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各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分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版图超出汉、唐两朝,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行省制度的创新、科技成就的发展等。
课程标准要求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崇文抑武方针;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与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单元时空坐标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1.史料实证:通过“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及其他相关史料,掌握北宋建立、统一等相关史实,知道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历史解释:理解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及其产生的影响。
3.家国情怀:从北宋建立到局部统一,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晚唐时期,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元气大伤,最终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唐朝土崩瓦解,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发展到后周时,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了中原分裂的局面,中国历史再次步入大一统的进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的政治》,探究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讲述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的故事梗概
【知识生成】
发动兵变 年,赵匡胤率军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陈桥驿时,发动兵变
建立政权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赵匡胤就是
结束分裂 按照 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979年,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结束
【特别提示】
北宋的统治区只在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内,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梳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概括其政治特色
【知识生成】
背景 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实施 的方针
措施 军事 采取 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行政 加强君权,采取 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
财政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等等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善和发展 制
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财政支出;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
【图示归纳】
绘制示意图归纳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后文官的概况。
梳理王安石变法
【知识生成】
(1)概况: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青苗法、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4)成效:政府的 收入大幅度增加,宋朝军事实力有所提升。
(5)结果: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宋神宗死后, 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 。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统治者采取措施,稳固统治。但因矫枉过正,又产生了一系列危机。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北宋的建立”为主题分任务探究北宋的政治。请你参与进来!
任务一 梳理表格,分析措施的影响
材料一   诸侯强盛,军政、民政、财政、司法权皆为所专,朝廷不能制……太祖与赵普谋,渐削其权。其方法如下:
方法 概况
文臣知州 宋初,藩镇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乾德元年正月……皆以文臣代之,合知州事。自是节度使之权使轻
设置通判 初置诸州通判,经济军民之政,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武臣渐失民政权
设置禁军 分立更戍法,戍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自是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之骄惰亦息
(1)根据材料一,评价宋太祖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任务二 赏析诗歌,了解北宋的国策
材料二 
《退将诗》(节选)[北宋]曹翰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北宋谚语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哪一政策 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任务三 分析史料,归纳变法的成效
  材料三 北宋农田水利法是一部鼓励和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的行政法规,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产物之一。农田水利法号召全国大办水利,要求各地多方并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了从意见采纳到工程施工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审核监督机制……对于阻挠水利工程建设或故意不出应摊人工物料的家户,官府除催理外,还可罚款,充作工程经费;对于各县官员采用新法兴办农田水利,并有成效者,根据功绩大小予以提拔或物质奖励。
——摘编自张伟兵、耿庆斋《北宋农田水利法及其对当前农田水利改革的借鉴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田水利法的影响。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是武将出身,且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因此,崇文抑武是北宋政治的一大特点,这也给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王安石变法也以失败而告终。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子任务一
960 宋太祖 先南后北
子任务二
崇文抑武 杯酒释兵权 分化事权 科举 五代十国
子任务三
(1)1069 (3)募役法 (4)财政 (5)司马光 废除
合作探究
(1)影响:积极方面,铲除割据基础,维护统一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消极方面,军队指挥不灵;地方财政困难。(意思相近即可)
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政策:崇文抑武的政策。
评价:积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方面,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使财政入不敷出。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
(3)主要内容:号召全国大办水利;建立了水利工程的审核监督机制;对水利工程建设给予奖惩措施。
影响:调动了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推动了水利建设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