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共32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共32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华”:华夏、中华
“华”:也通“花”,是各民族共同的欣赏对象。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万华镜》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阐释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的有关规定。 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法治意识: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你还能说出哪些民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蒙古族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凝聚在一起的56个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
这些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华民族
多元
一体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1.中华民族的特点、贡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1)民族格局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
(2)各民族的贡献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
(1)行政区域类型
2.我国的国家结构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一般行政地方
23个省 5个自治区 2个
4个直辖市 (香港、澳门)
省级行政区
34个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4、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自治权=国家主权吗?
不是,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我国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立
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自治程度 无 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行使一般自治权 除外交、国防外
高度自治权
法律依据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联系 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比较异同:民族自治区(如新疆)与特别行政区(如香港)
主权: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对内
4.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主权≠自治权
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最高性
对外
独立性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成因:
新中国成立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2.内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一)新型民族关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在中国,你能见到,匆匆数年间,百丈巨桥直跨江海、千顷黄沙变绿州、万里高铁穿越山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民族地区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正在北京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有这样一组照片,带着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中国速度的真谛。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民族团结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拓展提升: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区别和联系 方针 侧重点 关键词 注意问题
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 平等≠相同;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特殊的扶持和照顾是实现平等的必然要求
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奋斗” “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 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各民族共 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共同繁荣≠同步繁荣、同等繁荣、同时繁荣≠消灭民族差别。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
联系 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含义
(2)内容
前提和基础
≠居住
一定的自治权≠高度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
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核心内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无自治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
自治机关双重身份
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
(3)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全国人大批准5个
国务院批准30个
国务院批准120个
▲民族乡(镇)
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双重身份)
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
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依法行使自治权
以下材料体现了西双版纳有哪些自治权?
1988年1月1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公布实施,保障了各族群众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西双版纳国税局紧紧抓住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赋予的特殊税权,对农牧民在农牧区取得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西双版纳自治州组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和监督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还将泼水节等传统节日列入了西双版纳节假日。
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教、科、文、卫事业…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主要有以下权力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
内蒙古对在牧区投资建设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牧区企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农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宪法也规定:“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4)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5)特点: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6)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7)作用: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知识归纳: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原因
必要性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作用
既保证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
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 题的正确道路。
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补充: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知识归纳:怎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2日发表斋月媒体声明称,中国新疆维吾尔人、缅甸和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以及加沙巴勒斯坦人在内的穆斯林群体正面临冲突和痛苦。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汪文斌表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宗教和睦,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族群众的人权得到充分保障。在新疆没有冲突,存在冲突的是加沙地区。新疆的穆斯林没有遭受饥饿、驱离和杀戮,遭受饥饿、驱离和杀戮的是加沙的数百万穆斯林民众。美方应当停止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双重标准,停止在加沙人道问题上的政治表演,停止独家阻挠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加沙停火止战的努力。美方应该做的,不是发表虚伪、空洞的斋月声明,而是为挽救加沙穆斯林的生命采取切实行动。
汪文斌表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宗教和睦,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族群众的人权得到充分保障。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中方回应布林肯发表斋月媒体声明:美方应当停止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双重标准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有信教公民近2亿,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佛教和道教信徒众多,人数难以精确统计,佛教教职人员约22.2万人,道教教职人员4万余人。10个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总人口2000多万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5.7万余人。天主教信徒约600万人,宗教教职人员约0.8万人。基督教信徒3800多万人,宗教教职人员约5.7万人。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输入标题
信与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种类: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时间: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②公民享有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履行法律义务;
③宗教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④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⑤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⑥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原则。
①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支持信教。即不鼓励、不反对、不强制、不歧视。②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
相关链接: 邪教不是宗教
邪教不是宗教。当今世界,邪教兴风作浪,已成为一大公害。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主要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取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
B:国家的态度:取缔、严惩
A:邪教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输入标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渗透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
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具体要求:“两要求”、“两支持”。
≠我国宗教界不能对外交往
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②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
③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爱国与爱教相结合)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注意: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要理解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二者在性质上是对立的,难以相互适应。
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是唯心的。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理解我国宗教政策
政策 易混点 明确侧重点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励公民信教,不是反对公民信教 侧重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强调规范宗教活动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不是要阻止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 宗教事务不受外来干涉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不是说宗教没有消极作用 引导宗教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行政区域类型划分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方针
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
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原因、含义
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
地位、作用、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