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对外开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壹雄关漫道真如铁贰忽如一夜春风来叁携手奋进新时代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通过观察图片和绘制时间轴,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01学科素养目标0203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和意义。(唯物史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家国情怀)观看视频,看中国40年光阴流转雄关漫道真如铁壹邓小平参观日本生产线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落后了。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谷牧参观西德煤场1978年——走出国门看世界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改变封闭落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要资金、先进技术、生产经验)背景贰忽如一夜春风来活动:完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大事年表,并在地图上简要演示这一过程。过程珠海深圳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1980年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88年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年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放内地1992年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西安武汉成都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等多种形式,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开放;是对国际市场的主动开放,并把对外开放拓展到金融、保险、科技文化事业等各个领域。——《中国改革开放30年》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过程材料一:经济特区作为试点,是为了吸引利用外资,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谷牧与1978-1988年的中国对外开放》材料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走向世界的中国》过程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变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试点开放到融入世界镜头一:80年代深圳1978年前后的香港1978年前后的深圳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结合地图和材料,说说首批经济特区的优势?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材料一:扩大特区自主权,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六十年国事纪要》材料二: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免征进口税;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特”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投资、提供优惠)引进资金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特”目的镜头一:80年代深圳特区成立前,从梧桐山俯瞰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年,从梧桐山俯瞰深圳材料一:1983年,深圳工业产值达到7.2亿,比办特区前的1978年增长了10倍多。——武国友:《邓小平的改革岁月》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1984年邓小平视察特区讲话Q1:深圳的迅速崛起为它赢得了什么称号 对外开放的窗口①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②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③扩大对外经济交流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Q2: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镜头一:80年代深圳镜头二:90年代浦东在邓小平眼里,上海是“王牌”,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出,什么时候出……开发开放浦东不止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它面对的是太平洋,是全世界。——清辉、郁玫:《浦东曾是邓小平手中的“王牌”》①建立:1990年,党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的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推进。②结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镜头二:90年代浦东镜头三:00年代入世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Organization,英文缩写为WTO。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主要作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镜头三:00年代入世思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产品要到国外去,就必须同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竞争;而外国的商品涌入中国,必然会冲击我国的民族产业。思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我国是否还要坚持对外开放 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为0.51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约为4.66万亿美元,是入世前的9倍左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经济规模扩大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镜头三:00年代入世叁携手奋进新时代2012年在深圳习近平提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2015年在博鳌习近平向世界重申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给世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18年习近平在博鳌,再次明确的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23年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改革开放巨变45年 物换星移 岁月如歌45年是一个结束,但绝不是终止45年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对外开放雄关漫道真如铁忽如一夜春风来携手奋进新时代开放之因开放之路开放之果1.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城市的开放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2.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3.图为小明同学收集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20年成果统计资料。中国加入的这个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 B.世界贸易组织C.二十国集团 D.联合国4.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感谢聆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