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的统一终结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其创立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唐初统治者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至开元时期,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兴盛,中外交流频繁,国力达到顶峰。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盛世景象结束。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开明的民族政策能够推动民族团结与交融;对外开放的国策,进一步巩固了唐朝的繁荣昌盛;等等。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单元时空坐标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1.时空观念:通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掌握大运河的概况;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2.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了解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3.唯物史观: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客观评价隋炀帝的功过;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家国情怀: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隋朝大运河、科举制度。
隋朝宛如一颗流星,刹那间绽放出璀璨光芒,却又瞬间即逝走向灭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统一与灭亡》一课,共同去探究隋朝“短暂而繁荣”的原因,并总结隋朝留给后世的重大贡献。
梳理隋朝建立、统一与巩固的过程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示,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曾历经大分裂时期,而最终再次走向统一。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 引导学生从民族交融、人民心声、隋朝强大、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等多角度思考。然后进一步追问:统一后的隋朝又是怎样进行国家治理的呢 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去概括隋文帝的治国策略及其历史影响。
【知识生成】
建立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大兴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 经过 589年,隋文帝灭掉 ,统一全国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 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巩固 措施 经 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政 治 加强 ,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图示归纳】
识读大运河
【任务设计】
借助多媒体展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厘清大运河的走向,并标记其南北两个端点及中心位置,识记大运河四段渠道所处方位以及它们所连接的五大水系。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如此宏大的工程,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 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知识生成】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从605年开始,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 (1)中心:大运河以 为中心 (2)端点:北抵 ,南至余杭郡 (3)渠道:永济渠、 、邗沟、江南河 (4)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地位: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 和民族交融
·知识点拨·
利用歌谣记忆隋朝大运河:永通邗江,北涿郡,南余杭,中心是洛阳,连海接黄淮长钱,全线2 000多千米长。
分析科举制度的进步性
【任务设计】
借助多媒体展示两段关于汉、晋时期选官制度的材料。
  材料一 两汉时期,政府选官盛行察举制,被推举做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被荐举做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被称为干吏良将的人竟然像鸡一样胆小。
  材料二 在九品中正制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出身门第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两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隋朝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创新 该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知识生成】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识
创立 萌芽 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确立 隋炀帝时,设置 ,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影响 不仅扩大了 ,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知识点拨·
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有重大区别: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识生成】
(1)背景:隋炀帝时期,先后营建东都 ,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隋炀帝多次巡游,他还三征辽东。
(2)概况: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今 地区,随即迅速扩展到全国。隋朝的统治濒临崩溃。
(3)灭亡: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
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1)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
(2)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3)兴建大工程:秦修长城,隋开凿大运河。
(4)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制度:秦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从“国家统一”“大运河”“科举制”三个角度分任务去探究“隋朝的辉煌”,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 【正确分析南北统一的因素】
隋统一前后,我国的商品经济无论怎样估计,距离西方16世纪所达到的水平恐怕也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所以商业的发展绝对不会对全国走向统一发生显著的作用。……当北方各族被汉族文化同化以后,南北分裂的各国之间的差异已不复存在,所以隋文帝杨坚作为汉族皇帝在政治上统一南方,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举。
——摘编自胡如雷《隋朝统一新探》
(1)根据材料,归纳隋朝统一全国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朝统一的重大影响。
任务二 【理性看待千年运河的争议】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咏史诗·汴水》
(2)上面两则材料对于大运河的开凿存在不同观点,你更赞同谁的观点 请简要说明理由。
任务三 【全面概括制度创新的特点】
科举制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一直是历代政府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
(3)根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度的特点。你能说出几个关于科举考试的成语吗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它实现了中华的统一。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了国家政治的统一。此外,其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其公平竞争的原则延续至今。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子任务一
陈朝 民族交融 中央集权
子任务二
洛阳 涿郡 通济渠 国家统一
子任务三
隋文帝 进士科 统治基础
子任务四
(1)洛阳 (2)山东 (3)618
合作探究
(1)主要因素:民族交融。影响: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更赞同皮日休的观点。理由:皮日休的观点更为全面客观,能够正确评价大运河的作用,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物,史论结合;而胡曾则是把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大运河本身,这是错误的,没有把大运河的作用与暴政分开。
(3)特点: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成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