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a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规范书写汉字。语言运用:一字组多词,积累词语。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审美创造: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构成:《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文中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关注字词:本课的生字中,“此、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还提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口头组词,达到识记字词的目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重点是读好贝贝和妈妈的话。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和圈画文中的提示语、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人物感受,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教学目标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会写“笔、知”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会写“笔、知、道”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导入谜语,引出课文题目教师导入谜语,学生猜一猜。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文具有关的课文。(板书:文具的家)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猜测这些词语与什么有关。预设:这三个词语都属于文具。2.字理识字。课件出示“具”的字形演变,教师讲解:“具”是象形字,最早的“具”字上面是器物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本义指准备,操办,置摆酒肴。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想一想,“文具的家”是什么。2.出示课件,标注自然段。3.学认字。(1)出示会认字。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教师提醒:“此、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2)出示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4.识字方法。教师过渡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字谜识字:一人一把火。(谜底:伙)(2)形近字比较:具—真 此—比(3)加一加:亲+斤=新 亻+子=仔减一减:此=些-二 平=苹-艹(4)熟字组新词。三、互动课堂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家”指的是什么。预设:文具盒。仿写句子。例: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是 的家。 是 的家。 2.教师提出问题:贝贝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预设:贝贝的铅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板书:起因——贝贝总是丢文具)贝贝还有哪些文具不见了 仿照句子说一说。铅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尺子,只 。 ,只 。 3.教师引导:自由读第1、2自然段,请你说一说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教师引导: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贝贝的粗心 预设:只用了一次、只擦了一回。4.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注意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只”“一次”“一回”要重读。教师范读,指名让学生读并评价。四、学写字1.出示“笔、知、道”3个字,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2.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生字。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1.会写“放、平、安”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文章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3.学会爱护学习用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具的家》这篇课文的字词,同学们还记得吗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二、互动课堂1.学习第3自然段。(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发现了贝贝的什么特点。预设:贝贝经常丢东西。(2)教师引导:从第3自然段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贝贝经常丢东西。预设1: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教师点拨:“一……就……”是立刻、马上的意思。仿写句子:用“一……就……”的句式说一说。预设2: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教师引导:贝贝是怎么回答妈妈的疑问的 预设:我也不知道。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想一想贝贝和妈妈当时的语气。贝贝:迷茫。妈妈:吃惊、略带责备。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教师范读,指名让学生读并评价。2.学习第4、5自然段。教师引导:妈妈接下来又会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读一读第4、5自然段吧!(1)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妈妈说的话。相机出示:安全回家、让文具回到自己的家。(出示课件29)(板书:经过——妈妈引导贝贝给文具找个家)(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读一读。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回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句子中,“平平安安地”一词起强调作用。(3)教师引导:像“平平安安”这样A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 预设: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开开心心、安安静静、快快乐乐。(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妈妈的话时,语气要温柔、亲切、和蔼、有耐心。3.学习第6自然段。(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贝贝是怎样让文具回到文具盒这个“家”的呢 预设:把文具放回文具盒里。(板书:结果——贝贝每天都送文具回家)(2)教师引导:贝贝是怎样做的 (出示课件35)预设: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就检查铅笔、橡皮、转笔刀有没有放回文具盒里。(3)教师提问:贝贝养成了什么好习惯 预设:用完文具后及时放进文具盒里。(4)教师引导:你平时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仿照句式说一说。例句:我一用完彩笔,就把彩笔放回彩笔盒。(板书:爱护文具)三、学写字教师出示课件,分别展示“放、平、安”3个字,讲解书写重点。(出示课件38~40)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四、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2.课文小结。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1.拓展延伸。2.课堂演练。我以谜语导入课文题目,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并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在此基础上反复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积累谚语,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语言运用:通过食品包装认识生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思维能力:通过扩写句子,学习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审美创造: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课前解析语文园地六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认一认事物,读一读生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会写2个字。字词句运用:通过扩写句子,学习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引导学生利用食品包装来识字,引导学生把识字、学词和认知事物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识字。日积月累:朗读并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和大人一起读:阅读《夏夜多美》,观察课文插图并借助拼音阅读童话,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1.认识“棍、豆”等9个生字,会写“豆、斗”2个字,结合生活识字,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夏天美好、惬意的画面。(重点)2.能正确朗读每组句子,并能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3.能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重点)4.在生活中,通过食品包装主动认识汉字;利用生活中的多种途径识字,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5.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气象谚语,初步懂得通过观察自然界有趣的现象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6.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童话的美好。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棍、豆”等9个生字,会写“豆、斗”2个字,结合生活识字,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夏天美好、惬意的画面。2.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一、导入谈话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几篇与夏天有关的文章,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夏日庭院,继续学习吧!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先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出示课件3)二、学习“识字加油站”玩游戏,识汉字。冰棍 西瓜 绿豆汤凉席 蚊香 花露水蒲扇 竹椅 萤火虫牵牛 织女 北斗星1.教师引导:现在请四位同学读一读词语,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更好,并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1:它们都和夏天有关。预设2:有夏天的水果和用品。预设3:还和夏天的天空有关呢。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认一认:绿豆汤、红豆汤、木耳汤。学生借助图片识记词语:萤火虫。3.学认字。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认一认:棍、豆、汤、蚊、扇、椅、牵、织、斗。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让学生自主发现词语的特点,感受到识字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开动脑筋想办法识记生字。4.教师引导:想一想,夏天还有什么。学生交流讨论。5.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豆、斗”。(1)出示“豆、斗”2个字,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三、在生活中识字。1.教师指导:你在食品包装上认识了哪些字 和同学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看谁认识的字宝宝更多。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记食品包装上的字。同桌间交流识记自己带的食品包装上的字。教师指导:关注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我们可以认识很多字。2.教师提问:除了书本和食品包装,你们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认识了生字呢 预设:报纸、杂志、菜单。教师小结:字宝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们用心,就能找到它们。现在开始,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展示台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更多,大大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1.能正确朗读每组句子,并能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2.能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气象谚语,初步懂得通过观察自然界有趣的现象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一、学习“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1)教师指导:看一看,用一句话说说图片的意思。学生交流汇报。(2)教师引导:请你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第一句告诉了我们“谁在干什么”,小白兔在割草。预设2: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在山坡上”,让我们知道了小白兔割草的地点,小白兔是在山坡上割草的。预设3: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弯着腰”,让我们知道了小白兔割草的姿势是弯着腰。(3)教师引导:这三个句子中,你更喜欢哪一句 预设:我喜欢第三句,我觉得第三句说得更清楚。教师小结:是啊,第三句说得更清楚,也更具体。(4)照样子完成书上的填空,写完后集体交流。预设:小鸭子在水里游泳。小鸭子低着头在水里游泳。(5)一起来说说。小蜜蜂采蜜。小蜜蜂 。 小蜜蜂 。 妈妈做饭。妈妈 。 妈妈 。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启发想象说一说,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说清楚。2.读一读,加上标点,再抄写最后一句。(1)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下面这些字吗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呀 呢 吧预设学生回答在《要下雨了》中见过。教师讲解:当这些字出现在句子末尾时,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 学生交流讨论。读句子,感受句尾的语气词。第一句表达了疑问的语气,是问句,用问号。第二、三句表达了强烈的惊讶的感情,是感叹句,用叹号。教师小结:小小标点作用大,写话的时候用它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和不同的情感。(2)读一读,加上标点。教师引导:你会使用它们了吗 我们试一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标点填空。(3)教师指导学生抄写句子。教师引导:抄写句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句话,再看老师是怎样抄写的。预设1:开头空两格。预设2:每个标点占一格。预设3:字要写工整。教师总结:句子开头空两格,每个标点占一格,上下左右要对齐,大小相似字匀称。学生练习抄写,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读书经验交流自己见过的语气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并积累标点符号。二、学习“日积月累”1.教师谈话导入新知:同学们,我们现在是怎样了解天气情况的呢 预设: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教师讲解: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大自然中的现象推测、判断天气情况,还总结出很多有关天气的谚语,我们把它们叫作气象谚语。2.教师出示谚语,范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这些都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讲述了天气变化前的各种自然现象。教师过渡:我们还可以观察动物活动来判断天气情况。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评。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全班交流评价。3.结合图片说说每句谚语的意思。师生共同交流。预设1:早上有霞预示不久要下雨,不宜出门;傍晚有霞预示第二天无雨,适宜出行。预设2:云遮住山头,是要下雨的征兆;云飘浮在半山腰,一般不会有雨。预设3:早上下雨,当天就会转晴;晚上下雨,会一直下到天亮。预设4:蚂蚁大规模迁徙,蛇回洞穴来不及躲避人,在道路上匆匆爬过,预示快要下大雨了。4.我来说,你来判:教师说谚语,学生判断天气。5.活学活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填空。6.教师出示课件并指导:这些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讲述了天气变化前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动物的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快来分享吧!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多种形式的诵读为主,使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借助图片感悟谚语的意思,鼓励学生搜集积累更多的气象谚语。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童话的美好。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吧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和家长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朋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教师启发:读故事,说一说故事中提到了哪些事物。预设:睡莲、小蚂蚁、蜻蜓、萤火虫。教师引导:请你根据故事内容把这些角色分成两队。预设:小蚂蚁一队,睡莲、蜻蜓、萤火虫一队。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朗读第2~5自然段,说一说睡莲姑姑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预设:睡莲姑姑让小蚂蚁爬到自己的身上。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朗读第6~16自然段,说一说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预设:蜻蜓让小蚂蚁爬到自己的背上,萤火虫为他们点起了小灯笼,他们一起送小蚂蚁回家。教师总结:真正的夏夜之美,不仅美在景色,更美在小动物们互相帮助、友爱团结的温暖。布置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喜欢的话,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不能很好地整合文本传递的信息,通过朗读,学生既可以感知故事的内容,又可以体会到故事的语言美,加上图画的直观作用,学生很容易走进故事描写的意境中,积累语言。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识字、积累等教学任务。在扩句部分,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气象谚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引导学生运用到生活中判断天气,并拓展其他气象谚语,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和大人一起读”这个部分,更是运用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文字的美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