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冀少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三章第二节 呼吸的过程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激趣导入炎热的夏季来临时,学校会以各种形式强调不要随意下水游泳,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溺水会造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导致缺氧窒息,那么肺与外界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新课标要求概念5概念5.3概念5.3.2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举例说明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如何适应气体交换功能,形成稳态与平衡观。1科学思维通过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运用对比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理解肺通气过程,提升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2探究实践通过模拟练习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3态度责任认同急救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健康的态度责任。4重点重点难点难点任务一: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用软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胸围,并做好记录。保持软尺上下位置不变,让被测同学尽力吸气并憋住气,测量此时的胸围。再测量他尽力呼气时的胸围。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1.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变化肺胸骨肋骨脊柱膈胸廓结构示意图吸气呼气吸气时胸廓变大呼气时胸廓变小胸廓是人体胸腔的骨性支架,由脊柱的胸椎、肋骨和胸骨以及其上的一些肌肉组成。任务一: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2.引起胸廓扩张和缩小的力量——主要来自肋间肌和膈肌肺胸骨肋骨脊柱膈胸廓结构示意图膈肌肋间肌改变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改变胸廓的上下径任务一: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扩大、缩小,完成气体进入和排出的过程,称为呼吸运动。任务二:学习肺通气1.吸气过程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变大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压>外压任务二:学习肺通气2.呼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缩小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呼气肺压<外压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作肺通气。任务二:学习肺通气3.知识拓展:压力气体压力与气体体积成反比;气流方向是从高压流向低压。任务二:学习肺通气4.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做肺活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收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肺活量增大,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呼吸功能加强。任务三:学习溺水与急救1.溺水使肺通气受阻,是造成中小学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溺水“六个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人员不擅自下水施救。2.溺水的急救措施如果同伴不幸溺水 一定要保持冷静,尽快寻求帮助并借助工具科学施救。将溺水者从水中就出之后,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堵塞物,快速判断溺水者是否有呼吸和脉搏,根据情况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并迅速送医院救治。任务三:学习溺水与急救2.溺水的急救措施任务三:学习溺水与急救捏鼻→口对口吹气→松鼻,16~18 次/分钟按压胸骨下1/3处,30次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1)人工呼吸(2)心肺复苏2.溺水的急救措施任务三:学习溺水与急救利用肺内气体将阻塞呼吸道的异物冲出(3)海姆立克手法溺水、异物阻塞呼吸道都是使肺通气受阻。任务四:模拟练习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教学视频当堂练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实现是通过( )A.扩胸运动 B.呼吸运动C.胸廓收缩 D.膈肌舒张2.测肺活量时,需要先深吸一口气再尽力吹出。人在吸气时,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肋间外肌收缩 B.膈肌收缩C.膈顶上升 D.胸廓扩大BC当堂练3.某同学制作了一套模拟实验装置,装置构造和使用材料如右图所示。该同学按照图中甲、乙进行了操作,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装置中,橡皮膜模拟的人体结构是_______。甲模拟了呼吸过程中的________,此时该结构处于________(收缩/舒张)状态。(2)根据乙所示状态推断,此时胸廓的变化是_______(扩大/缩小)。膈呼气舒张扩大(3)与人体相比,这个装置有何缺陷?(4)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呼吸道被异物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答:①玻璃罩不能模拟胸廓的弹性变化;②只模拟了膈肌运动,未模拟肋间肌等其他肌肉运动。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当堂练拓展延伸1.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C.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D.胸围差不能完全反映出胸腔容积的变化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拓展延伸2.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造成心跳、呼吸停止时,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如图)。人工呼吸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方法,下列施救措施不妥的是( )A.使病人仰卧、头后仰B.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C.在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不需要拨打急救电话120D.一般每分钟按压 80 次左右C在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不需要拨打急救电话120拓展延伸3.如图是某同学做的模拟膈肌运动和呼吸关系的装置,并绘制了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中的③、⑤分别模拟肺、膈B.图二的E点是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图一A所示的状态与图二的CE段一致,都表示呼气过程D.图一的B图模拟吸气,此时膈肌收缩B图二的CE段肺内压高于大气压,为呼气阶段,所以E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二节 呼吸的过程(二、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3.吸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变大→肺压变大(肺压>外压)→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4.呼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压变小(肺压<外压)→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5.肺活量:取最大值,多体育锻炼。6.急救:人工呼吸:仰卧、每分钟吹16-18次心肺复苏:30-2-30作业布置1.模拟练习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选做)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必做)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