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我国政府已启动“酱油补铁工程”,旨在改善我国人口铁营养缺乏状况和控制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A. 铁元素 B. 铁单质 C. 四氧化三铁 D. 铁原子2. 清代诗人杨晴村的《罗镜竹枝词》中描述了东山祖庙庙会九月初九重阳大醮的盛况:“闹热犹思烧炮岗,三年月九庆重阳。舞龙当日龙何在,铺演烟花一阵光”。下列庙会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烧炮仗 B. 舞醒狮 C. 上刀山 D. 唱山歌3. 同学们进行“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再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并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加热”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A. 倾倒液体 B. 读出液体体积C. 滴加溶液 D. 加热液体4.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5. 红葡萄酒中含有的花青素,是一种性质与石蕊试液相似的物质,花青素有利于人体健康。假红葡萄酒用色素、味素和酒精等勾兑,在不同pH溶液中不变色。鉴别红葡萄酒真假可用家中的A. 食盐 B. 白砂糖 C. 白醋 D. 淀粉6.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C.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 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7. 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花青素32个原子构成D. 青少年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近视眼8.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混合物:空气、冰水混合物 B. 纯净物:液氧、稀有气体C. 单质:硫、水银 D. 氧化物:二氧化碳、糖水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氧气和氮气 将燃烧着木条发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B 区分NaCl溶液、CuSO4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C 除去CO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D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A. A B. B C. C D. D10. 如图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析出的晶体中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Cl和KNO3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B. 配制NaCl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大NaCl的溶解度C. 若NaCl中混有少量KN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D. 50℃时,将185.5g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3.9g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11.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该书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请回答下列问题。(1)开篇《乃粒》讲述了水稻等作物的栽培之法,大米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2)“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主要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______性。(3)书中记载了明矾净水,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是______。12.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种方法是______。(2)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壮锦织造所使用的材料是棉纱和蚕丝,可用______的方法鉴别棉纱和蚕丝。(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______,后者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苹果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苹果酸和维生素C就是其中的两种。为使苹果树茎叶茂盛、果实硕大、增强抗旱能力,可以施用的一种复合肥______(填序号)。A. NH4NO3 B. K2SO4 C. (NH4)2HPO4(5)夏季气温高,汽车轮胎容易发生爆炸,这是由于_______(填分子的性质)。13.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及合金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街边的垃圾箱随处可见。它的材质部分材料是不锈钢,属于_____(选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2)合金材料的研发①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如图表示锡铅合金的是______(选填“a”“b”或“c”)。②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Mg17Al12是一种特殊镁合金,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______。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MgH2和Al。③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湿法冶金的技术,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东汉的《神农本草经》都有用单质铁置换出铜盐中铜的记载,试写出用单质铁与CuCl2溶液反应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④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其外观与黄金很相似。若将黄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可以鉴别真伪。若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填阳离子符号)。14.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画出上图物质丁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2)写出上述微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改变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都不变(4)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可以减缓___________。15. 海南古法“海水晒盐”,千年技艺经久不衰,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但“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杂质。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I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__。(2)实验II中加入的试剂B是______溶液。(3)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4)实验III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提纯后的精盐质量______(选填“>”“<”或“=”)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16. 根据图1和图2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装置中,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该装置密闭的优点是______。(2)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在瓶中先铺一层细沙,其目是______,此实验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若取用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17. 硫养粉(Na2SO3)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查阅资料】Na2SO3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O2、H2O和对应钠盐。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固体。【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进行猜想】(1)猜想一:Na2SO3青想二:Na2SO3、Na2SO4猜想三:Na2SO4猜想四:______请想五:Na2SO3、Na2SO4、Na2CO3青想六:Na2SO4、Na2CO3实验探究】(2)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请填写表格空白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I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______不正确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二不正确II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③______ 猜想五正确【反思交流】(3)装置C中添加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4)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______。(5)装置F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反思拓展】(6)观察实验II微观图(如图),该图表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前后的变化,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18. 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g混合溶液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图1)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请回答:(1)b点的溶质为______。(2)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有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步骤)。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考试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11题答案】【答案】(1)糖类 (2)延展(3)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12题答案】【答案】(1)刷漆 (2)灼烧闻气味(3) ①. 天然气 ②. (4)C(5)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13题答案】【答案】(1)金属材料(2) ①. a ②. 镁、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 ③. Fe+CuCl2=FeCl2+Cu ④. Zn2+、Cu2+【14题答案】【答案】(1) (2) (3)BC(4)温室效应【15题答案】【答案】(1)氯化镁、硫酸钠(或MgCl2,Na2SO4)(2)碳酸钠 (3)、(4)HCl+NaOH=NaCl+H2O(5)>【16题答案】【答案】(1) ①.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 污染物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更加环保(2) ①. 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②. 平衡装置内外气压,防止橡胶塞被冲出 ③. 没有【17题答案】【答案】(1)Na2SO3、Na2CO3(2) ①. 三、六 ②. 产生白色沉淀(3)除尽二氧化硫 (4)装置D中无明显现象(5)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干扰实验(6)Na+、Cl-【18题答案】【答案】(1)氯化钠和氯化钙(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由于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即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50g,而溶液质量变化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7.8g=2.2g。=x=10.6%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