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3.1《人须有自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须有自尊》是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人贵自尊》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自尊的内涵、重要性和表现。首先,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最后,需要厘清几种常见的对自尊的认知误区,了解自尊的表现,知道真正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知廉耻、明是非,不爱慕虚荣,即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表现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被虚荣迷惑。二、学情分析本课对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养成优秀道德品质、获得成长力量意义重大。《人须有自尊》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对自尊有初步感知,但理解较浅。他们渴望被尊重,却可能因缺乏正确引导而出现自卑或自负行为。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尊内涵,理解自尊与他人尊重的关系,培养自尊自爱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三、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品行端正,使其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做到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3.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明白自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增强其对自身行为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自尊的内涵、重要性和表现;“行己有耻”的内涵和重要性。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自尊,做到“行己有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展示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朱亚明在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获得银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在比赛中,朱亚明面对强劲的对手,始终保持自信和坚定,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引导学生思考:从朱亚明的比赛表现中,你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一种怎样的态度?他为什么能在比赛中如此拼搏?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须有自尊。新课讲授(一)认识自尊1.自尊的内涵通过PPT展示一些体现自尊的生活场景图片,如:一位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无端指责时,冷静且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他们在维护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总结: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像图片中的学生通过努力赢得成绩,这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肯定,也是自我尊重;面对不公正指责坚定维护权益,是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2.自尊的重要性讲述栾留伟的事迹:栾留伟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员,在送快递途中遇到一位老人不慎摔倒,周围很多人不敢上前搀扶,而他毫不犹豫地将老人扶起并送往医院,还帮忙联系家人。他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栾留伟的行为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这种品质和自尊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栾留伟的勇敢行为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尊重自己的内心准则,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敬意。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当我们的自尊得到满足,做了符合道德和自己内心的事情时,会感到快乐,同时也能获得他人尊重,让我们的青春更有光彩。教师总结重要性:①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②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3.自尊的表现(8分钟)能认可自己:展示一位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发挥自己绘画特长,为社团设计宣传海报并获得好评的案例。提问学生:从这位学生的行为中,你能看出自尊的人是如何认可自己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表现:步入青春后,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二)做到自尊的要求(自尊的人有哪些特点?)知廉耻、明是非:讲述高空抛物的案例,如有人从高层住宅扔下物品,差点砸伤路人。提问学生:这种行为是否正确?从这个案例中,如何体现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组织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高空抛物是漠视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是错误的。自尊的人有羞耻心,明白这种行为可耻,会自觉约束自己,不去做伤害他人的事,主动培养美好道德品行。不爱慕虚荣:展示一些明星为了追求名利,过度包装自己,甚至出现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新闻报道。提问学生:这些明星的行为是自尊的表现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这些明星爱慕虚荣,过分追求表面荣耀,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不是自尊的表现。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能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评价。教师总结①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②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③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三)“行己有耻”的内涵展示教材中“相关链接”关于“行己有耻”的古文解释和含义阐述。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行己有耻”是指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有羞耻心,能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有羞耻心,能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是优秀的品质。(四)布置作业(5分钟)1.收集身边体现自尊或不自尊的事例,下节课分享。2.写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尊,做到“行己有耻”。课堂小结在“人须有自尊”这一课中,我们探索了自尊的内涵与价值。自尊是自我尊重与爱护,也是期望被他人、社会认可的情感需求 。我们了解到自尊能促使我们奋发向上,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品质。同时明白维护自尊要注意适度,过度则成自负,欠缺又会自卑。通过学习,我们懂得珍视自尊,以恰当方式赢得他人尊重,在成长路上守护好自己的尊严。板书设计(一)、认识自尊1.自尊的表现 2.自尊的内涵 3.自尊的影响(二)、做到自尊的要求1.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2.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3.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三)、“行己有耻”的内涵教学反思在“人须有自尊”教学中,案例列举虽生动,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小组讨论环节对时间把控欠佳,部分小组讨论仓促。另外,在引导学生将自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时深度不足。后续教学要优化流程,预留充足讨论时间,加强理论与生活的融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