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领悟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目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创作背景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叫做“歌行体”表被动标题解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chóngchángzhuǎnháojuànào字词积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zàoyǐ字词积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qǐngqīnsāng字词积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shàbìwùxiàn字词积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朗读感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罥 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大声吼叫,这里形容风猛烈。)多层茅草(挂:挂着,挂住。罥,挂结。)(飞得低的茅草)(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第一段内容:秋风破屋 茅草乱飞(长:高。)疏通字词归来倚仗自叹息。(忍:狠心。能:如此、这样)(做,动词)(公开,与“对面”呼应)(喝止不住)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 能 对面 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当面)第二段内容:群童抱茅 倚仗自叹疏通字词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哪里能得到)(遮蔽,覆盖)(贫寒的士人)(安稳得像山一样)(高耸的样子) (出现)(小屋)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宽敞的大屋)第四段内容:祈求广厦 大庇寒士疏通字词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墨的颜色,这里指像墨一样黑。)(衾:被子)(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里蹬破了。(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战乱,指安史之乱)(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 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阴沉迷蒙的样子)(渐渐黑下来。向,接近)第三段内容:雨夜屋漏 彻夜难眠疏通字词【翻译】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沉到池塘水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疏通文意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翻译】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疏通文意【翻译】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没有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疏通文意【翻译】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疏通文意“怒号、卷",直接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怒号”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风之大。"飞、洒、挂罥、飘转、沉",侧面表现风之大,风之猛烈,危害大。也隐隐让我们看到诗人愁苦、无奈、焦虑的神情。1.作者用哪些动词来描写秋风?有什么作用?诗词赏析2.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诗词赏析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第二段这一诗节描写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4、“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诗词赏析描写了秋天黄昏时刻大雨将至的短暂沉寂昏暗。渲染了凄凉悲苦的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此时愁惨的心境,深沉的苦闷。5.这一诗节中的环境描写是哪句?有何作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诗词赏析如:“麻”字形象地说明雨点的密集;“铁”字道出了被子的陈旧、脏硬、量少等,说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6.这节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较为传神?这节诗写出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生活。诗词赏析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7.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词赏析节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内容 群童盗茅 企盼广厦情感 焦灼痛苦 愁苦忧思秋风破屋雨夜难眠无奈愤懑坚定悲壮内容梳理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思想情感主旨归纳这首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板书设计叙事写实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抒发情怀秋风破屋,卷走茅草群童戏谑,诗人叹息屋漏床湿,彻夜难眠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崇高理想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准确翻译古诗第三、四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