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泊秦淮杜牧新课导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位诗人的诗歌吗?对,就是杜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外一篇代表作《泊秦淮》,一起看看作者为何夜泊秦淮会感慨万千。素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把握商女、贾生的形象,理解诗歌意境;3.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壹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了别于杜甫, 世称“小杜”。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作者简介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背景链接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知识链接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南京秦淮非常有名,两岸酒家林立,是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知识链接秦淮河贰初读诗歌诗歌朗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大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笼罩诗意: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停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停泊诗歌大意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歌女诗意: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原名是《玉树后庭花》,据说是陈后主创制的靡靡之音,它在南陈灭亡之后,被称为“亡国之音”叁诗歌解读诗歌解读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互文)诗中第一句是写什么?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写了秦淮河的景色,具体写了烟、水、月、沙被笼罩着。诗歌解读两个“笼”字及“寒”字好在哪里?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和谐的融合为一,“寒”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气。绘成一幅朦胧冷寂及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诗歌解读“夜泊秦淮近酒家”,点名“夜泊”,交待写诗的时间、地点;反映秦淮的繁华。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你从第二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有什么作用?诗歌解读大家继续想象一下,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同欢愉呢?我们留下一个悬念。诗歌解读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这两句是全诗意旨所在。“后庭花”作为亡国之音历代是忌讳唱的,但在秦淮河美好的夜色里,“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偏偏唱这不祥之音。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听歌的这帮家伙。 诗人在此用曲笔写法,歌女所唱,正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听歌的这些人。“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达官贵人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的真实写照。诗歌解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诗歌解读“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达什么?借古讽今诗歌解读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借古讽今(或曲笔)。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感。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板书设计泊秦淮商女豪门贵族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伍当堂练习当堂检测1.下列对杜牧《泊秦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B.诗中描绘了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从中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借此主要想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解析:C.有误,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实际上批判的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达官显贵。C当堂检测2.理解性默写。(1)月亮清冷的光辉,一直在文人的笔尖流淌,牵动着他们的思绪。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借月光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2)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堂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当堂检测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泊秦淮》属于七言律诗,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游山西村》属于七言绝句,作者为南宋诗人陆游。B.朗读“商女不知亡国恨”时语调应低沉悲伤,朗读“丰年留客足鸡豚”时语调应欢快喜悦。C.《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歌女耽于享乐的痛恨。D.《游山西村》颔联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在这天祭土地神来祈求丰收。解析:A项,《泊秦淮》属于七言绝句,《游山西村》属于七言律诗。C项,“后庭花”是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为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故“隔江犹唱后庭花”引用典故,表达了对耽于享乐的达官贵人的痛恨和愤慨。D项,“箫鼓追随春社近”位于诗歌颈联,而非颔联。故选B。B当堂检测4.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答案:《泊秦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对只知寻欢作乐、不理政务的达官贵人的痛恨和愤慨;《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好客的乡民的赞颂之情,对古风犹存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