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史料实证:通过契丹和西夏的文字、货币等图片及相关史料,了解契丹和党项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
2.时空观念:通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情况。
3.历史解释: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及宋夏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4.家国情怀: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建立后为统一事业作出巨大努力,但它统一的仅仅是南方与中原地区,并没有能够统一全国。当时与它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政权与西北地区的西夏政权。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去探究这些政权与北宋之间的关系。
比较辽与西夏建立
【知识生成】
政权 兴起 崛起 建立 巩固
辽 契丹是我国 的游牧民族 9世纪后期,契丹逐渐从事农耕,学会了冶铁、纺织等 916年, 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西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时,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1038年 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创制文字
【比较分析】
契丹(辽)和党项(西夏)的兴起与逐渐强大有哪些相同点
(1)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创制本民族文字。
(2)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概括辽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设计】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下面的图片
  引导学生归纳辽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情况及贸易往来,说出“澶渊之盟”的内容并评价“澶渊之盟”。
【知识生成】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战关系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 向辽发动的两次战争均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期 战争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在澶州城打退辽军
议和 辽与宋议和,订立盟约,史称“ ”
影响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拓展】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对于北宋来说,它是重要的天然屏障;对于契丹来说,占领它则占据了对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割让燕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在此后的四百余年中,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目标。
梳理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知识生成】
战争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兵进攻北宋, 节节败退。连年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
议和 和约 年,北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称为“ ”)
影响 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
【比较分析】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
异 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元昊向宋称臣
同 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给对方钱物
【图示归纳】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探究西夏、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认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及民族关系的发展。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探究制度建设共性,认识民族发展历程
  材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西夏政治制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任务二 了解生活习俗特点,分析当时社会背景
材料二 “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羊、马、骆驼、银子等。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下册)
注:辽国境内不产茶,都是从宋朝进口,其中既有“朝中进贡”,也有“商人贸易”,所以当时宋辽两国在边境设置了贸易枢纽,契丹民风民俗中出现了煮茶、喝茶、煮奶茶的片段。
(2)说出材料二中图片所示反映了契丹人哪一生活习俗。根据材料中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生活习俗的历史背景。
任务三 对比两次和议内容,分析条约重大影响
材料三 宋辽“澶渊之盟”规定:(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共二十五万五千。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彼此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民族友好交流始终是主流,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子任务一
北方 阿保机 党项 唐朝 元昊
子任务二
(1)燕云十六州
(2)寇准 澶渊之盟
子任务三
宋军 1044 岁赐 较为稳定
合作探究
(1)共同点:模仿汉族政治制度。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习俗:饮茶。历史背景:宋辽之间实现了长时间的和平,宋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3)影响: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民众生活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