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整体格局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得到进一步的共同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边疆地区安定巩固,文学艺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学习这段历史,重点是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同时了解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清朝中期以后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等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单元时空坐标第15课 明朝的统治1.时空观念:知道明朝的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及其都城;通过观察《明朝形势图(1433年)》,获取明朝的疆域信息。2.史料实证:结合史料,掌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明朝对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地区的治理。3.历史解释:通过学习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曾是放牛娃、是农民、是和尚,他还当过乞丐。最后他一路走来,走到应天府,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有没有同学知道他是谁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来探究他的多彩人生,以及由他一手缔造的帝国所具有的统治特点。梳理明朝的建立与发展【知识生成】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统一 明军攻占元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巩固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 ”政策。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任务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材料研读”部分,然后设问: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为了强化君权,明太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识生成】目的 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在中央 行政 废除 ,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 为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原来的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监视 明太祖设 ;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这几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在地方 三司 明太祖将原来的 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 分封 明太祖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知识拓展】明朝加强皇权示意图分析科举考试的变化【知识生成】背景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变化 考试内容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五经” 答题要求 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 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 答题格式 必须采用 格式 影响 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 ,流弊日益严重 【图示归纳】 绘制示意图,归纳科举制度的演变。梳理明朝的民族关系与对边疆的治理【知识生成】东北地区 设立机构 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主要意义 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等地和 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 北方地区 战争关系 明初,退居北方的 各部与明朝时有战争 和平交往 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协议,即主要意义 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明朝前期,统治者致力于强化皇权。我们一起来探究明朝的政治吧!任务一 归纳朱元璋异军突起的因素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兄皆死于瘟疫,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1)改朝换代是中国古代史上常见的现象,请根据材料,写出朱元璋脱颖而出的原因。任务二 分析朱元璋强化君权的意图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摘编自《元史·百官志》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极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2)根据材料,分析元朝地方统治存在什么问题,基于此,朱元璋是如何改革地方官制的 (3)材料反映了明太祖是如何改革中央官制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这样做的原因。任务三 思考朱元璋禁锢思想的举措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摘编自《明史》卷七十(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制度的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使得明朝一度出现强盛的局面。参考答案自主预习子任务一应天府 大都 削藩子任务二丞相 大都督府 锦衣卫 行中书省子任务三四书 朱熹 八股文 禁锢思想子任务四奴儿干都司 库页岛 蒙古 隆庆和议合作探究(1)原因:朱元璋吃苦耐劳,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策略得当。(2)问题:地方权力过大。措施: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3)措施:废除丞相制度。 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专权,破坏了中央集权。(4)消极影响: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