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汉字的演变 课件(共34张PPT)辽海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汉字的演变 课件(共34张PPT)辽海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辽海版美术七年级上册
汉 字 是 世 界 上 连 续 使 用 时 间 最 长 的 文 字。 中 国 自 古 就 有“ 书 画 同 源” 一 说,因为最早的文字就来源于图画。远古时期人们用来记录自己生活的图画,后 来慢慢演变成一个个表意符号,我们称之为象形文字。今天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 字逐渐演变而来的。
■ 汉字的不同字体分别带给你怎样 的感受?
■ 草书与其他字体相比有什么显著 不同?你能体会到草书中的韵律吗?
“土方入侵”涂朱卜骨刻辞 长 22.5 厘米 宽 19 厘米
甲骨 商 传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片甲骨正面残存 125 字,背面残存 99 字,是 《殷墟书契菁华》收录的甲骨大版之一,是研究商朝地 理、方国及军事制度的重要资料,极为珍贵,堪称“甲 骨之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 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 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商周秦 汉时期,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 金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字形更 加整齐、匀称、美观。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命丞相李 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的 小篆。由于小篆书写不便,于是渐渐 产生了简化的写法,这种字体被称为 隶书。隶书字形方正、庄重大方。
宋武帝与臧焘敕卷(局部) 篆书 清 吴熙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何尊内底铸有铭文 122 字,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上的“中”字为指事字,“中”像旗杆上带有飘带的旌旗,本义为“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居中的位置。“国”字的金文,在字形上,由城池、人口和干戈构成,是“国家”概念的雏形。“中国”也就是权力的中心。
何尊 青铜器 西周早期
1963 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到了东汉末年,人们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楷书。同时, 为了能更快地书写,出现了草书。但草书过于奔放,常常难以 辨识,于是,结合楷、草两者优点的行书便被创造出来了。
少学琴书册(局部) 隶书 清 邓石如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大唐中兴颂(局部)(宋拓) 楷书 唐 颜真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前赤壁赋(局部) 行书 元 赵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诗四帖(局部) 草书 唐 张旭 辽宁省博物馆藏
“蜀”字墙 三星堆博物馆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五大书体。
大盂鼎(拓本局部) 金文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毛公鼎(拓本局部) 大篆 西周晚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篆
峄山刻石(局部) 秦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隶书
礼器碑(局部) 东汉 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藏
草书
自叙帖(局部) 书法 唐 怀素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
颜勤礼碑(局部) 唐 颜真卿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行书
廿九日帖(局部)
书法 东晋 王献之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
今三千多年的商代使用的文字。2017 年,甲
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虹刻辞牛骨 甲骨文 商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珊瑚帖 书法 北宋 米芾 故宫博物院藏
古诗四帖(局部) 书法 唐 张旭(传)辽宁省博物馆藏
■ 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并用文字表述出每 种字体的特点。
■ 挑选一种字体做摹写练习,体验不同字体 的魅力。
○○○ 我知道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 我了解了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
○○○ 我了解了造字的方法。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下节课,带着你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