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须有自尊》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人须有自尊》教案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人须有自尊 教案
1.明确人都有自尊的需要,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肯定自己的价值,形成健全人格。
2.知道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等道德要求,提升道德修养。
3.了解自尊和虚荣的关系,明确追求表面上的荣耀不是自尊,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正确认识自尊的表现。
正确认识自尊的表现。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教室多媒体出示一段文字,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自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尊?本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有关自尊的文字,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新知探究
一、自尊的内涵及自尊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6页的“生活观察”,并提出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经历谈谈你的感受。本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尊的经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尊的内涵,明确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感受自尊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步入青春,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二、自尊的表现
(一)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并提出问题:参照示例,写三句关于自己的话,表达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本活动让学生参照示例,写三句表达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的话,引导学生明确真正的自尊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理解自尊的人能够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知道面对缺点和不足也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在与人交往中积极表现自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二)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7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并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本活动通过呈现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尊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之后有知耻之心,能够勇担责任,积极弥补自身过错,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追求美好的道德品行,懂得行己有耻。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8页的“相关链接”,并提出问题:结合材料,说说你所理解的“行己有耻”。本活动通过对《论语》中的“行己有耻”进行阐释,结合南宋思想家朱熹对“耻”的解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正文中“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这一观点,认识到知耻的重要性,明白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也是自尊的表现,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三)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8页的“探究与分享”,并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小航和小蕾的言行?本活动呈现了集体生活中的两个场景,通过让学生评价小航和小蕾的言行,引导学生区分虚荣和自尊,认识到真正的自尊不是追求表面的光彩,明确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他人的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自尊的内涵、重要性和表现。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肯定自己的价值,知廉耻、明是非,不爱慕虚荣,形成健康的人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