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为中华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
【分析】背景素材:伟大祖国75周岁华诞
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要求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旧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真理的曙光,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巨人从此屹立东方,中国有了光明的前进方向→可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角度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②: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走向正确道路→可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角度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③:四十六载春风,让祖国换了人间→可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识,从改革开放的意义角度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④:百年征程,洒满了共产党人的泪水与汗水,映红了共和国的希望→可运用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角度分析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八大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探究类试题。依据设问指向和材料,需要调用教材知识阐释说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可联系教材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阐释说明类试题,要求依据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需要调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可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角度分析。
关键词②: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可从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3.(1)①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2)①党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党领导我国人民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分析】背景素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党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本题属于简答题,结合教材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内在逻辑。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曾幻想通过学习西方文明、走西方发展道路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可联系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新中国→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关键词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正式提出现代化建设任务→可联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来说明其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4.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2分,围绕当时基本国情、历史任务、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即可。)
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2分,围绕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即可。)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意义。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意义。
⑤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总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历史也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考生,需要调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分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的救亡探索都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从反面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有效信息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作用。
有效信息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可联系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有效信息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可联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有效信息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可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