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依据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框要培养核心素养的“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学段目标中的 “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课程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分的“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二、教学目标1.懂得做自强不息中国人的具体路径,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掌握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的方法。2.通过案例研讨、实践规划,提高规划人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将自强理念转化为行动方案。3.激发对民族的热爱,投身于自我提升与民族发展,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难点:将抽象的自强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并持之以恒落实。四、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展示图片:这是一张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照片 设问:照片背后的老人是谁?你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吗? 预设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980年,刘华清将军带队赴美访问,在参观“小鹰”号航空母舰时,美军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航母上的设施,要求中国代表团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观看。于是,就出现了照片上的这一幕,刘华清将军踮起脚尖,前倾着上身,带着渴望的眼神,远远地看着航母舰载直升机。 情境任务: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任务说明: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同学们,刘华清将军的眼神里,满是对先进航母技术的渴望,对中国海军强大的期盼。彼时,中美航母技术差距悬殊,将军回国后,多次向中央军委力陈发展航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拟定发展时间表。在他的不懈推动下,中国航母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那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像刘华清将军一样,学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呢?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刘华清将军参观美国航母照片及背后故事导入,旨在借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历史场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以将军的自强事迹为切入口,顺利引出新课主题,自然引导学生思考自身践行之法。探究新知探究一【情境材料1】 展示图片: 设问:你知道这些图片后面的故事吗?这些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 展示预设学生回答: 1.他们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自强不息的精神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3.…… 情境任务:观察图片,思考并分享。 任务说明: 多元场景启发学生感悟自强不息贯穿古今。教师总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手握历史接力棒,要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设计意图:本次展示愚公移山、司马迁著《史记》、抗日战争、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等图片,旨在借助多元场景,让他们直观感受自强不息贯穿华夏古今,是沉淀的优良传统。借此激发学生使命感,思考如何接过接力棒,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探究二【情境材料1】 展示材料1: 刘华清被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他 为人民海军现代化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4年6月,刘华清远赴苏联著名的海军学院学习。这所老牌海军学院教学管理十分严格,全程俄语授课而且必须用俄语答辩。刘华清不懂俄语,没有数理基础,去国外读书难度可想而知。 但他抱定了一个信念:刻苦攻读,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建设中国强大的海军。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物确立远大志向的故事?结合他们的故事思考树立远大志向对我们个人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预设学生回答: A同学: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同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C同学:茅以升——“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一个造桥的人,我要建造的是坚固耐用的大桥,让它们永远不会倒塌。” 教师总结: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展示材料2: 晚年刘华清回忆说:“我没有语言天赋,就用笨办法把所有的自习时间和休息日全搭上狠下一条心,苦读俄语!上课时,教师讲一段,翻译翻一段我就拼命记笔记再回去慢慢消化。” 这四年的学习为刘华清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海军的窗口。学成归来后刘华清运用苏联所学的知识主持编写、修订了海军训练大纲和教材为中国海军正规化训练奠定了基础。 设问:刘华清的求学经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预设学生回答:…… 展示补充材料: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广大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总结: 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我们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趁青春年少,我们要练就一身本领,更好的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教师过渡:说到为国争光,咱们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成果十分显著。接下来,老师要开启一场知识寻宝小竞赛,考考大家对我国航母的了解。请开动小脑筋,踊跃回答! 考考你:知识寻宝小竞赛 预设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过渡:同学们,在刚刚激烈的知识寻宝小竞赛中,大家对我国航母相关知识的掌握十分出色。尤其是回答“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母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学都迅速且准确地说出了“山东舰”,这让老师深感欣慰。咱们的山东舰于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这可是我国海军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溯到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威海刘公岛成立。这两个跨越131年、却在同月同日有着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现在,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在这看似巧合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呢? 展示材料: 设问:你认为这一段跨越131年的世纪巧合的背后是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 A同学: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B同学:党的坚强领导,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 C同学: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 播放视频:中国海军发展史的视频 设问:中国海军从零起步,从近海走向远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过渡:从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到2019年山东舰入列,这期间中国历经风雨,却始终怀揣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一百多年,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拼搏,这种不懈追求推动着中国航母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迎来山东舰入列,这是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光辉成果。 正如各位同学所说,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我们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练意志、锤炼品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首先要学会依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做事、身体力行。 情境任务: 结合刘华清将军的人生经历思考问题,分享感悟和理解。 任务说明:利用优秀人物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问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分享见闻。 情境任务:观点思辨,各抒己见。 任务说明:呈现刘华清求学经历与总书记讲话,设计意图在于借榜样力量与权威话语,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其将两者结合,认识到学习需勤奋坚持,进而树立认真对待课程、夯实基础、练就本领的意识,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筑牢根基。 情境任务:快问快答,考验学生军事知识储备。 任务说明:通过快问快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我国航空母舰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考查学生对这一重要国防成就的了解程度,增强民族自豪感,让课堂氛围更活跃、高效。以及为接下来“两个跨越一百年”活动铺垫。 情境任务:小组合作,深度思考。 任务说明:深化历史认知:借这一跨越百年的对比,帮助学生从历史维度感悟国家发展的曲折与艰辛。培养深度思考:引导学生透过“世纪巧合”的表象,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民族精神、科技发展、国家战略等,提升其分析与归纳能力。教师总结:同学们,回顾刘华清将军事迹与中国航母发展,收获满满。刘华清将军树立强国强军的远大理想,激励我们志存高远,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科研人员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让航母从无到有。这背后是苦干实干的支撑,面对难题,他们无畏磨砺。如今,我们应向先辈看齐,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练本领,在实践中吃苦担当。以自强姿态,做奋进中国人,为祖国发展拼搏。设计意图:以刘华清将军的生平故事和我国航母发展史为情境线,以及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知识线,研究真学情、创设真情境、提出真问题,实施真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如何做自强不息中国人。同时,近一步让学生将自强精神和自身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总结升华播放视频:2024年10月,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人民海军乘风破浪,走向更远的深海。 教师语言铺垫:“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1949年开国大典前周总理果断下令化解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窘迫。75年倏忽而过,从军备自主研发能力艰难求索,再到今天国产航母、歼35A等“国之重器”接连上新,中国空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中国领空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蓝天长城”。 如何像先辈们,树立远大理想,以自强姿态做奋进中国人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补充完整新时代下你的“人生线”! 情境任务:观看视频,畅想未来,补充完整新时代下自己的“人生线”。 任务说明:对比往昔空军发展困境,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让学生补充人生线,引导其思考如何传承先辈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总结: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同学们,从往昔窘迫到如今的强大,这是先辈们用自强拼搏铸就的辉煌。大家书写的人生线,正是传承精神的决心。希望你们铭记历史,将自强融入日常,在学习生活中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用青春热血,续写中国辉煌,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你们手中绽放更耀眼光芒!设计意图:播放双航母编队演练视频,呈现我国海军强大实力,对比往昔空军发展困境,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让学生补充人生线,引导其思考如何传承先辈精神,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对自身成长的思考与规划,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自我发展意识。随堂练习1.在国际体育赛事上,中国运动员面对强劲对手,带伤坚持比赛并最终夺冠。此行为最能体现自强精神中的( D ) A. 好胜心强 B. 一时之勇 C. 荣誉至上 D. 坚韧不拔 2.以下哪些做法符合当代中学生培养自强精神的要求( B ) ①小明每天坚持早起晨读,风雨无阻 ②小红竞选班长失败后,从此不再参与班级活动 ③小美主动参加学校辩论队,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 ④小辉家庭贫困,但他利用假期打工赚取大学学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古诗词蕴含的精神,能激励当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有( B )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国,立志用所学改变中国航天落后面貌,树立起“让中国在太空拥有一席之地”的远大理想。到如今的航天科研团队,面对载人航天工程中交会对接这一世界级难题,科研人员日夜钻研,查阅海量资料,向国际前沿技术发起挑战,力求真学问。为了掌握关键技术,他们在地面进行了无数次模拟实验,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据偏差,反复打磨技术细节,练就真本领。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航天人在苦干实干中一步步把梦想变为现实。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中国航天人是如何践行自强不息精神的。 参考答案: (1)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 (2)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3)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剧本创作: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脚本。故事需包含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如何通过自强精神克服困难,以及最终的收获,旨在通过故事传播自强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