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2.1 世界的物质性
农时显智慧 节气话世界
议题一
原天地之美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立秋后立马早晚很凉爽,清明一到便雨纷纷……节气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有什么样的节气便有什么样的天气。
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二十四节气与现实气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准到可怕”?
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思考世界的本原问题
议学任务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节气与天气谁才是世界的本原?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和长期的农事经验总结而来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四季、气温、降水、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世界的本原:物质
如何理解哲学上的“物质”?
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自然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春花
秋月
夏荷
冬梅
雨雪
露水
谷物
寒霜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
意识
决定
强调物质的可知性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
意识
反映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Eg:毛泽东思想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物质的概念
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哲学上的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表现,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①哲学上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议题二
达先民之需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中国先民
天体
气象
物候
观察
总结规律
二十四节气
人类社会
自然界
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吗?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什么关系?
指导
农事
创造出自然界
本身没有的东西
议学任务
◇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吗?
◇人猿为什么会相揖别?
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猿 人
劳动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否依赖于人的意识?
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生产力:客观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客观的经济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纵向)
2.从构成来看:(横向)
议题三
显才思之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十四节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产生了许多佳节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除夕年兽、二月二龙抬头等……
关于二十四节气,也有很多神仙……
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神树扶桑和太阳升起的地方归句芒管。
上古仙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天上管布雨。
白泽通万物之情,晓天下万物状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祥瑞之兽。
这些神话是凭空产生的吗?
人的意识与客观物质世界有什么关系?
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500万年前,群居要求每一位成员有更强的脑功能,灵长类动物前额叶区域的明显扩大,提供了更强的整合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捕猎动物,这是脑进化的重要里程碑……在生产活动和生存斗争中必须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经常的思想交流成为生活必需,人类语言就这样产生了。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
人脑的生成
语言的产生
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表达手段
社会发展的产物
中国先民发明二十四节气,
便于指导农事活动
那么蜜蜂在筑巢时,有意识的指导吗?
没有。蜜蜂筑巢是先天性行为,是一种生理机能,蜜蜂没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思想。
机器人、AI智能有意识吗?
没有。机器人、AI智能只能依靠数字计算机程序才可以运行,是人类智慧的发明。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严密性
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判断: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那么,意识来源于哪?
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
1.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的形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2.为什么中国神话人物多与农耕有关?
以东方人物为原型进行加工
以西方人物为原型进行加工
客观存在
人脑加工
形成意识
没有客观存在这个“原材料”,就不可能有加工而成的“产品”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反映≠反应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判断: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产生阶段
2.生理基础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
3.反映内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节气像一条贯穿中华文明始终的长河。泛舟河上,我们能看到中国独特的浪漫与智慧,也能窥探到世界的本质这个古老而深邃的哲学问题……
总结与练习
议学总结
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的概念
1.从产生看
2.从构成看
1.产生阶段
2.生理基础
3.反映内容
议学总结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方法论
①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尊重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看材料选择性使用
总分结构
1.许多城市都是临江河湖泊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此,有人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 )
①肯定了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否定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肯定了劳动在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④否定了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解析】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但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地理环境,①④对材料中的观点评价正确。材料中的观点肯定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②表述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劳动在人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③不合题意。
B
2.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
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各种东西
D.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解析】从列宁的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哲学上的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正确切题。“人们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各种东西”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非哲学上的物质。“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也非哲学上的物质。A、C排除。物质是能被意识感知的,B表述错误。
D
3.最新研究显示,之所以我们压力大时就喜欢吃辣味食物,是因为辣味食物中的辣椒素能刺激口腔神经末梢,使大脑释放出可以使人愉快的物质——内啡肽。这些研究( )
①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
②从侧面证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③说明没有反映对象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④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解析】辣椒素使大脑释放使人愉快的物质,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辣味食物对人的情绪的影响需要通过大脑分泌的物质来起作用,体现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①②正确切题。题干主要强调辣味食物对人的情绪有所影响,未体现意识的来源,③④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A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