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时空观念:唐朝对外交流的相关史实。
2.史料实证: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历史解释: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分析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4.唯物史观:多元文明,开放是强国手段。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鉴真、玄奘的事迹,培养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玄奘西行。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我们一起走进《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去探究与唐朝密切交往的国家有哪些,唐朝又是怎样兼收并蓄的。
探究遣隋使、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开元通宝”和“和同开珎”两种铸币图片。然后设问:这两种货币在形状上有何相似之处 这两种货币的出现在时间上有何区别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此引导学生对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对日本的影响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知识生成】
概况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
成员 除来华使节外,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代表人物是
效仿唐朝 制度 日本仿照唐朝的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律令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
建筑 都城 的建造仿照长安城
影响 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解鉴真东渡的事迹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投影鉴真塑像,然后讲解鉴真东渡,以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简要概述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体会唐朝兼收并蓄的特点;等等。
【知识生成】
概况 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抵达日本
贡献 在日本传授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影响 对 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要点归纳】
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说明了什么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国家;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封闭是不可能发展的。
探究唐朝与新罗交往的特点
【知识生成】
(1)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其中代表人物是 。
(2)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3)文化交流:
导航玄奘西行路线
【任务设计】
展示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标注玄奘西行途中的重点路线与地点,引导学生体会路途的艰辛,感悟玄奘的坚强意志。
【知识生成】
时间 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概况 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并在多地讲学,成为佛学大师
贡献 带回并主持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异同比较】
玄奘和鉴真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的睦邻友好关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2)不同点:玄奘西行走陆路,向内输入外来文化;鉴真东渡走水路,向外传播中华文化。“向内”“向外”反映了唐文化兼收并蓄、双向交流的特点。
简述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任务设计】
通过列表格的方式,简要归纳东罗马帝国与大食同唐朝的交往,了解唐朝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
【知识生成】
(1)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国家 东罗马帝国 大食
交往状况 贞观年间,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到长安;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中国的 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
(2)地位: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的研究过程。
任务一 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现象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写出该事件的影响。
任务二 搜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料
A.大食人俑   古代阿拉伯人俑,出土于唐朝墓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B.《桂苑笔耕集》书影   唐朝末年新罗文人崔致远的诗文诗集,对韩国文学界影响深远。
C.东罗马帝国金币   东罗马帝国金币,刻有东罗马国王像和女神像,出土于陕西咸阳一处唐朝墓葬。 D.《新唐书》书影   北宋欧阳修等人合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
(2)以上四则史料属于实物史料的有哪些 属于文献史料的又有哪些 (写出字母即可)若要深入研究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你会优先选择哪一类史料 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 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
  隋唐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会因为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交往的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在交往中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任务四 谈谈唐朝对外交往的启示
(4)唐朝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展现了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你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唐朝文明是给予和贡献的典范,亦是吸纳和进取的代名词。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会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民族均有所长,应多学习他国的长处。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子任务一
阿倍仲麻吕 先进制度 平城京
子任务二
鉴真 佛经 中日文化
子任务三
崔致远
子任务四
贞观 那烂陀寺
子任务五
(1)造纸术
(2)唐人
合作探究
(1)历史事件:鉴真东渡。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实物史料:A、C。文献史料:B、D。 优先选择:实物史料。理由: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3)特点:范围广,与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交往的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
(4)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长处;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