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1.(10分)如图所示,水平圆盘通过轻杆与竖直悬挂的轻弹簧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套在轻杆上的光滑圆环从圆盘正上方高为h处自由落下,与圆盘碰撞并立刻一起运动,共同下降到达最低点。已知圆环质量为m,圆盘质量为2m,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1)(5分)碰撞过程中,圆环与圆盘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ΔE;(2)(5分)碰撞后至最低点的过程中,系统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W。2.(20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轨道MON的ON段水平,且与MO段平滑连接。将质量为m的小球a从M处由静止释放后沿MON运动,在N处与质量也为m的小球b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已知M、N两处的高度差为h,碰撞前小球b用长为h的轻绳悬挂于N处附近。两球均可视为质点,且碰撞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1)(6分)求两球碰撞前瞬间小球a的速度大小v;(2)(6分)求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大小v′;(3)(8分)若悬挂小球b的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mg,通过计算说明两球碰后轻绳是否会断裂?3.(20分)(2023·天津卷,11)一质量为mA=2 kg的A物体从距地面h=1.2 m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同时另一质量为mB=1 kg的B物体从A物体的正下方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经过t=0.2 s两物体相遇,碰撞后立刻粘在一起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求两物体:(1)(6分)碰撞时离地面的高度x;(2)(6分)碰后瞬间的速度v;(3)(8分)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ΔE。4.(20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了一个质量M=3 kg的长木板AB,长木板的上表面AC段是粗糙的、BC段是光滑的,长木板的左端放置了一个质量m=1 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物块与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木板右端B连着一段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左端点正好在C点,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给小物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2 m/s,小物块正好滑到C处;如果给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图中未画出),作用t=1 s时间后撤去此力时,小物块正好到达C点。求:(1)(6分)长木板粗糙段的长度;(2)(6分)恒力F的大小;(3)(8分)撤去恒力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1.(1)mgh (2)mgh解析 (1)圆环下落至与圆盘相碰前瞬间,由动能定理有mgh=mv2圆环与圆盘相碰,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v=3mv1,mv2=v+ΔE解得ΔE=mgh。(2)圆环与圆盘碰撞后至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3mg·h-W=0-v解得W=mgh。2.(1) (2) (3)会断裂解析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2解得v=。(2)对两球的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2mv′,解得v′=。(3)两球碰后一起做圆周运动,设碰后瞬间绳子的拉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2mg=2m解得T=3mg>2.5mg,所以轻绳会断裂。3.(1)1 m (2)0 (3)12 J解析 (1)对A物体,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h-x=gt2解得x=1 m。(2)设B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时的速度为vB0,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x=vB0t-gt2,解得vB0=6 m/s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碰撞前瞬间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A=gt=2 m/s方向竖直向下碰撞前瞬间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B=vB0-gt=4 m/s方向竖直向上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AvA-mBvB=(mA+mB)v解得碰后瞬间的速度v=0。(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ΔE=mAv+mBv-(mA+mB)v2解得ΔE=12 J。4.(1)1 m (2)12 N (3)1.5 J解析 (1)设长木板粗糙段长度为L,小物块与长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给小物块一个初速度v0=2 m/s,小物块正好滑到C处,说明小物块与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有mv0=(m+M)vμmgL=mv-(m+M)v2解得L=1 m。(2)设经过t=1 s时间后,长木板和小物块的速度分别是v1、v2,对系统由动量定理有Ft=Mv1+mv2对整个系统由功能关系有Fs-μmgL=Mv+mv又t=s,t=s-L联立解得F=12 N,v1=3.5 m/s,v2=1.5 m/s。(3)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长木板与小物块达到共同速度,设为v3,则Mv1+mv2=(M+m)v3Mv+mv=Epm+(M+m)v解得Epm=1.5 J。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2.灵活运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一、力学三大观点及规律作用效果 对应规律 公式表达 三大观点力的瞬时作用效果 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 动力学观点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 动能定理 W合=ΔEk W合=mv-mv 能量观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1+mv=mgh2+mv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 动量定理 F合t=p2-p1I合=Δp 动量观点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m1v1′+m2v2′二、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为涉及时间的问题,首选动量定理;若为涉及位移的问题,首选动能定理;若为涉及加速度的问题,首选牛顿运动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功能关系分析解决。例1 (鲁科版教材P28章末练习7改编)如图所示,某商场中,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排列着3辆手推车,每辆车的质量均为m=10 kg。现给第一辆车v0=11 m/s的水平初速度,使其向第二辆车运动,0.5 s后与第二辆车相碰﹐碰后两车以共同速度运动了1 s后与第三辆车相碰﹐最后3辆车一起恰好运动至停放处。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时间很短,手推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2倍。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后瞬间的速率v;(2)第三辆车运动的距离d。 例2 (2023·北京卷,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O点,在O点正下方的光滑桌面上有一个与A完全相同的静止小球B,B距O点的距离等于绳长L。现将A拉至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A以速度v在水平方向和B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重力加速度为g。求:(1)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H;(2)碰撞前瞬间绳子的拉力大小F;(3)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 例3 如图所示,较长的曲面与水平桌面平滑连接,将m1、m2之间的轻弹簧压缩后用细线连接,置于水平桌面上,弹簧与两物体不拴连。现将细线烧断,弹簧将两物体弹开,m2离开弹簧后从右边飞出,m1冲上曲面。已知桌面高为h,m2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m1=2m,m2=m,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1)m2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2)m1上升到曲面最高点时距桌面的高度H;(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优选原则(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尤其是关于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的问题。 随堂对点自测1.(鲁科版教材P11“物理聊吧”改编)如图所示,若船用缆绳固定,人恰好可以从船头跳上岸;撤去缆绳,人仍然恰好可以从船头跳上岸。已知两次从离开船到跳上岸所用时间相等,人的质量为60 kg,船的质量为120 kg,不计水和空气阻力,忽略人竖直方向的运动,则两次人消耗的能量之比约为多少 2.如图甲是打桩机进行路基打桩的实物情景图,打桩过程情景模型如图乙所示,已知打桩机重锤A的质量为m,混凝土钢筋桩B的质量为M,其中M=8m。每一次打桩时,打桩机抬高重锤A,比桩B顶部高出H,然后从静止自由释放,与桩发生时间极短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与桩一起向下运动,设桩受到的阻力f与桩深入地面下的深度h成正比,即f=kh,其中k=(重力加速度为g,其他阻力忽略不计),桩B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kh2。求:(1)第1次打桩时重锤A与桩B碰撞后的速度v;(2)完成第1次打桩后,试求桩B深入地面下的深度h1。 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例1 (1)5 m/s (2)1 m解析 (1)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前,手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手推车加速度大小为a==2 m/s2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前,速度大小为v1=v0-at1=11 m/s-2×0.5 m/s=10 m/s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1=2mv解得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后瞬间的速率v=5 m/s。(2)两车以共同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 s后速度大小为v2=v-at2=5 m/s-2×1 m/s=3 m/s与第三辆车相碰,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2mv2=3mv3解得v3=2 m/s三辆车之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三辆车运动的距离为d=eq \f(v,2a)=1 m。例2 (1) (2)mg+m (3)mv2解析 (1)A释放后到与B碰撞前,根据动能定理得mgH=mv2,解得H=。(2)碰撞前瞬间,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解得F=mg+m。(3)A、B碰撞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2mv1解得v1=v则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mv2-×2m=mv2。例3 (1)x (2) (3)解析 (1)对m2平抛过程分析,有h=gt2,x=v2t解得v2=x。(2)弹簧将两物体弹开的过程,m1、m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0解得v1=对m1冲上曲面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gH=m1v解得H=。(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m1v+m2v解得Ep=。随堂对点自测1.解析 两次从离开船到跳上岸所用时间相等,可得两次跳出的速度相同,设大小为v,可得船用缆绳固定时,人消耗的能量为E1=m人v2,撤去缆绳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人v=m船v船,此时人消耗的能量为E2=m人v2+m船v,解得=。2.(1) (2)解析 (1)设重锤A下落与桩B碰撞前的速度为v0,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v=2gH因为重锤A与桩B发生了时间极短的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m)v,解得v=。(2)设第1次打桩,桩B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W1,由动能定理,有(M+m)gh1-W1=0-(M+m)v2其中W1=kh,解得h1=。(共31张PPT)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第1章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1.进一步熟悉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2.灵活运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学习目标目 录CONTENTS随堂对点自测01课后巩固训练02一、力学三大观点及规律二、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为涉及时间的问题,首选动量定理;若为涉及位移的问题,首选动能定理;若为涉及加速度的问题,首选牛顿运动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功能关系分析解决。例1 (鲁科版教材P28章末练习7改编)如图所示,某商场中,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排列着3辆手推车,每辆车的质量均为m=10 kg。现给第一辆车v0=11 m/s的水平初速度,使其向第二辆车运动,0.5 s后与第二辆车相碰﹐碰后两车以共同速度运动了1 s后与第三辆车相碰﹐最后3辆车一起恰好运动至停放处。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时间很短,手推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2倍。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后瞬间的速率v;(2)第三辆车运动的距离d。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前,速度大小为v1=v0-at1=11 m/s-2×0.5 m/s=10 m/s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1=2mv解得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碰撞后瞬间的速率v=5 m/s。(2)两车以共同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 s后速度大小为v2=v-at2=5 m/s-2×1 m/s=3 m/s与第三辆车相碰,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2mv2=3mv3解得v3=2 m/s答案 (1)5 m/s (2)1 m例2 (2023·北京卷,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O点,在O点正下方的光滑桌面上有一个与A完全相同的静止小球B,B距O点的距离等于绳长L。现将A拉至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A以速度v在水平方向和B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重力加速度为g。求:(1)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H;(2)碰撞前瞬间绳子的拉力大小F;(3)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例3 如图所示,较长的曲面与水平桌面平滑连接,将m1、m2之间的轻弹簧压缩后用细线连接,置于水平桌面上,弹簧与两物体不拴连。现将细线烧断,弹簧将两物体弹开,m2离开弹簧后从右边飞出,m1冲上曲面。已知桌面高为h,m2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m1=2m,m2=m,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1)m2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2)m1上升到曲面最高点时距桌面的高度H;(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析 (1)对m2平抛过程分析,有对m1冲上曲面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优选原则(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尤其是关于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的问题。 随堂对点自测21.(鲁科版教材P11“物理聊吧”改编)如图所示,若船用缆绳固定,人恰好可以从船头跳上岸;撤去缆绳,人仍然恰好可以从船头跳上岸。已知两次从离开船到跳上岸所用时间相等,人的质量为60 kg,船的质量为120 kg,不计水和空气阻力,忽略人竖直方向的运动,则两次人消耗的能量之比约为多少 (1)第1次打桩时重锤A与桩B碰撞后的速度v;(2)完成第1次打桩后,试求桩B深入地面下的深度h1。课后巩固训练32.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轨道MON的ON段水平,且与MO段平滑连接。将质量为m的小球a从M处由静止释放后沿MON运动,在N处与质量也为m的小球b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已知M、N两处的高度差为h,碰撞前小球b用长为h的轻绳悬挂于N处附近。两球均可视为质点,且碰撞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1)求两球碰撞前瞬间小球a的速度大小v;(2)求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大小v′;(3)若悬挂小球b的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mg,通过计算说明两球碰后轻绳是否会断裂?3.(2023·天津卷,11)一质量为mA=2 kg的A物体从距地面h=1.2 m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同时另一质量为mB=1 kg的B物体从A物体的正下方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经过t=0.2 s两物体相遇,碰撞后立刻粘在一起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求两物体:(1)碰撞时离地面的高度x;(2)碰后瞬间的速度v;(3)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ΔE。答案 (1)1 m (2)0 (3)12 J解得vB0=6 m/s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碰撞前瞬间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A=gt=2 m/s方向竖直向下碰撞前瞬间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B=vB0-gt=4 m/s方向竖直向上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AvA-mBvB=(mA+mB)v解得碰后瞬间的速度v=0。(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解得ΔE=12 J。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了一个质量M=3 kg的长木板AB,长木板的上表面AC段是粗糙的、BC段是光滑的,长木板的左端放置了一个质量m=1 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物块与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木板右端B连着一段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左端点正好在C点,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给小物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2 m/s,小物块正好滑到C处;如果给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图中未画出),作用t=1 s时间后撤去此力时,小物块正好到达C点。求:(1)长木板粗糙段的长度;(2)恒力F的大小;(3)撤去恒力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答案 (1)1 m (2)12 N (3)1.5 J解析 (1)设长木板粗糙段长度为L,小物块与长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给小物块一个初速度v0=2 m/s,小物块正好滑到C处,说明小物块与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有mv0=(m+M)v(2)设经过t=1 s时间后,长木板和小物块的速度分别是v1、v2,对系统由动量定理有Ft=Mv1+mv2联立解得F=12 N,v1=3.5 m/s,v2=1.5 m/s。(3)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长木板与小物块达到共同速度,设为v3,则Mv1+mv2=(M+m)v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练习(含解析).doc 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doc 专题提升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