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要自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依据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框要培养核心素养总目标中的“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以及 “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学段目标中的 “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学段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分的“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二、教学目标1.理解自强内涵,列举自强表现,理解自强在个人自主自立、奋发进取中的关键作用,分析自强与个人成长、国家民族发展的关联。2.学会在困境情境中识别自强行为,提升归纳总结、逻辑思维与合作交流能力。3.激发内心自强意识,树立面对困难不屈信念,培养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认识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明确自强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体会其宏观价值。难点:1.引导学生将自强认知内化为自身信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自强精神。2.使学生真切感悟个体自强汇聚成国家、民族自强力量的深层逻辑,激发家国担当情怀。四、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播放残奥会残奥健儿拼搏集锦视频 教师补充:“有人说:奥运会是产生冠军的地方,而残奥会来的都是冠军。” 设问:看到他们拼搏的身影,你感受到怎样的精神力量? 预设学生回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身残志坚…… 活动任务: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视频看完了,大家心中肯定涌动着诸多感触。有人曾感慨,奥运会是诞生冠军的赛场,而残奥会,来的都已然是冠军!他们克服身体残缺的不便,历经远超常人想象的磨难,站在这世界舞台上。同学们,从他们奋勇拼搏中,你感受到怎样的精神力量? 大家的回答中反复提到一个词——自强。它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魔力,能让这些英雄绽放光芒,又将如何点亮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设计意图: 1. 激发兴趣:用残奥会拼搏视频抓住学生眼球,调动好奇心与求知欲。 2. 引发共情:残疾运动员画面触动学生,搭建理解自强精神的情感桥梁。 3. 引出主题:借言论启发思考,引出“自强”核心主题,为学习铺垫。探究新知【情境材料1】 教师语言铺垫关于自强的古诗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对自强的理解可以从许多古诗词和典故中找到共鸣。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自强的表现形式,更揭示了其深刻内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同学们分享的关于自强的古诗词和典故,从中去探寻自强究竟意味着什么。 设问: 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自强的古诗词或典故,谈谈你对自强的理解。 展示预设学生回答: 1.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2.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情境任务:学生搜集分享关于自强的古诗词,并结合诗词思考对自强的理解。 任务说明: 通过匿名分享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教师总结:在这次分享活动中,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关于自强的古诗词与典故。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我们感受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里,体会到了自强者的不懈努力。这些诗词与典故不仅让我们深刻理解到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的精神,更是一种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的坚定信念。自强于我们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走进残奥冠军邸东东的故事,找寻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本次活动围绕分享自强相关的古诗词和典故展开,旨在让学生从丰富的文化素材中深入理解自强的内涵。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能够在经典诗词和故事中感受自强的力量,激发他们对自强精神的认同与追求。【情境材料2】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现年31岁的邸东东于1993年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他在6岁时患上严重的青光眼,又在一次意外中因视网膜脱落造成一级残疾。“他从小失去父母,由爷爷奶奶带大,又在意外中失去光明,是体育事业让他在奔跑中看到了希望。”邸东东姑姑如是说。 设问:“体育事业让他在奔跑中看到了希望”,这句话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预设学生回答: A同学:我觉得邸东东在黑暗中能通过体育找到希望,这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就像他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凭借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他不放弃,坚持奔跑,就是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己。B同学:体育事业让邸东东在奔跑中看到了希望,这告诉我们面对困境要积极进取。他虽然残疾,但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体育不断提升自己,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也要勇于尝试,不被困难打倒。C同学:邸东东的经历让我明白,自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探究与分享】 设问:关于是否要自强,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预设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 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能够自主发掘自身力量,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今天的邸东东已经是世界冠军,但是这背后付出多少我们很难想象。邸东东说:“每一次起跳,我都与恐惧共舞!” 【情境材料3】 “不知道一脚下去是不是有坑。我跑偏过,落地时一只脚踩在沙坑外,很痛……只能多练,没有捷径。”邸东东说,战胜恐惧,突破自己,证明自己,这个过程比拿奖牌还要快乐! 设问: 1.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恐惧”?你有哪些战胜它们的小妙招? 2.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谈谈自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自强,能够使人奋发向上。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能够“克己”“自胜”,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生命的意义在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仅是邸东东,在残奥赛场上,我们看到众多自信拼搏的身影。(展示图片) 【情境材料4】 追问: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全力跳跃、投掷、冲刺,你认为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拼搏? 预设学生回答: A同学:为了自己的梦想。 B同学:为了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 C同学: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 教师总结过渡:正如各位同学所说,自强不仅关系个人成长,而且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无数自强不息的楷模熠熠生辉。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榜样身上。现在请大家推举出自己心目中自强不息的楷模,并为其撰写颁奖词。 学生撰写并分享:…… 情境任务: 结合邸东东的人生经历思考问题,分享感悟和理解。 任务说明: 利用时政热点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问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观点交流碰撞中找寻自强的价值意义所在。 情境任务:观点思辨,各抒己见。 任务说明:通过观点辨析引导学生思考自强的意义。学生在思想碰撞中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自强与依靠他人的关系,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拼搏奋斗的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情境任务:联系自身实际,分享克服困难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强的重要意义。 任务说明:创设真情境,提出真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分享。 情境任务:回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或者是身边令人敬佩的人。选取一位自强不息的楷模为其撰写颁奖词。 任务说明: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强楷模的事迹,加深对自强精神的理解。让学生在推举自强楷模的过程中,将个人对自强的认知与民族命运、国家未来紧密相连。通过撰写颁奖词,激发学生对自强精神的共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教师总结:自强不仅关系个人成长,而且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地接力传承,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设计意图:以残奥冠军邸东东事迹为情境线,以自强的重要性为知识线,研究真学情、创设真情境、提出真问题,实施真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感悟自强的重要性。同时,近一步让学生将自强精神和自身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总结升华“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情境任务:欣赏诗句教师总结:同学们,“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每一朵花在绽放之前都经历了漫长的生长与磨砺,就如同我们在追求自强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花如此,人亦是如此! 自强之路就像跋山涉水,哪怕困难重重,也不能改变我们一往无前的决心。山高路远,唯有坚持与拼搏,才能见到风光无限。希望大家将自强内化为信念,在学习与生活中勇攀高峰,用不懈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学做自强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强的内涵与价值。“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强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执着,是追求梦想途中的不懈努力。同时为下一课《做自强不息中国人》做铺垫,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感悟的空间。随堂练习1.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启示我们( B ) A. 战胜别人才是强者 B. 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C. 强大的人不需要别人帮助 D. 依靠他人才能实现自强 2.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成就彰显了( B ) A. 航天成就全靠个别精英自强奋进,与他人无涉 B. 自强驱动的航天创新有力推动国家发展、捍卫民族尊严 C. 航天发展重在展示形象,对国家实质提升有限 D. 航天成果主要依赖国外技术支持获取 3.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自强精神的是( A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关于自强话题的讨论,两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自强确实意味着努力提升自己,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要超越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不足,自强更多是不断超越自我。自强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他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借助他人的帮助能更好地实现自强。板书设计布置作业“逐梦·强己”一周成长计划: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份为期一周的自强提升计划,涵盖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每天记录完成情况与心得,周末总结成效与改进方向。尝试每周坚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