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第6课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教学设计课题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华民族大家庭 年级 小学教材分析 本课题为“第6课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是第二单元第3课时。通过前2课时学生认识到我们是祖国的一分子——对祖国、对家乡拥有认同感、自豪感——情感升华:热爱祖国,就要一起努力建设祖国。【情景模拟】通过聊自己的家人和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虽然职业不同,但都在为社会作贡献,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进而引出本课主要观点“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正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我眼看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二是我心观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三是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讨论交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问问父母或其他长辈,并找一找他们以前的老照片,看看他们的童年生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随着岁月变迁,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究分享】探究青藏铁路的开通给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实践园地】查阅资料,了解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包钢”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谈启示。感悟并传承祖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的精神。【开放空间】党和政府为帮助独龙村人民脱贫致富、加快实施独龙江公路改造工程。学习目标 1.通过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认识到这是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树立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发现和查找资料,并能进行分享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究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知道职业虽有不同,但都在为社会作贡献,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知道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正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祖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的精神需要传承,祖国的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重点 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及了解变化的原因难点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致敬青藏铁路护路员青藏铁路护路员在铁路沿线辛勤工作,确保铁路安全畅通。他们的敬礼动作不仅欢迎旅客,还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工作,同时致敬青藏铁路和建设者。 观看视频 趣味导入讲授新课 情景模拟:在夏令营里,同学们聊起了自己的家人和他们的工作。活动:说一说你的家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教师总结: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家人职业不同,但他们都在为社会作贡献,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为他们骄傲,为他们点赞!引出知识点: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这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大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创造幸福生活。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就随老师的镜头,一起去看看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吧!一、祖国面貌日新月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时,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开启了建设祖国的伟大征程。播放视频:2分钟看新中国72载前行路1949-2021(我们的新中国日新月异,奋斗向上的决心始终如一。)经过70多年的奋斗,我国建立起独立且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大飞机、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总结: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二、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播放视频:新中国发展巨变:民生篇,说说人们的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消费方式、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就业渠道和方式、从缺医少药到医生上门看病、从看病难到医保组合拳、从无到有的社会保障……)【知识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人们的衣着实现了从穿暖到穿美的巨变,食品物资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跨越,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通信网络不仅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连在一起,也把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三、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1.播放视频:20组照片带你看民族地区新变化思考:是什么原因带来了民族地区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西藏人民的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家乡)2.四川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通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教师: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我国有些边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重大战略,中东部地区也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融合互嵌、共同致富,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走出了一条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讨论交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问问你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并找一找他们以前的老照片,看看他们的童年生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与大家分享一下。探究分享:阅读教材P43材料,说一说:青藏铁路的开通给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教师:穿越无人区,通往雪域高原,青藏铁路见证了中国铁路人的奋勇拼搏。实践园地:阅读教材P44“实践园地”材料,并查阅资料,了解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包钢”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拓展延伸:在那个热血燃烧的年代,在那片荒凉的西北土地上,曾响起“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嘹亮口号,让我们一起重温“齐心协力建包钢”的那段激情岁月。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同时登载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个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一号高炉里燃烧的激情岁月86岁的葛桂林,19岁入厂,一干就是一辈子,包钢人亲切地称他“葛老”。葛老退休时,从包钢带走的唯一一件纪念品是一个木质雕塑“拓荒牛”,至今还摆放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提起当年“拓荒”的那批“老黄牛”,葛老回想起那个火热的时代。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葛老回忆说。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这些年,葛老整理撰写了大量关于宣传老一辈包钢人创业的文稿,他希望年轻一代记住历史,不忘初心。在全国支援的热潮下,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我得到的启示:_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祖国而努力;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国家有难,八方支援。开放空间阅读教材P45-46“开放空间”材料说一说:隧道的贯通对居住在峡谷中的独龙族同胞有哪些好处 (隧道贯通后,在外面读书的孩子春节时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独龙江乡旅游,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多独龙族同胞能够走出大山闯世界了。当地的土特产可以更方便地运出来卖了。)我的看法:独龙族的孩子们可以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了! 说一说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说一说。观看视频查资料,读故事,谈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有话可说,感触更深。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新中国成立至今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了解变化背后的原因。通过学生及与学生相关的人和事,了解祖国的变化。感受青藏铁路建设的不易,向青藏铁路建设者和守护者致敬!向伟大的祖国致敬!感受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祖国的精神。认识交通便利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辈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聪明智慧、团结友爱的精神建设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也要继承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共同努力!板书 第6课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一、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二、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三、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