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1.时空观念:识记唐朝时期各民族的大体方位以及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时间等。
2.历史解释: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繁荣发展之间的关系。
3.史料实证:唐蕃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如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等。
4.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时期。那一时期,各族人民基本上能够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缔造了大唐盛世局面。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如何同其他民族交往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去探究唐朝政府维系民族团结的方式或手段,去了解各民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
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知识生成】
背景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 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
概况 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知识点拨·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方式:和亲与会盟。
历史见证:布达拉宫、《步辇图》、唐蕃会盟碑等。
分析突厥民族消亡之谜
【任务设计】
突厥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其强盛之时,曾建立了疆域广阔的突厥汗国,但到了8世纪后期,却悄然消亡了。其消亡的原因有哪些 以此引导学生对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从民族交融与迁徙等角度去认识突厥的消亡。
【知识生成】
概况 突厥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 时,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
与唐朝的关系 唐太宗时期 630年, 击败东突厥汗国。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
唐高宗时期 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府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 和
唐玄宗时期 唐朝联合漠北回纥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国
结果 突厥后裔逐渐西迁与当地部族融合,从此退出了我国北方的历史舞台
·知识点拨·
唐朝维系与突厥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等;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维系社会安定。
概述回纥与唐朝的友好往来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宫词其一》:“明朝腊
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的译文,分析唐政府与回纥的关系,概括唐朝与回纥密切交往的史实。
【知识生成】
概况 回纥是居住在 的游牧部落
与唐朝的关系 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接受唐玄宗册封,号
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叛。后来回纥改名为
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
结果 9世纪,回鹘汗国灭亡。余众一部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其他大部西迁到新疆地区,发展成为 先民的主体
对比渤海、南诏与唐朝的关系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出示《唐朝后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渤海与南诏的地理位置,并概括他们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共同特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并学会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知识生成】
(1)渤海与南诏
项目 生活 地区 统一 首领 与唐朝联系
渤海 我国东北地区 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 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 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南诏 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南诏统一其他五诏 首领皮逻阁被唐玄宗册封为 崇尚儒学,多次派遣贵族大臣和子弟到成都求学
  (2)唐朝的疆域四至
边疆开发 隋唐时期人,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疆域四至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 以东、以南地区,北达贝加尔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南及
地位 成为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的国家
·知识点拨·
盛唐时的疆域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为创办一期主题为“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画报,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列活动。
第一小组任务:搜集资料,挑选第一手史料
类型 内容
纪录片 《文成公主》
石碑 唐蕃会盟碑
雕塑 突厥石人像
作品 《南诏故地的传说》
文物 青铜头盔(匈奴)
(1)你认为上表中哪些史料可以使用 请说明理由。
第二小组任务:史料实证,叙说民族关系
  尽管唐太宗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时间,空间已发生变化,但由于他本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的经典性意义,其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思路、理念和政策,对后世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摘编自李进宝《唐贞观年间民族政策研究》 (2)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民族政策: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第三小组任务:根据故事,编写情景剧本
(3)根据你搜集到的历史小故事,创作历史情景剧,简要写出经典台词。(要求:语句通顺,贴合历史,主要反应友好民族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唐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比较和谐的,这为唐朝缔造盛世景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友好的民族关系,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巩固,有利于边疆与内地之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子任务一
松赞干布 唐太宗
子任务二
隋朝 唐太宗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子任务三
漠北 怀仁可汗 回鹘 维吾尔族
子任务四
(1)粟末靺鞨 渤海郡王 云南王
(2)巴尔喀什湖 南海
合作探究
(1)唐蕃会盟碑和突厥石人像可以使用,属于第一手史料;《文成公主》和《南诏故地的传说》不可以使用,属于第二手史料;青铜头盔(匈奴)属于第一手史料,但不属于唐朝时期的民族,也不能使用。
(2)唐朝民族政策:开明。方式:战争、册封、和亲、任职、设置机构等。
(3)示例:
历史情景剧:丝路友谊。
场景:唐朝长安,一间茶馆。
人物:唐朝商人李明,西域商人阿里,旁观者。
茶馆内,李明阿里正在交谈,旁观者在一旁倾听。
李明:阿里兄,今日这批香料真是上乘,长安的贵族们定会喜爱。
阿里:李兄过奖了。自从大唐与西域开通贸易以来,咱们的往来更加频繁,互通有无,实在是幸事。
旁观者:听闻大唐的丝绸在你们那儿也颇受欢迎
阿里:正是。丝绸之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更让我们了解到了彼此的文化。我在长安学到了许多汉人的智慧。
李明:是啊,阿里兄的茶艺如今也不亚于我们本地人呢。这样的交流,让两地人民都受益良多。
旁观者:如此看来,友好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阿里:正是如此。愿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友谊,共同繁荣。
李明:愿大唐与西域的友谊,像这茶香,绵延不绝。
茶馆内,众人举杯,同饮,茶香四溢。
旁观者(旁白):正是这丝路上的友谊,推动了大唐的繁荣,也让世界更加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