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北宋西夏辽南宋西夏金笔记专区1.空白处补充:从北宋到元的政权变更图元朝一、元朝的建立笔记专区2.第58页:蒙古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12世纪蒙古各部战争频繁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统一蒙古草原,结束分裂。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蒙古的兴起与扩张一、元朝的建立笔记专区3.第59页:忽必烈的汉化措施元世祖(1215-1294)2.元朝的建立汉化措施:接受汉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汉法”“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和民族交融;为元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4.第59页: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一、元朝的建立笔记专区3.第59页:忽必烈的汉化措施元世祖(1215-1294)2.元朝的建立汉化措施:接受汉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汉法”“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4.第59页: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二、元朝的统一笔记专区5.第60、63页:元朝统一的时间、意义,南宋抗元代表人物1276年元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消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北宋西夏辽南宋西夏金元朝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②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作用。(P63)二、元朝的统一笔记专区元朝形势图(1330年)6.第60页:元朝的疆域范围结合《元朝形势图(1330年)》,谈谈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元朝“幅员之广”。(材料研读)理解: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三、元朝的统治笔记专区6.第61页:元朝在中央的统治措施(4条)1.元朝在中央的统治措施①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政事务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④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行政)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及西藏)三、元朝的统治笔记专区7.第62页:元朝在地方的统治措施及其意义2.元朝在地方的统治措施措施:创立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三、元朝的统治笔记专区7.第62页:元朝在边疆的统治方式、统治措施及其意义(东南、西北、西南)3.元朝在边疆的统治措施东南:措施:设澎湖巡检司意义: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北:设北庭都元帅府西南: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因地制宜三、元朝的统治笔记专区7.第62页:元朝在边疆的统治方式、统治措施及其意义(东南、西北、西南)3.元朝在边疆的统治措施我国古代与台湾地区有哪些联系?三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中国古代对西域管理的史实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时期改成西域长史府唐高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三、元朝的统治笔记专区7.第62页:元朝在边疆的统治方式、统治措施及其意义(东南、西北、西南)3.元朝在边疆的统治措施中国古代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地区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元朝的民族交融笔记专区8.第62页: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典型表现……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波斯人阿拉伯人回族回族的形成 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元朝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及统一蒙古扩张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建立统一统治民族交融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中央地方边疆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政、御史台-监察、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军政行省制(山东山西河北除外)台湾:澎湖巡检司;西域:北庭都元帅府;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形成新的民族—回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