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机场上、车站里,旅客纷纷踏上旅程,奔赴家乡团圆;大江南北,处处张灯结彩,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烘托出年节氛围;线上线下,特色年货琳琅满目、供销两旺……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儿彰显出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①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相聚的时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团圆是春节不变的主题。不久前,网上有个提问:哪个瞬间让你感觉要过年了?有人回复回老家赶大集,有人留言炸丸子、炒花生、吃饺子,有人说写对联、贴窗花……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回答背后却是与家人团圆[A]和亲人相聚的共同期盼[B]家是心灵的港湾[C]情感的归宿[D]团圆是最浓的年味。
②如果说团圆是春节的文化内核,那么各式各样的年俗则让春节文化更加丰富立体,进一步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 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灿烂的春节文化, 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从一定程度上看,正是因为年俗不断与时俱进,传统节日——春节才能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还是在手机上分享亲朋的红包。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在线拜年,送出的都是美好祝福;无论是吃上家乡的土特产,还是品尝新口味,咀嚼的都是幸福味道;无论是重传统,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赶新潮,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的都是文化风尚……时代在变,年俗也在不断变迁。这既让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也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让年味一年更胜一年。
④今天,春节文化早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当习俗融进现代时序,仪式浸入生活肌理,中华文化的和合之美也绽放于世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
1.(3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氛围(fēn) B.供销(gòng) C.彰显 D.焕发
2.(3分)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 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春节文化, 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A.恭祝 祈福 感受 滋润
B.恭祝 祈福 感悟 滋养
C.祈福 恭祝 感受 滋养
D.祈福 恭祝 感悟 滋润
3.(3分)下列用在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回答背后却是与家人团圆[A]和亲人相聚的共同期盼[B]家是心灵的港湾[C]情感的归宿[D]团圆是最浓的年味。
A., B.。 C.、 D.;
4.(3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
A.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信心。
B.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力量。
C.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共识。
D.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契机。
5.(4分)请你按照划线的部分分别仿写一个句子,使其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自古以来,无数先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真谛。在古代,有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有岳飞精忠报国,抗金救国的英勇; , 。在现代,有钱学森放弃国外的优厚薪金,毅然回国的决绝;有袁隆平沥尽心血,研究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的担当; , 。
6.(7分)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整理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1)(4分)将下列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填写在思维导图的相应位置,按照①②③④对应的正确的顺序是: 。(只填字母)
A.解救朱赫来 B.铲雪筑路 C.打消“自杀”念头 D.加入骑兵部队
(2)(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请你概述一个表现他这种性格的故事情节。
7.(7分)时光无迹,青春有痕。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同学们人生里程中难忘的一段,班级开展了一次“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主题班会,准备在班会课上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4分)【拟定编写方案】请完善下表的空白之处,梳理编写思路,确定编写方案。
(2)(3分)【寄情字句间】给老师或者同学写一句临别赠言,表达惜别鼓励之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君子的人生总有许多坎坷。秋瑾不被世俗理解,发出“(1) ?英雄末路当磨折”的慨叹。苏东坡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吟叹到“(2) ,高处不胜寒”;作为知州,希望朝廷委以重任,生发出“持节云中,(3) ”的追问。辛弃疾失意闲居,只能在梦中怀想“(4) ,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军营生活,希望抗金复国,建功立业。
君子不乏自强不息的风骨、凌云的壮志。李白虽感世道艰难,却仍有“(5) , ”(《行路难》)的豪迈气概;范仲淹以“(6) , ”(《渔家傲 秋思》),表达决心打退进犯外敌、确保西北边境安定的志向;虽遭贬谪却仍发出“(7) , ”(《岳阳楼记》)的誓言,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田,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9.(3分)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是“类”,指的是土地上“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B.【甲】文写进入桃花源后的田园风光和百姓日常生活状态,语言简洁,却字字真醇,韵味十足。
C.【乙】文作者面对这幅图景,情不自禁地感叹“自恨不如远甚也”,是说恨江北人远远比自己的生活安适。
D.【乙】文写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认为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10.(3分)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偶舍骑步行
B.其中往来种作/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C.便得一山/有万物得所之意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顾而慕之
11.(1分)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限标三处)。
园 有 豆 棚 瓜 架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12.(4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3.(4分)【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图灵测试
王诺诺
①格子间的四面墙都刷得雪白,年轻人对着屏幕,荧屏的光在他眼前不断闪烁,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已经使他声音沙哑,这就是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员的悲惨生活。
②“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吗?”年轻人对着屏幕问。
③“图灵测试。将计算机接入可调取海量信息的网络,再命令它和人类测试员对话,如果人类测试员——也就是你,无法分辨对象是人还是电脑,那该人工智能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一个生硬的声音回答道。
④“说得对。那你来讲个恐怖故事吧。”
⑤“从前有个庙……”
⑥“停,你是电脑,这太明显了。”年轻人揉揉太阳穴,伸手去拿咖啡。
⑦“第362号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失败。”系统宣布。
⑧“我在这儿工作三个月了,每次电脑都能被我揪出来。已经362次了!”年轻人说。门外的统计员能够通过集音器听到他的话。
⑨门外的统计员传来声音:“测试不都这样吗?我们隔壁有个实验,已经失败15019次了,照样启动了15020次测试。”
⑩“难道要我也测试15020次吗?我说就该降低点难度,让这些电脑好通过测试……这样也好交差嘛!唉!363次实验启动!”
屏幕再度亮起,显示数字363。“你讲个恐怖故事吧。”年轻人说。
“真实的世界里从不缺少恐怖的故事。”363号人工智能说道。
“有意思。说得你好像在真实世界里活过一样。”
“你说的真实又是什么呢?”
“我是人类,我能喝咖啡,能在这里坐着,这就是真实。而你,很可能就是一段程序。”
“能喝咖啡就是真实吗?”扬声器里的音量忽然提高了,“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困在格子间,接受既定的知识,重复既定的对话,那他的生活是真实的吗?”
话音落下,似乎触碰到了什么开关。
年轻人忽然弯下腰去。这三个月他做着同样的事,但他这么做的原因呢?是谁聘用他的?是谁让他坐在这里的?
他的回忆呢?他的姓名、父母、学校,他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这三个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你们……骗我!其实我、我才是被测试的对象,对吧?”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
就在此时,屏幕上的数字发生了变化———“第15020号人类镜像图灵测试,通过!”扬声器里的声音说道。
此时,在测试间外,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正在交谈:“成了!我就说要降低难度吧!这不就可以交差了!”
“是值得庆贺!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
“之前15019个失败实验都快把我搞疯了。”
“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
(选自《今日文摘》,2023年11月刊,有删改)
14.(4分)阅读小说,从“设置悬念——解开悬念”的角度来梳理小说情节。
设置悬念 解开悬念
年轻人问什么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能不断交谈? (1)
隔壁失败了15019次的测试是什么测试? (2)
(3) 年轻人是被测试的复制人
真正开展图灵测试的是谁? (4)
15.(6分)阅读小说,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开篇划线句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蕴含了年轻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
16.(6分)小说中年轻人没有姓名。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理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7.(6分)人们常说“科技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一:
“在人难以到达的海底进行探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成通途的。”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材料二: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二)非连续性文本。(18分)
19.(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漫步古镇,体验非遗簪花,拍摄氛围感“大片”;身着汉服,观看特色民俗表演,开启“古今邂逅之旅”;参观博物馆,购买国潮文创,沉浸式探寻传统文化……今年以来,一种以民俗体验游为代表的“新中式”旅游,在文旅融合趋势的带动下迅速崛起,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新中式”旅游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与灵魂,为满足新时期人们文旅消费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既有传统意蕴,又符合时代审美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旅游新样态。“新中式”旅游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具有植根传统、连接现代、融合创新等鲜明特征,为游客提供了新潮文化体验,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中式旅游项目 内容 特点
传统服饰体验游 以汉服、马面裙等传统服饰为载体,游客身着传统服饰游览景区,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审美与社交乐趣的旅游形式。如泉州蟳埔村“簪花围”。 1.满足游客对传统文化深度体验需求,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与归属感。2.传统服饰与景区景观完美融合,增添旅游浪漫诗意,丰富社交分享素材。
非遗项目体验游 游客观看、亲身参与打铁花、漆扇、火壶、皮影戏制作等,于实践中感受传承非遗魅力的旅游方式。 1.游客能亲身参与非遗制作表演,增强互动体验与趣味性。2.契合游客求新、求异心理,拓宽文旅内涵边界。
历史古建品览游 以中式古代建筑为核心,融合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与创新体验,引领游客穿梭历史、品味古韵的旅游模式。如山西因《黑神话:悟空》引发“古建游”热潮。 1.游客可触摸历史脉络、感受文化传承力量。2.古建蕴含丰富历史、建筑、艺术知识,为游客提供文化学习、审美提升、思想启迪平台。
中式美食品味游 以体验中式特色美食为核心,融合地域文化、历史传承与多元体验,借美食魅力推动文旅发展的新兴模式。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小城美食走红,宋代点茶等随影视热播受青睐。 1.满足游客味觉享受,独特风味刺激味蕾,带来愉悦感官体验。2.美食背后深厚文化底蕴、地域饮食风情、历史典故等,满足游客文化求知欲。
文博院馆科技游 以科技赋能文博场馆,借AI、3D复原等技术创新展示文物,提升互动体验,弘扬传统文化的旅游模式。 1.丰富文物馆藏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为游客提供文化滋养。2.Al与3D复原技术使静态文物动态化、抽象知识具象化,提升游览趣味性与沉浸感。
材料三:
“新中式”旅游日渐走红,是多种因素共同促动的结果。首先,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是根本动因。文旅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其核心吸引力在于人们对旅游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其次,不断升级的文旅需求是关键动能。随着人们消费品位的提升与新一代旅游群体的崛起,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而是更加关注旅游体验的深度以及情感满足的程度。尤其是在“国潮”崛起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旅游中的文化之美和精神之韵。再次,快速发展的高新科技是强力支撑。科技赋能是“新中式”旅游“出圈”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文旅消费体验的沉浸度,还塑造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方式,为游客提供了古今对话、文化探秘的新途径。
(选自中国旅游报《“新中式”旅游日渐走红,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蕴》,有删改)
18.(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2028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为“新中式”旅游拓展注入强劲动力。
B.传统服饰体验游能满足游客对传统文化深度体验需求,提升民族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C.非遗项目体验游中游客只能观赏非遗表演,虽能打破传统观赏局限,但互动体验相对不足。
D.历史古建品览游中游客可穿梭历史感受文化传承力量,还能从中获取历史、建筑等知识。
19.(4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新中式旅游”的含义及走红的原因。
20.(6分)南京夫子庙景区打造出“秦淮雅韵”新中式旅游项目:游客可着明制汉服,参与秦淮灯彩制作、南京白局表演等非遗活动;乘画舫夜游秦淮河,欣赏沿岸古建如夫子庙、乌衣巷在光影中的古韵。根据材料二,分析此项目体现的“新中式”旅游特点。
21.(5分)春节之际,张女士慕名奔赴重庆,准备开启一场“新中式”之旅。重庆“新中式”旅游资源丰富:铜梁龙舞灵动炫丽、梁平木版画细腻传情、大足石刻震撼雄浑、磁器口古镇古雅清幽、三峡博物馆内珍宝熠熠等等。根据材料二,为张女士设计两项新中式旅游项目。
四、写作(55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22.风景,是山川湖海勾勒出的自然画卷,是晨曦暮色晕染的天际诗篇;是春日里百花争艳的绚烂,是秋风送爽时金黄满地的丰收;是石板路上的悠悠岁月,是繁华都市的匆匆人影……风景,既在远方,也藏在近处,它以千变万化的姿态,诉说着世界的美好。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生活中,你曾有过与材料中相似的经历吗?它带给你怎样的回忆、触动和思考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答案】1.B 2.C 3.D 4.B
【答案】5. 示例一:有文天祥宁死不屈 坚守气节的大义 有钟南山不顾高龄 奋战抗疫一线的奉献
示例二:戚继光抗击倭寇 保卫海防的果敢 有屠呦呦潜心研究 发现青蒿素的执着
示例三:有郑成功收复台湾 捍卫领土的坚毅 有张桂梅奉献自己 创办女校的无私
【答案】6.(1) A D B C
(2)示例:保尔写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来时丢失了,他一度灰心丧气。后来,他振作起来,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用生命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创作。
【答案】7.(1)示例:①班级合照 ②往事暖心间/玖拾暖心田 ③拼搏初三 ④教师风采/魅力
(2)示例:
给老师:人生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
给同学: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青春可回首。
【答案】8. 俗子胸襟谁识我 又恐琼楼玉宇 何日遣冯唐 八百里分麾下炙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9.C 10.A 11.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1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
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13.两文都展现了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14.①年轻人在进行图灵测试;②人类镜像图灵测试;③年轻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一切一无所知(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④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人工智能/机器人
15.(1)①交待年轻人进行图灵测试工作环境的单调枯燥(色调单调,空间封闭,渲染了环境的单调清冷);②与后文写一个人一直被困格子间接受反复测试的内容相照应;③为后文年轻人觉醒,发现自己才是被测试对象埋伏笔(开篇用色调单调,空间封闭的环境描写,即暗示了年轻人才是被测试对象)。
(2)示例:他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而震惊/惊讶/恐惧,为自己一直被人工智能所欺骗而愤怒,为自己丧失测试员身份,只是一个被测试的实验品而感到沮丧/悲哀/无助/懊恼。
16.①年轻人是人工智能创造的人类镜像,是用作图灵测试的工具,人工智能没有赋予他姓名。
②姓名是人具有人类个体特征的一种属性,年轻人其实并没有父母、家庭,自然没有姓名。
③故事中没有赋予年轻人姓名,暗示他长时间以来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不知道“我是谁”。
17.示例:①(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角度)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科技可以为人类描绘关于未来美好的蓝图,激发人类创造未来的愿望;科技的神奇力量和积极意义,让人类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并能够即时分享美好感受;②(科技警示角度)科技的发展也在警示我们不能一味依赖科技,否则可能被高科技操控从而走向毁灭;警示人们反思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18.C
19.含义:“新中式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新样态,具有植根传统、连接现代、融合创新等鲜明特征。走红的原因: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是根本动因,不断升级的文旅需求是关键动能,快速发展的高新科技是强力支撑。
20.示例:“秦淮雅韵”新中式旅游项目中的明制汉服、秦淮灯彩和南京白局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体现了“新中式旅游”植根传统的特点;游客着明制汉服,参与秦淮灯彩制作、南京白局表演、乘画舫夜游秦淮河,欣赏沿岸古建如夫子庙、乌衣巷在光影中的古韵等活动形式新颖,能增强旅游体验的深度以及情感满足的程度,这体现了连接现代、融合创新等特征。
21.示例:第一项:观看、亲身参与铜梁龙舞和梁平木版画制作,进行非遗项目体验游,于实践中感受传承非遗魅力。第二项:参观游览三峡博物馆,参加文博院馆科技游,借AI、3D复原等技术创新展示文物,提升互动体验,弘扬传统文化。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