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二课时正比例(北师大)六年级下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010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0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新知导入李啊姨驾车去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游玩。新知导入他从“小桥流水人家”景区到“卧龙谷”景区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的情况如下表:从上表中,你发现耗油量与路程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呢?学习任务一认识正比例探究新知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边长/cm 1 2 3周长/cm 4边长/cm 1 2 3面积/cm2 1探究新知小组合作要求:1.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观察表一边长和周长发生变化了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3.观察表二边长和面积发生变化了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4.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探究新知边长/cm 1 2 3周长/cm 4812164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都在发生变化,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边长和周长发生变化了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新知边长/cm 1 2 3面积/cm2 149164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都在发生变化,面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边长和面积发生变化了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新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边长/cm 1 2 3周长/cm 4812164边长/cm 1 2 3面积/cm2 149164探究新知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探究新知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时间/时 1 2 3 4 5 6 7路程/km 90 180 270 3604505406308720当时间变化时,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时间发生变化时,路程怎样变化?变化有什么规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探究新知时间是1,路程是90;时间是2,路程是180;时间是3,路程是270;时间是4,路程是360;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随着缩小。探究新知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探究新知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探究新知怎样判断两个量能否组成正比例。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两个量的变化方向是否一致。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学习任务二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探究新知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圆的面积 3.14 12.56 28.26半径 1 2 3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不相等。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S=πr 23.141=3.1412.562=6.2828.263=9.42探究新知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乐乐的年龄/岁 6 7 8 9 10 11爸爸的年龄/岁 32 3334乐乐的年龄与爸爸年龄的比值不是一个确定的值,他们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53637所以,他们的年龄不成正比例。32 16 33 33 34 176 3 7 7 8 4===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探究新知分别举一个成正比例和一个不成正比例的例子,与同伴交流。圆的半径与周长成正比例。圆的周长半径一本书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不成正比例。看的页数+未看的页数=书的总页数(一定),它们的和一定,但比值不一定。= 2π(一定)课堂练习1.学校科学小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实验,测得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如下表。(1)说一说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变化关系。(2)写出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比,你有什么发现?(3)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竹竿的高/m 1 2 3 4 6 8竿影的长/m 0.4 0.8 1.2 1.6 2.4 3.2课堂练习(1)说一说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变化关系。竿影的长随着竹竿的高的变化而变化。(2)写出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比,你有什么发现?0.4∶1 0.8∶2 1.2∶31.6∶4 2.4∶6 3.2∶8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比值都是0.4。竹竿的高/m 1 2 3 4 6 8竿影的长/m 0.4 0.8 1.2 1.6 2.4 3.2课堂练习(3)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因为竿影的长竹竿的高=0.4(一定)竹竿的高/m 1 2 3 4 6 8竿影的长/m 0.4 0.8 1.2 1.6 2.4 3.2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成正比例。课堂练习2.根据下表中底是6cm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据,判断他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6 12 18 24 30平行四边形的高/cm 1 2 3 4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高=6(一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课堂练习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1)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大米的总质量∶袋数=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不成正比例。因这一个人的身高长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但年龄还在变化。课堂练习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3)长方形的周长与长不成正比例。长方形的长 1 2 3长方形的周长 4 6 8它们的比值不相等。假设宽是1不变课堂练习买邮票的数量/枚 应付金额/元1 0.82 1.63456784.把表填完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应付金额与所买邮票的数量成正比例吗?2.43.244.85.66.4=0.8(一定)应付金额买邮票的数量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分层作业【知识技能类作业】1.赵阿姨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表。(1)赵阿姨应付的钱数随着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增加而( )。增加分层作业(2)计算比值:14:2=( ), 21:3=( ),28:4=( ), 35:5=( ), 42:6=( )。发现:应付的钱数和购买苹果的质量的比值( )一定,所以它们成( )比例。777771.赵阿姨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表。也就是单价正分层作业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车轮的周长一定,所行路程与车轮转的圈数。答:成正比例。 =车轮的周长(一定),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所行路程和车轮转的圈数成正比例。所行路程车轮转的圈数分层作业(2)两个数的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答:不成正比例。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定),它们的和一定,但比值不一定,所以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不成正比例。分层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3.下面是一根木料锯的次数、锯成的段数与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表。(1)表中的哪两个量成正比例 说明理由。表中锯木料所需的时间与锯的次数成正比例。因为 =2,比值一定,所以锯木料所需的时间与锯的次数成正比例。21426384105====分层作业3.下面是一根木料锯的次数、锯成的段数与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表。(2)若将这根木料锯成8段,需要多少分 将这根木料锯成8段,需要锯7次。解:设需要x分。x=14答:需要 14 分。105=x7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