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贾 生新课导入说起李商隐,大家一定都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实际上,他的诗词多是与爱情有关,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贾生》,却一改常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不一样的李商隐。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歌内容。2.品味诗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壹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背景链接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用贤于正道的行为,反映晚唐的社会现实。知识链接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贰初读诗歌诗歌朗读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歌大意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诗意: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咨询,征求意见。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诗歌大意诗意: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惜。徒然。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指百姓。叁诗歌解读诗歌解读“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首句的一“求”一“访”(咨询),仿佛在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可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诗歌解读“可怜”是可惜、可叹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解读“可怜夜半虚前席”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诗歌解读如何理解“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不问”与“问”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诗人没有点破,而是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诗歌解读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简要分析。欲抑先扬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谊,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召见贾谊,讨论的是求仙访道这虚无的事情,而不是关心百姓的国事,是讽刺,是“抑”。诗歌解读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求贤若渴任人唯贤深明大义英才勃发才气盖世光彩照人诗歌解读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怀才不遇求仙访道荒废国政不顾民生欲抑先扬作者层层铺垫,通过强烈地对照和突然地逆转体现强烈的讽刺力量。诗歌解读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诗歌解读贾谊李商隐汉文帝晚唐皇帝借古讽今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这首诗托古讽今,借贾谊的遭遇,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板书设计讽刺晚唐皇帝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借古讽今虚前席问鬼神宣室求贤贾生才调扬抑贾 生陆当堂练习当堂检测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求”和“访”二字,用词精当,层层递进,意蕴丰富。B.“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只是轻轻一点,却使人们对文帝的重贤姿态即刻产生了怀疑。C.“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D.这首诗歌看似是讽刺汉文帝,实则讽刺的是唐朝皇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C.本句是借古讽今,借怒斥汉文帝的昏聩,揭露和批判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所以,怒斥的是当朝统治阶级。C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题目。【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当堂检测2.甲诗中的“楚客”和乙诗中的“逐臣”指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遭遇?答案:“楚客”“逐臣”指的是贾谊。遭遇:被贬(遭受贬谪)。解析:甲诗《长沙过贾谊宅》,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乙诗《贾生》,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甲诗中的“楚客”和乙诗中的“逐臣”都是指贾谊。根据“谪宦”和“逐臣”可知,贾谊的遭遇是被贬谪,贾谊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当堂检测3.请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相同点。答案:相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借古讽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甲诗《长沙过贾谊宅》,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当堂检测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乙诗《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借贾谊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