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时空观念: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范围、交往的国家和最远到达的地区。2.历史解释: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认识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3.史料实证:搜集相关史料,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4.家国情怀: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期,有两位伟人——郑和与戚继光,一位是伟大的航海家,一位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他们在历史上究竟有怎样的事迹才获得如此的美誉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探究明朝的对外关系。解说郑和下西洋【知识生成】背景 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作用 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推动了 发展 概括 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 地位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意义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识记技巧】提炼关键词,归纳郑和下西洋与其他国家贸易的货物。“走出去”:金银、漆器、茶叶、丝绸、瓷器。“引进来”:香料、宝石、象牙、珊瑚、异兽。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知识生成】背景 明朝中期,日本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 ,海防松懈,倭患严重 概况 军队 戚家军战绩 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在当地人民帮助下,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性质 一场 战争 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知识拓展】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成功 正义的抗倭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有英勇善战的队伍;具有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有明政府的支持。简述援朝战争【知识生成】背景 朝鲜等周边国家向中国纳贡称臣,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战争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 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影响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东亚 产生了深远影响 梳理明朝时期对澳门的管理【知识生成】背景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事件 年,葡萄牙殖民者买通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 管理 明政府在澳门设置 ,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知识拓展】 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获得在澳门的租借租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但是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405年7月,在浩瀚壮阔的海洋上出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这支船队在此后的28年间先后七次开启了下西洋的伟大征程,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解读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任务一 表说历史,为郑和远航点赞郑和下西洋时间 1405—1433年航海次数 七次各次航海的船只 最多船只200多艘,最少也有60余艘航行人数 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到达国家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据上述表格内容,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任务二 史海泛舟,为郑和远航点赞(2)《明成祖实录》记载,当时“愿比内郡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冠带还国”之类的事情比比皆是,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任务三 青史留名,为郑和魅力筑景郑和公园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3)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缅怀郑和 明朝前期,我国国力鼎盛,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我国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参考答案自主预习子任务一15 中外贸易 1405—1433 30 非洲 红海子任务二国力减弱 台州 反侵略 民族英雄子任务三丰臣秀吉 政治军事格局子任务四1533 守澳官合作探究(1)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2)意义: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原因: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之一,他的远航之路传播了友谊,彰显了和平,促进了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