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一、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三)科学探究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三、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实验探究、练习提高。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盒、棉布、木板、玻璃板、小车、斜面。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六、授课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情景1多媒体展示图片:小朋友滑滑板车。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带着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情景2教师引导学生做小实验:将铅笔盒放在教材上,在桌面上拉动教材,铅笔盒随教材运动,停止用力看看铅笔盒是否还会运动。同学们交流:自行车、汽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吗?为什么它们最终都会停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吧。(二)新课教学探究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怎样能够使静止的足球运动起来?当足球离开脚以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再想一想,我们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蹬车,自行车运动情况会怎样?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和物体的受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同学们分组实验:(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棉布、木板、玻璃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2)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接触面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棉布木板玻璃板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讨论:(1)此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2)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棉布、木板、玻璃板等)(3)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要观察和记录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以及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归纳总结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探究二:牛顿第一定律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猜想推理:小车在光滑的(阻力为零)表面,将会怎样运动?多媒体展示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三)课堂练习1.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3.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则该物体(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运动状态可能改变C、一定静止D、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话中正确的是()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八、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九、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力的作用。如推一下物体,它就运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为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作出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实验中的比较、分析、总结、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帮助学生应用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在实验演示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