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总第 课时课 题 第三课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 课型 新授课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和每个人的关系,懂得珍惜权利,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增加政治认同,做负责任的公民。 2.法治观念: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3.健全人格: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4.责任意识: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5.道德修养: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重 点 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难 点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格尊严权等。预设流程 个性化设计教学导入 【议学情景】小云的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个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是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开始了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议学任务】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_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权。 …… 提示: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4-41的内容,思考问题。 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2、政治权利的内容。 3、公民人身自由的内容。 4、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 5、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有哪些? 教师精讲 政治权利 【议学情景】 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五级人大代表共277.5万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实有2944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约2万名;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代表12.3万名;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代表约67万名;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195.9万名。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共262.9万名,占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94.7%。 【议学任务】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通过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议学任务】是不是任何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中国公民。②年满18周岁。 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知识小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①中国公民。 ②年满18周岁。 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议学任务】判断以下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初中生;2、少数民族;3、外国人;4、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5、环卫工人;6、僧侣。 提示:少数民族、环卫工人、僧侣。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议学情景】近年来,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直线上升。网络上对新能源汽车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其环保节能,是未来出行的必然趋势;也有人质疑其续航里程短、充电不便,认为技术尚未成熟。支持者强调新能源汽车在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依赖方面的优势,而反对者则担忧电池回收、充电基础设施等问题。 【议学任务】网民们有权在互联网上发表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吗?网民们在互联网上发表看法,体现了他们行使什么权利? 提示:中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 【知识小结】政治自由。 内容: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重要性:公民享有这些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知识拓展】 【议学任务】以下行为是否正确行使了言论自由的权利? 1、小明和爸爸讨论中国“入世”以来的得与失。 2、研究生陈某在杂志上发表与导师观点不一致的学术论文。 3、法轮功分子在互联网上传播诋毁中国政府的言论。 提示:第一、二个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法律链接】《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宪法》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议学情景】2023年6月,江西省纪委监委信访室收到群众实名检举李佩霞的信访件,反映李佩霞任万年县上坊乡党委书记期间,存在虚列经费、违规做假账、违规插手工程等问题,省纪委监委根据信访举报处理的有关规定,将信访件转万年县纪委监委处理。2023年7月,万年县纪委监委对反映李佩霞的上述问题开展初核。 2024年4月,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过程中,省纪委监委对全省信访件进行梳理,发现信访反映李佩霞的问题较为突出,将其作为省级督办件,要求上饶市纪委监委加强跟踪督办。在上饶市纪委监委的督办下,万年县纪委监委进一步开展核查工作。 【议学任务】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提示:监督权。 【议学任务】行使监督权要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知识小结】监督权。 对象: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 内容: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知识拓展】 【议学任务】以下事件中体现了他们具体行使哪一项权利? 1、学校门口,每到放学时候,交通拥堵,秩序混乱,我希望2、有关部门能改进工作。 3、乡政府违法占用奶奶家土地,严重侵犯了奶奶家的合法权益,请求相关部门严查。 4、我还发现了某单位领导公车私用的现象,希望政府能严肃处理并治理这种腐败现象。 提示:批评权和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检举权。 【议学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形式行使监督权? 提示: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参加听证会、论证会。 【知识小结】1、政治权利包括哪些?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2、政治权利有何意义? 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人生自由 【议学情景】严某通过网络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厂长打听到此事为严某所为后,派人监听严某的电话,了解到他隔日在家。次日一大早,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弄醒并关到工厂办公室“教育及辱骂”了一整天。 【议学任务】该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提示:监听严某的电话(通信秘密被侵犯);强行进入严某家中(住宅被侵犯);关到工厂办公室(人身自由被侵犯);辱骂(人格尊严被侵犯)。 【知识小结】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自由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议学任务】以下行为涉及到公民的什么权利? 1、小李迟到了,却在登记本上写了小张的名字。 2、一些同学肆意散播关于某同学的不实谣言,让其名声受损。 3、小刚妈妈到银行取款,工作人员要求她站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 4、某影楼未经小红同意将她的照片挂在展窗里。 5、刘华是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被授予“中国北车技术标兵” 的荣誉称号。 提示: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荣誉权。 【知识小结】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知识小结】人身自由权利包括哪些?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③住宅不受侵犯。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权利有何意义?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议学情景】小芳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她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奖学金。在大学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通过劳动,她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还为自己购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毕业后,小芳进入一家文化公司工作,参与了许多文化项目的策划与执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芳的父亲突然生病,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幸运的是,她申请到了政府提供的医疗救助和物质援助。 【议学任务】通过了解小芳的故事,谈谈她享受到了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受教育权、劳动权、财产权、文化权利、物质帮助权。 【知识小结】财产权。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知识链接】我买了一台电脑。(占有权) 将电脑租给别人。(收益权) 我用电脑上网。(使用权) 我把电脑卖给别人。(处分权) 【知识小结】劳动权。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重要性: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议学任务】以下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只要男性、辞退已婚未育、孕期辞退。 提示:不合法。 平等就业的权利; 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知识小结】物质帮助权。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保障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受教育权。 内容: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议学任务】你知道我国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制定了哪些资助政策吗? 提示:视频《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制定的资助政策》。 【知识小结】文化权利。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知识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了哪些权利? 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④受教育权;⑤受教育权。 其他权利 平等权 【法律链接】 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意味着所有公民,无论身份、地位,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权益,禁止性别歧视。 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禁止民族歧视和压迫。(民族平等) 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特殊保障。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合作探究 【议学情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帮助公民开展科学文化活动。 表彰科学研究、组织艺术表演、修建预览室 【议学任务】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给以鼓励和帮助? 提示: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五、展示提升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了解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知道了宪法是怎样保护这些权利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权利的重要性,增强权利意识,学会珍惜爱护,依法行使这些权利。 七、训练巩固 《学法大视野》相关练习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