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测评验收卷(课件 练习,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测评验收卷(课件 练习,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模块测评验收卷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奥运会比赛的项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场足球比赛打了加时赛30 min,30 min指的是时间
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则运动员完成全程的位移大小是200米
在男子百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裁判们给正在参加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2.(2023·6月浙江选考,2)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  )
踢香蕉球时足球可视为质点
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
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
3.小区高楼下一轿车被某层楼阳台上自由落下的石块砸中,民警在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某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张从阳台水平向外正好拍到石块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石块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AB。已知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为0.01 s,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g取10 m/s。请你帮助民警估算石块刚下落时与A点之间的距离是(  )
10 m 16 m 20 m 25 m
4.(2023·海南卷,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缓慢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工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重物缓慢拉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变小
重物缓慢拉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不变
5.如图所示,一玩偶与塑料吸盘通过细绳AB连接,吸盘吸附在墙壁上,玩偶静止悬挂,忽略玩偶与墙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细绳AB越短,玩偶对绳的拉力越大
细绳AB越长,吸盘受到墙壁的摩擦力越小
墙壁和细绳对吸盘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吸盘与墙壁之间的挤压力越大,吸盘受到墙壁的摩擦力越大
6.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取两个材质不同的物体A、B,使其分别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测得两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
物体A的质量为0.7 kg
物体B的质量为0.2 kg
物体A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
物体B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
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
8.如图所示,小孩在离地高0.4 m处竖直向下拍球。球触地瞬间速度大小为3 m/s,与地面接触0.1 s后,以2 m/s的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直至最高点。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速度变化量为1 m/s
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0 m/s2
球最高能反弹到离地0.2 m处
从拍球到球弹至最高点的过程,球的位移为0.6 m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推力F作用于甲、乙两物体上,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8-2t) N。t=0 时刻甲乙刚好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0时,甲、乙间无弹力
t=1 s时,甲、乙间的弹力为2 N
t=2 s时,甲与地面间摩擦力为3 N
t=3 s时,甲与地面间摩擦力为2 N
10.如图所示,A、B两物块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A、B两物体的加速度和外力F大小关系可能是(  )
 
A B C 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1.(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安装好实验装置,让毫米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平齐,如图甲所示。
(1)弹簧静止时原长如图乙,其读数l1=______ cm(2分)。在弹簧下端挂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是l2=26.78 cm,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2分)(k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关于本次实验的误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2分)(填正确答案标号)。
A.测量弹簧长度时,估读带来的误差为实验的系统误差
B.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一定要平齐,才不会带来实验误差
C.只考虑钩码长期使用的磨损影响,会使劲度系数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12.(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力F的关系。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1分)。
A.交流电源 B.直流电源
(2)他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具体操作是:把木板垫高后,小车放在木板上,在不挂小桶且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正确平衡摩擦力后,改变小车的质量再次实验,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________(1分)(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需要 B.不需要
(3)实验时保持小桶及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其目的是________(1分)。
A.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小桶及砝码的总重力
B.保证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不超过当地重力加速度
(4)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________(1分)。图中a0表示的是________(1分)时小车的加速度。
(5)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sDG________ cm(1分),sAD=________ cm
(1分)。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1分)(保留2位有效数字)。
13.(10分)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0 N的小球被夹在竖直的墙壁和A点之间,已知球心O与A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θ=60°,所有接触点和面均不计摩擦。试求小球对封面的压力N1和对A点的压力N2。
14.(12分)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10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上表面与平台相平,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10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滑块滑上木板前后瞬时速度大小不变,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6分)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6分)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15.(16分)如图所示,某次滑雪训练,运动员站在水平雪道上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水平推力F=84 N从静止向前滑行,其作用时间为t1=1.0 s。撤除水平推力F后经过t2=2.0 s,他第二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作用距离与第一次相同。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 k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2 N,求:
(1)(4分)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2)(6分)t=3.0 s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3)(6分)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
模块测评验收卷
1.A [本场足球比赛打了加时赛30 min,30 min 指的是时间,A正确;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完成全程的路程大小是200米,位移为0,B错误;在男子百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C错误;裁判们给正在参加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D错误。]
2.B [香蕉球要考虑足球的转动,此时足球不可以视为质点,A错误;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不变,惯性不变,B正确;足球在飞行时,已经脱离脚,所以不受脚的作用力,C错误;足球对网的力与网对足球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错误。]
3.B [石块在曝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m/s=18 m/s,此速度为轨迹中间时刻的速度,根据v2-0=2gh得h=16.2 m,则石块刚下落时与A点之间的距离约是16 m,故B正确。]
4.B [工人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绳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重力,三力平衡,A错误;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正确;对动滑轮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2Tcos =mg,其中T为绳子拉力的大小,θ为动滑轮两侧绳子间的夹角,m为重物与动滑轮的总质量,随着重物的上升,θ增大,则绳的拉力变大,C、D错误。]
5.A [玩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玩偶对绳的拉力T′=T=,细绳AB越短,夹角越大,则拉力越大,故A正确;对吸盘与玩偶整体分析,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与静摩擦力,所以吸盘受到墙壁的静摩擦力总是等于重力,与细绳的长短无关,与吸盘与墙壁之间的挤压力无关,故B、D错误;墙壁和细绳对吸盘作用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不为零,故C错误。]
6.C [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a,其中滑动摩擦力f=μAmAg,得a=-μAg,结合图像可得= kg-1,μAg=5 m/s2,解得mA=1.4 kg,μA=0.5,故A错误,C正确;同理对物体B有=1 kg-1,μBg=2 m/s2,解得mB=1 kg,μB=0.2,故B、D错误。]
7.CD [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能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为动力,使物体加速;也有可能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反,为阻力,使物体减速,故选项A、B错误,C、D正确。]
8.BC [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速度变化量为Δv=-2 m/s-3 m/s=
-5 m/s,A错误;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
m/s2=-50 m/s2,B正确;球最高能反弹到离地的高度h== m=0.2 m,C正确;从拍球到球弹至最高点的过程,球的位移为s=0.4 m-0.2 m=0.2 m,方向向下,D错误。]
9.BD [t=0时刻甲乙刚好静止,说明此时乙受到的弹力和乙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刚好平衡,A错误;t=0时刻,对甲乙整体,根据平衡条件F0=2f=8 N,故甲或者乙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4 N,t=1 s时,F1=6 N<2f,对甲,根据平衡条件F1=f+N,解得甲、乙间的弹力为2 N,B正确;t=2 s 时F2=4 N=f,甲与地面间摩擦力为4 N,C错误;t=3 s时,F3=2 N10.BD [当F较小时,两物块一起加速,有F=(mA+mB)aAB,随着F逐渐增大,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有F-f=mAaA,f=mBaB,f为两物块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物块A的加速度变大,物块B的加速度不变,故选B、D。]
11.(1)25.85(25.84~25.86) 53.8(53.2~54.3) (2)C
解析 (1)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 mm,所以其读数
l1=25.85 cm(25.84 cm~25.86 c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N/m=53.8 N/m。
(2)测量弹簧长度时,估读带来的误差为实验的偶然误差,A错误;本实验是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由于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不一定要平齐,对不对齐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B错误;只考虑钩码长期使用的磨损影响,会使劲度系数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正确。
12.(1)A (2)B (3)A (4)倾角过大 不加外力
(5)3.90 2.10 5.0
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选A。
(2)摩擦力被平衡时满足mgsin θ=μmgcos θ,只与角度有关,与质量无关,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B正确。
(3)设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其实实际运动中是用小桶及砝码的重力来代替小车所受拉力F,即mg=F=(M+m)a,但是小桶及砝码是有质量的,且a为整个系统的加速度,所以只有当m远小于M时,才可以认为M+m近似等于M,这样得出的结果才会符合F=Ma,故选A。
(4)当F=0时已产生加速度,故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图中a0表示的是不加外力时小车的加速度。
(5)由纸带可知sAD=2.10 cm,sDG=3.90 cm;由逐差法可得a== m/s2=5.0 m/s2。
13.(1)100 N,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2)200 N,方向沿OA方向
解析 小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球压紧墙壁和使球压紧A点,作出重力及它的两个分力F1′和F2′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小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
N1=F1′=Gtan 60°=100 N
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小球对A点的压力大小为
N2=F2′==200 N,方向沿OA方向。
14.(1)0.5 (2)(1+) s
解析 (1)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大小为a,则对滑块有μmg=ma
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则有
0-v=-2aL
解得μ==0.5。
(2)当木板倾斜时,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上滑的时间为t1,有
μmgcos θ+mgsin θ=ma1
0-v=-2a1s
0=v0-a1t1
联立解得t1=1 s,s=5 m
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下滑的时间为t2,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s=a2t
联立解得t2= s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
t=t1+t2=(1+) s。
15.(1)1.2 m/s 0.6 m (2)0.8 m/s (3)5.2 m
解析 (1)运动员利用滑雪杖获得的加速度为
a1== m/s2=1.2 m/s2
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
v1=a1t1=1.2×1.0 m/s=1.2 m/s
位移s1=a1t=0.6 m。
(2)运动员停止使用滑雪杖后,
加速度大小为a2==0.2 m/s2
经时间t2速度为
v1′=v1-a2t2=0.8 m/s。
(3)设二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则v-v1′2=2a1s1
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
s2=
解得s2=5.2 m。(共33张PPT)
模块测评验收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奥运会比赛的项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场足球比赛打了加时赛30 min,30 min指的是时间
B.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则运动员完成全程的位移大小是200米
C.在男子百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D.裁判们给正在参加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A
解析 本场足球比赛打了加时赛30 min,30 min 指的是时间,A正确;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完成全程的路程大小是200米,位移为0,B错误;在男子百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C错误;裁判们给正在参加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D错误。
2.(2023·6月浙江选考,2)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  )
B
A.踢香蕉球时足球可视为质点
B.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
C.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
解析 香蕉球要考虑足球的转动,此时足球不可以视为质点,A错误;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不变,惯性不变,B正确;足球在飞行时,已经脱离脚,所以不受脚的作用力,C错误;足球对网的力与网对足球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错误。
3.小区高楼下一轿车被某层楼阳台上自由落下的石块砸中,民警在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某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张从阳台水平向外正好拍到石块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石块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AB。已知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为0.01 s,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g取10 m/s。请你帮助民警估算石块刚下落时与A点之间的距离是(  )
B
A.10 m B.16 m C.20 m D.25 m
B
4.(2023·海南卷,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缓慢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工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工人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重物缓慢拉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变小
D.重物缓慢拉起的过程中,绳子拉力不变
5.如图所示,一玩偶与塑料吸盘通过细绳AB连接,吸盘吸附在墙壁上,玩偶静止悬挂,忽略玩偶与墙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细绳AB越短,玩偶对绳的拉力越大
B.细绳AB越长,吸盘受到墙壁的摩擦力越小
C.墙壁和细绳对吸盘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吸盘与墙壁之间的挤压力越大,吸盘受到墙壁的摩擦力越大
6.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取两个材质不同的物体A、B,使其分别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测得两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
C
A.物体A的质量为0.7 kg
B.物体B的质量为0.2 kg
C.物体A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
D.物体B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
C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
B.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
C.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
解析 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能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为动力,使物体加速;也有可能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反,为阻力,使物体减速,故选项A、B错误,C、D正确。
8.如图所示,小孩在离地高0.4 m处竖直向下拍球。球触地瞬间速度大小为3 m/s,与地面接触0.1 s后,以2 m/s的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直至最高点。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BC
A.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速度变化量为1 m/s
B.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0 m/s2
C.球最高能反弹到离地0.2 m处
D.从拍球到球弹至最高点的过程,球的位移为0.6 m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推力F作用于甲、乙两物体上,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8-2t) N。t=0 时刻甲乙刚好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A.t=0时,甲、乙间无弹力
B.t=1 s时,甲、乙间的弹力为2 N
C.t=2 s时,甲与地面间摩擦力为3 N
D.t=3 s时,甲与地面间摩擦力为2 N
解析 t=0时刻甲乙刚好静止,说明此时乙受到的弹力和乙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刚好平衡,A错误;t=0时刻,对甲乙整体,根据平衡条件F0=2f=8 N,故甲或者乙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4 N,t=1 s时,F1=6 N<2f,对甲,根据平衡条件F1=f+N,解得甲、乙间的弹力为2 N,B正确;t=2 s 时F2=4 N=f,甲与地面间摩擦力为4 N,C错误;t=3 s时,F3=2 N10.如图所示,A、B两物块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A、B两物体的加速度和外力F大小关系可能是(  )
BD
解析 当F较小时,两物块一起加速,有F=(mA+mB)aAB,随着F逐渐增大,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有F-f=mAaA,f=mBaB,f为两物块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物块A的加速度变大,物块B的加速度不变,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1.(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安装好实验装置,让毫米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平齐,如图甲所示。
(1)弹簧静止时原长如图乙,其读数l1=______ cm。在弹簧下端挂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是l2=26.78 cm,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k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关于本次实验的误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测量弹簧长度时,估读带来的误差为实验的系统误差
B.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一定要平齐,才不会带来实验误差
C.只考虑钩码长期使用的磨损影响,会使劲度系数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答案 (1)25.85(25.84~25.86) 53.8(53.2~54.3) (2)C
解析 (1)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 mm,所以其读数l1=25.85 cm(25.84 cm~25.86 cm)
=53.8 N/m。
(2)测量弹簧长度时,估读带来的误差为实验的偶然误差,
A错误;本实验是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由于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不一定要平齐,对不对齐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B错误;只考虑钩码长期使用的磨损影响,会使劲度系数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正确。
12.(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力F的关系。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
A.交流电源 B.直流电源
(2)他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
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具体操作是:
把木板垫高后,小车放在木板上,在不挂
小桶且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
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
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正确平衡摩擦力后,改变小车的质量再次实验,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需要 B.不需要
(3)实验时保持小桶及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
小车的质量,其目的是________。
A.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小桶及砝码的
总重力
B.保证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不超过当地重力
加速度
(4)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
图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________。图中a0表示的是________时小车的加速度。
(5)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sDG________ cm,sAD=________ 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 (2)B (3)A 
(4)倾角过大 不加外力 
(5)3.90 2.10 5.0
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选A。
(2)摩擦力被平衡时满足mgsin θ=μmgcos θ,只与角度有关,与质量无关,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B正确。
(3)设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其实实际运动中是用小桶及砝码的重力来代替小车所受拉力F,即mg=F=(M+m)a,但是小桶及砝码是有质量的,且a为整个系统的加速度,所以只有当m远小于M时,才可以认为M+m近似等于M,这样得出的结果才会符合F=Ma,故选A。
(4)当F=0时已产生加速度,故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图中a0表示的是不加外力时小车的加速度。
13.(10分)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0 N的小球被夹在竖直的墙壁和A点之间,已知球心O与A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θ=60°,所有接触点和面均不计摩擦。试求小球对封面的压力N1和对A点的压力N2。
(2)200 N,方向沿OA方向
解析 小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球压紧墙壁和使球压紧A点,作出重力及它的两个分力F1′和F2′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小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
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小球对A点的压力大小为
14.(12分)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10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上表面与平台相平,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10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滑块滑上木板前后瞬时速度大小不变,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解析 (1)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大小为a,则对滑块有μmg=ma
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则有
(2)当木板倾斜时,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上滑的时间为t1,有
μmgcos θ+mgsin θ=ma1
0=v0-a1t1
联立解得t1=1 s,s=5 m
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下滑的时间为t2,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15.(16分)如图所示,某次滑雪训练,运动员站在水平雪道上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水平推力F=84 N从静止向前滑行,其作用时间为t1=1.0 s。撤除水平推力F后经过t2=2.0 s,他第二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作用距离与第一次相同。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 k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2 N,求:
(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2)t=3.0 s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3)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 (1)1.2 m/s 0.6 m (2)0.8 m/s (3)5.2 m
解析 (1)运动员利用滑雪杖获得的加速度为
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
v1=a1t1=1.2×1.0 m/s=1.2 m/s
(2)运动员停止使用滑雪杖后,
经时间t2速度为
v1′=v1-a2t2=0.8 m/s。
(3)设二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