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1.历史解释: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了解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2.时空观念:归纳唐太宗、武则天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他们在治国方略方面的相似之处。3.家国情怀:通过评价唐太宗、武则天,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唐朝的建立,并探究“贞观之治”局面的内涵及形成的主要因素。梳理唐朝的建立过程【知识生成】(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南下占据关中。(2)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3)统一:陆续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探究“贞观之治”的内涵与形成原因【知识生成】即位 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唐太宗 概况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原因 以史为鉴 吸取 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治国思想 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如房玄龄、杜如晦等 原因 革新措施 进一步完善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关注民间疾苦;等等 【图示归纳】分析武则天统治的历史作用【知识生成】地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称帝,改国号为措施 科举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亲自面试考生 政治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 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影响 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图示归纳】 绘制示意图,用直观的形式展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几代帝王功绩累积的结果。开元盛世虽然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但并非唐玄宗一人之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振奋的时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历史,领略唐朝帝王风采。七年级(2)班同学从“唐太宗统治特点”“唐太宗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形成原因”三个维度分任务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任务一 【解读太宗治国理念】贞观初年,(唐)太宗同意18岁以下男子可以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4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摘译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1)“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任务二 【列举贞观治世措施】自贞观以后,(唐)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摘译自杜佑《通典》卷七(2)根据材料,概括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励精为理”时推行的哪些措施直接促使了这一状况的出现。任务三 【构建事件因果联系】 唐太宗在位期间,是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的个人品格和作用是促成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其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摘编自朱汉国《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大部分同学认为唐朝的兴盛不仅仅在于用人,更在于执政措施,如制度革新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出理由为其答辩。 唐朝初期处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阶段,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治世时期。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参考答案自主预习子任务二“贞观” 隋朝 魏征 三省六部制子任务三周 殿试 “开元盛世”合作探究(1)治国之道:虚心纳谏,善于用人,爱惜民力,等等。(2)状况:生产得到恢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粮食丰收、米价便宜、社会治安良好等。措施:政治上,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理由: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除了统治者重用人才、知人善任之外,还在于统治者能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上注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等;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唐朝兴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