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沪科·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习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知道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科学思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科学探究:1.通过做实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展示本节要点能通过实验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能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关心我国在深潜方面的成就。课堂教学展示新课导入漂浮下沉上浮悬浮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呢?课堂教学展示进行新课将小木块、乒乓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将怎样运动?提出问题: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呢?猜想假设: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浸入水中的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作用,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大小有关。F浮GF浮GF浮G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设计将右图中拧紧盖子的玻璃瓶浸没于水中,因为玻璃瓶排开水的重力不变,即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通过改变加入瓶中水的多少从而改变玻璃瓶自身的重力,观察重力不同的玻璃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盛水容器玻璃瓶进行实验空玻璃瓶装满水的玻璃瓶装适量水的玻璃瓶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玻璃瓶运动情况 玻璃瓶受力情况分析1 把拧紧盖子的空玻璃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2 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玻璃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3 把装有适量水并拧紧盖子的玻璃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上浮下沉静止F浮 >GF浮 <GF浮 =G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当F浮>G 时, 物体上浮;②当F浮<G 时, 物体下沉;③当F浮=G 时, 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悬浮上浮下沉F浮GF浮GF浮GF浮G漂浮物体浮沉的两个过程:G物F浮F浮G物下沉上浮F浮< G物F浮>G物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物体浮沉的三个状态:F浮=G物F浮= G物F浮<G物G物F浮F浮G物G物F浮漂浮悬浮沉底F支受平衡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让鸡蛋浮沉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向杯中逐渐加盐并小心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如果往容器中加水,再次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你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 V排=V物=VF浮 = ρ液gV排= ρ液gV; G物=ρ物gV物=ρ物gV①当ρ液 > ρ物 ,F浮>G物 ,物体上浮并最终处于漂浮状态;②当ρ液 = ρ物 ,F浮=G物 ,物体悬浮;③当ρ液 < ρ物 ,F浮<G物 ,物体下沉并最终沉底。如果实心物体(质量均匀)浸没在液体中:可根据密度判断物体的状态:【思考】能否通过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呢?状 态 上 浮 下 沉 悬 浮 漂 浮 沉底物体受力分析浮力和重力 比较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比较排水体积和物体体积比较运动状态 F浮 >GF浮 <GF浮 =GF浮 =G运动状态不断改变静止状态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V排 =V物V排 =V物V排 =V物V排 <V物F浮+F支=Gρ液<ρ物V排 =V物悬浮和漂浮的异同:悬浮 漂浮不同点 位置体积密度相同点 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何位置静止在液体表面ρ液=ρ物V排 =V物ρ液>ρ物V排 <V物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F浮=G归纳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称重法压力差法公式法平衡法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即F浮=G-F′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计算物体漂浮或悬浮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得,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例 把质量是 24g、体积是 30 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该物体将 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当它静止时,所受的浮力是 _____ N。(g取10 N/kg,ρ水=1.0×103kg/m3)上浮0.24课堂教学展示随堂练习1.将同一物体放入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其浮沉情况不同。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可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请推导出用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表示的浮沉条件。物体的重力G=mg=ρ物V物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ρ液V排g=ρ液V物g,则(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物<ρ液时,G<F浮,物体上浮。(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物=ρ液时, G=F浮,物体处于悬浮状态。(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物>ρ液时, G>F浮,物体下沉。2.一个小球,在水中能漂浮。如果把它放人酒精中,小球( )一定会上浮 B.一定会悬浮C.一定会下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D3.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图(a)只有水,图(b)水中漂浮着一只玩具小鸭子,图(c)水中漂浮着同样材料的玩具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它们的质量大小如何?若两只玩具鸭子的材料(密度)不同,但仍漂浮在水中,则再称量三个缸的质量时,它们的大小又如何?三个缸的质量大小相同;若两只玩具鸭子的材料(密度)不同,但仍漂浮在水中,则三个缸的质量大小仍相同。理由:玩具鸭子处于漂浮状态,F浮=G鸭=m鸭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G排=m排g,则m鸭=m排,玩具鸭子的质量等于其排开水的质量,所以只要玩具鸭子处于漂浮状态,有鸭子的玻璃缸的质量就等于只有水的玻璃缸的质量,与玩具鸭子的材料(密度)无关。课堂教学展示课堂小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物时,ρ 液> ρ物,物体(浸没)上浮物体的浮沉现象:上浮、下沉、漂浮、悬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浮沉判断当F浮=G物时,ρ 液> ρ物,物体漂浮当F浮=G物时,ρ 液= ρ物,物体悬浮当F浮<G物时,ρ 液< ρ物,物体下沉(共13张PPT)知识点 从力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1.(2024·内江中考)“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从海洋驶入长江时,受到的浮力和吃水深度的变化是(ρ海水>ρ水,忽略驱逐舰自重的变化)A.浮力变大B.浮力不变C.吃水深度变小D.吃水深度不变B2.[跨学科实践·日常生活]小梦煮饺子时发现,当把饺子放入沸腾的水中后,饺子先下沉到锅底,过了一会儿又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饺子的吸水性)A.饺子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B.饺子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C.饺子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D.饺子在水面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C知识点 从密度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3.小明将体积相等的A、B、C三个不同水果放入水中静止后,A 漂浮、B悬浮、C沉底,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密度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 FA>FB>FCB.FA>FB=FCC.ρA<ρB<ρCD.ρA<ρB=ρCC4.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沉底且对容器底有压力,比较甲、乙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和鸡蛋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甲、F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ρ甲<ρ乙 B.ρ甲>ρ乙C.F甲=F乙 D.F甲<F乙B没有判断物体的沉浮状态,直接求浮力的大小5.把重5 N、体积为6×10-4 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N。(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56.(多选)(2023·遵义模拟)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杯内分别盛满甲、乙两种不同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后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B.小球受到的浮力F甲=F乙C.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p甲<p乙D.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甲<m排乙AB7.将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甲、乙所受的重力和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如表所示,则两球静止在水中的情形可能是图中的C实心球 实心球所受 的重力/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甲 2 2乙 3 28.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稳定后A.甲漂浮,甲受浮力大B.乙漂浮,乙受浮力大C.甲漂浮,乙受浮力大D.乙漂浮,甲受浮力大D9.如图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_____ρ乙;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F乙。(均选填“>”“<”或“=”)>>10.[跨学科实践·工程实践](2023·贵州中考)半潜船是专门从事运输舰船、石油钻井平台等大型设备的海运船舶。如图所示的是我国最大的半潜船“新光华”号,装载货物前,海水进入船内的压载水舱,甲板逐渐下潜至海面以下,但船楼建筑仍露出海面;把货物拖拽至甲板上方时,从压载水舱向外排出海水,半潜船逐渐上浮并托起货物直至甲板浮出海面一定高度,这样就完成了货物装载。请回答以下问题:(1)半潜船装载货物时处于哪种浮沉情况?答:(1)由题意可知,当半潜船装载货物时,船楼建筑仍露出海面,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可知,半潜船装载货物时处于漂浮状态。(2)若装载质量更大的货物,在保持甲板浮出海面高度相同的情况下,需要从压载水舱排出更多海水,请用浮力知识解释从压载水舱多排海水的原因。(2)半潜船在海中受到浮力、自身重力和货物的重力作用,因保持甲板浮出海面高度相同,即V排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半潜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浮=G总=G船+G货,若装载质量更大的货物,需要减轻自身受到的重力,故需要从压载水舱排出更多海水。11.(多选)(2024·遵义期末)下图是某科技小组制作的浮力秤。圆柱形小筒底面积为50 cm2,高为20 cm,秤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9 cm,在小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标记为零刻度线。再向上画出刻度线,标上对应质量值,浮力秤就做好了(ρ水=1.0×103 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称量过程中小筒处于漂浮状态B.该浮力秤的量程是0~1 000 gC.小筒越粗,浮力秤的测量结果越精确D.将水更换为密度更大的液体,其量程增大A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物理观念: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知道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科学思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科学探究:1.通过做实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浮沉条件的应用。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多媒体课件、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水、烧杯、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三个鸡蛋。一、情景导入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能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带着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时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二、合作探究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从力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沉同学们根据下面做的实验思考: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前)各受到什么力?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为什么?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观察现象。同学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当物体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思考并交流讨论: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1)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减小到与重力 G蜡相等,即F浮=G蜡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 G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状态时,F浮=G物。(2)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静止在容器底,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 G物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二)从密度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沉将配制好的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在讲台上,各放入一个鸡蛋,其中,一个鸡蛋漂浮、一个鸡蛋悬浮、一个鸡蛋下沉。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交流讨论:鸡蛋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情况、鸡蛋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大小情况各是怎样的?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F浮=G物,受力平衡,松手后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悬浮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1)漂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2)悬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鸡蛋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3)下沉的鸡蛋,浮力小于重力,鸡蛋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F浮>G F浮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为什么肥皂泡总先上升后下降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吹肥皂泡,一个个小肥皂泡从吸管中飞出,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美丽的色彩。此时,小朋友们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我们也常希望肥皂泡能飘浮于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我们常常是看到肥皂泡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过程和现象,我们只要细心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开始的时候,肥皂泡里是从嘴里吹出的热空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大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气体的密度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因此它会上升。随着上升过程的开始和时间的推移,肥皂泡内、外气体发生热交换,内部气体温度下降,因热胀冷缩,肥皂泡体积逐步减小,它受到的外界空气的浮力也会逐步变小,而其受到的重力不变,这样,当重力大于浮力时,肥皂泡就会下降。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本节课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本节课设计了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分析、总结,让成功获取知识的过程积极作用于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上,使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到积极发展,自信心得到加强。而这一切正是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善于解决问题到敢于提出问题转变、从单一思维到发散性思维转变,有利于学生形成协作意识。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在课堂中营造出民主、合作、互助的气氛和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互相尊重、理解、合作和关心,进而学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4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教案.docx 9.4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pptx 物体的浮沉条件.mp4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习题课件.pptx 让鸡蛋浮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