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修课程模块二平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核心素养展示课程内容要求课程标准解读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类型及要素组成。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4.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5.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养成》多种多样的区域1.不同类型的区域(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和标准划定的单元。(2)划分依据:地域(3)特征状元笔记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自然区域如气候区、植被区等界线是模②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性质。糊的;国界、省界等行③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政区界线是明确的。(4)类型划分指标区域类型举例特征中国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区状元笔记人文特征汉语北方方言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对口支援地区、国家经济较落后地区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特定的目标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如下图所示:长期实践的科学认识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三江平京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松妆平惊(1)区域层级-辽河平京①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293禽来中草扶元笔舀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高中·地理②区域层级与尺度的关系: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名师点拨较大尺度的区域可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一般来说,区域的(2)关系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①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上海市的繁荣带动长江三角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描洲城市群的发展,该城市群的发展也推动着上海的发展。述的区域特点就越详②由于存在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属于较大尺度的区域,(3)优势: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的差异,具有洞庭湖平原属于较小尺度的区域,且长江中下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一般而言,大国有大国的优游平原包含洞庭湖平势,如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也有小国的长处,如国防开支小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沿海省级行政区域利用优势招商引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内陆省级行政区。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1.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区域要素的呈现形式:区域要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名师点拨反映出来。→区域特征中的”整(3)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体性”和“差异性”既①相互影响: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的,有些是直接影响,包括自然要素,又包括人文要素,而自然地理有些是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环境的”整体性”和量,与发生直接联系。区域的文化会通过、习俗、社”差异性”仅指自然要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素之间的联系与差异·②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进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而影响区域的发展。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状元笔记(1)区域嗟异性的表现: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地理位→区域差异是区域间置差异、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的关联的重要原因。(2区域差身与区域关联的关系①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②关联方式: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实现的。③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的原则: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2)地理环境差异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①相同点:都是地区,都位于我国的区。294参考答案平衡水中学状元笔记二、1.水热条件2.基础(1)生物岩石圈2.荒漠雨热常绿阔叶干湿(2)渗透联系第四章水的运动二、1.(2)各个要素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协调一、1.湖泊地下水三、1.物质迁移能量2.淡水2.快速不同步3.(1)水量大丰富(2)调节3.增强适应二、1.大气降水洪峰调节水源干涸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1.物质、能量2.补给高于低于高2.全球自然带3.(1)气温(3)春汛三、1.海拔三、1.(1)雨水补给降水2.水热能量交换(2)季节性积雪融水3.陆地自然地带相似(3)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丰水四、1.地形(4)湖泊水补给互补2.能量(5)地下水补给互补选修课程模块二2.(1)径流量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2)水位一、1.(1)目标空间(3)汛期(丰水期)春汛(2)差异(4)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水能(3)②过渡③一致3.流域内流程(长度)流向河流归属(4)自然行政管理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水系2.(1)①高低②包含形状落差(比降)河道特征(2)①相互促进②行政隶属第二节洋流、海一气相互作用(3)地理位置便于管理沿海一、1.盛行风二、1.(2)景观2.地转偏向力(3)①相互影响自然界制度3.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②整体性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2.(1)自然条件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2)①区域差异②区域间流动③区域生产二、热量高低暖湿上涌东南3.(1)因地制宜三、1.(1)蒸发海洋(2)①平原东部季风②中部入海口(2)太阳辐射长波辐射东北地区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少(3)大洋环流水稻土分散黑土旱地大石油2.(1)①升高水田旱地水稻春小麦水产业②减小a.下沉上升洪涝畜牧业b.上升旱灾(3)技术(2)①降低②增大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和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1.生物地貌一、1.(1)地理位置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选必修二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pdf 6.地理答案_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