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思维能力: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审美创造: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此课由两首古诗构成,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藏匿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极富情趣。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夏天”。文中配合古诗的两幅中国画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画中景物与古诗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美妙融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还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关注字词:本课要求会认12个生字,可以采用加一加、声旁加形旁、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组词、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要求会写的字有6个,“首”是独体字,“采、尖、角、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池”是左右结构的字。在学习写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关注背诵:背诵古诗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古诗。教学目标1.认识“诗、首”等12个生字,会写“首、池”等6个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重点)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难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诗、首”等5个生字,会写“首、池、采”3个字。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 为什么喜欢夏天呢 预设1:喜欢。夏天可以去游泳。预设2:喜欢。夏天可以吃甜甜的雪糕。教师过渡: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因为老师最喜欢的荷花就在夏天开放。去年夏天,老师看到了一片非常好看的荷塘,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今天,老师带来了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2.教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古诗二首》,到美丽的荷塘欣赏一番。3.教师教学“首”:同学们,“首”是表示数量的字,就像“个、只、条、斤”一样。从这篇课文的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今天要学习两首古诗,除了古诗,我们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4.教师过渡: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里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板书:池上)学生齐读古诗题目。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白居易。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在诗中圈一圈会认字。(出示课件7)2.教师出示这首诗的会认字,学生逐字认读。教师引导:这是课文中的会认字,我们带着拼音齐读两遍。教师继续引导:现在把这些拼音去掉,聪明的你还认识吗 再来读一读吧!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诗:现在,老师把会认字放回古诗中,你能把古诗读准确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同桌之间互相正音。4.教师逐句检查朗诵,并正音。5.教师范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三、图文结合,初知诗意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插图里有荷花、荷叶、小船、蜻蜓。2.教师过渡: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结合诗句猜一猜这首诗在说什么。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提示:你们真棒!能够根据插图和诗句大概猜出来这首诗写了什么,看来你们有当大诗人的潜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小娃娃到底是怎么偷采白莲的。四、诵读古诗,体会童趣1.学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板书: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1)教师引导:哪位同学采过莲子 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采莲子的。学生演示动作,边做动作边理解和识记“采”。(2)教师讲解:结合字形,我们知道了“采”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摘取树木上的果子。(3)教师引导:小娃娃撑着小船偷采白莲的样子可爱吗 谁想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后,教师引导:你偷着采白莲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心情怎么样 预设1:哇,好大的白莲哪,真是太漂亮啦!预设2:我要采回去让爸爸妈妈看一看,我太高兴啦!教师引导:看来你们和小娃娃一样开心、快乐,那就快来读出你的小心思,读出你的高兴吧!(板书:偷采归来)2.学习“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板书: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1)教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追问:什么叫“踪迹” 预设: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2)教师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是 留下的踪迹。 预设1:月牙是小马留下的踪迹。预设2:枫叶是小鸭子留下的踪迹。(3)教师引导:同学们真棒!偷采白莲的小娃娃留下踪迹了吗 在课本中的插图里找一找小娃娃留下的踪迹。预设:小娃娃留下踪迹了。水面上的浮萍被划开了一道痕迹,就是小娃娃留下的踪迹。(板书:暴露踪迹)(4)认识浮萍。教师引导: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画面: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教师引导:可是小娃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啊!看到浮萍被划开了,你会怎么想 预设:替小娃担心、着急。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学生自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全班齐读。(5)猜诗人的行为、心理。教师点拨: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预设:诗人白居易。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象: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预设:看着小娃娃偷笑。师生交流:白居易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同学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娃 预设:顽皮、可爱、纯真的小娃娃。(板书:顽皮 可爱 纯真)五、诵读古诗,指导书写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感。(1)师生共读。(2)男女生分开读。2.填词游戏背诵古诗。3.学写字。教师引导:同学们的朗读和背诵都非常棒,我们再来学习三个生字“首、池、采”。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写字时注意坐姿与执笔姿势。4.教师小结:《池上》是一首叙事诗,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六、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2.课文小结。1.认识“泉、惜”等7个生字,会写“尖、角、早”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能背诵积累。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泉眼、惜、爱、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大自然中细小事物的和谐与情趣。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荷塘里看见了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偷采白莲,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夏天的美好。下面我们跟着南宋诗人杨万里到一个美丽的小池塘去看一看。(板书:小池)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杨万里。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完后圈一圈会认字。2.学生朗读,圈画生字。字理识字:“泉”本义是“水源”,也指“地下水”。古文字形像山石间的一个泉眼。泉水由里往外流出。加一加识字:露=雨+路。3.认读“尖尖角”,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表演。4.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认识了古诗里的生字后,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找一找诗中出现的景物。预设: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5.学生朗读古诗,教师适时点评。三、再读古诗,初知诗意1.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教师根据课件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细流”。预设:细细的水流。教师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学生交流讨论。2.教师引导:“惜”是什么意思 谁舍不得谁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讲解:“惜”就是爱惜,舍不得。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诗意: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板书:泉眼——惜)3.教师根据课件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树阴”“爱”“晴柔”。预设:“树阴”指树木枝叶在日光下形成的阴影。“爱”是喜爱。“晴柔”指晴天里柔和的阳光。学生尝试说一说诗意:树木的绿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因为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阳光。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在这首诗的前两句里,诗人把泉眼和树阴都当成人来写了。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是因为泉眼舍不得细细的流水;树木的绿荫照映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阳光。(板书:树阴——爱)5.教师根据课件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小荷”“露”“尖尖角”。预设:“小荷”是鲜嫩的荷叶。“露”是露出。“尖尖角”指初露水面还没有舒展开的荷叶尖端。学生尝试说一说诗意: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了。(板书:小荷——露 蜻蜓——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加深记忆。6.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做一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动作。教师引导: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小池。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池的生机勃勃。(板书: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7.指导朗读。(1)请同学们结合配图找景物,读一读诗句。(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感。四、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尖、角、早”。五、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2.课文小结。六、拓展延伸,课堂演练1.拓展延伸。2.课堂演练。在生字教学中,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让学生自由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生成。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做动作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从而感悟课文的情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