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宏观、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通过对比实验,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
难点:实验探究溶解现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试剂和器材:蔗糖、氯化钠、水、碘、汽油、高锰酸钾、红墨水、乙醇、镊子、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展示图片——海水。 【讲述】地球的绝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海洋不仅是美丽的,也是富饶的。海水中溶解了氯化钠等许多物质,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一种混合物。 【提问】那么,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呢? 倾听、讨论。 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过渡】我们通过探究蔗糖、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来揭开物质溶于水的奥秘。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的步骤、实验视频。 提示:这里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加速固体溶解。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现象:蔗糖“消失”在水中。 实验结论: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蔗糖溶液。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的步骤、装置示意图。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现象:氯化钠“消失”在水中。 实验结论:氯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 【过渡】接下来我们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 【展示】展示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动画。 【总结】蔗糖放入水中后,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注意:这里蔗糖以分子形式扩散。 【展示】展示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动画。 【总结】当把氯化钠固体放入水中后,氯化钠固体表面的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 注意:这里氯化钠以离子形式扩散。 【提问】 问题1.取出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是否完全相同? 问题2.如果将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会有固体析出吗? 【总结】 问题1.它们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都一样甜(或一样咸),即溶液是均一的。 问题2.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等外界条件不变,固体与水不会分离,不会有固体析出,即溶液是稳定的。 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观看动画,倾听、思考。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蔗糖、氯化钠溶解的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2个问题,加深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理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
【讲述】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注意:这里的“分散”不是“反应”,所以形成溶液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展示】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图片——茶水、啤酒、消毒酒精。 【过渡】结合蔗糖、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以及溶液的概念,你能总结出溶液有哪些特征嘛? 【讲述】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颜色、密度、浓度等)。 2.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发生变化。 3.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所有的溶液均为混合物。 【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吗?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泥土、食用油会溶于水吗? 【总结】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如泥土、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讲述】溶液的组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如:在上述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中,水是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如:在上述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中,蔗糖、氯化钠是溶质。 注意:只有溶解的物质才是溶质,未溶解的部分,不是溶质。 【提问】硫酸铜晶体溶解于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那么,这个溶液里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溶液、溶质、溶剂三者有什么关系。 【展示】展示硫酸铜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总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过渡】如何给溶液命名呢?溶液命名有什么规则呢? 【讲述】溶液的命名规则是: “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 水作溶剂时,也可命名为“溶质名称+溶液”。 【练习】按照溶液的命名规则对下列溶液进行命名。 【总结】展示答案: 【提示】①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但溶剂只有一种。例如:汽水中含有多种溶质,但溶剂是水。 ②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虽然均一、稳定,但它只含一种物质,不是混合物。 ③ 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提问】水在生产、生活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除了水还有其他物质能作溶剂吗? 【总结】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常用汽油去除油污;酒精能溶解碘,生活中用到的碘酒就是碘作溶质,酒精作溶剂形成的溶液,等等。 【过渡】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探究一下。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的步骤、实验视频。 提示:这里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加速固体溶解。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记录: 实验表明,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实验结论: 1. 实验1、2和实验3、4都能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2. 实验1、3和实验2、4都能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过渡】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刚才我们用到的这些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那么,液体可以作溶质吗?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乙醇在水中的溶解的步骤、实验视频。 提示:这里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加速固体溶解。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记录: 【提问】在这个实验中,水和乙醇哪个是溶质,哪个是溶剂呢? 【总结】乙醇为溶质,水为溶剂。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溶质可以是液体、固体,有些溶液溶质是气体。 【提问】判断酒精溶液、氯化氢溶液的溶质和溶液。 【总结】 酒精溶液,溶质:酒精,溶剂:水,这里的溶质是液体。 氯化氢溶液:溶质:氯化氢,溶剂:水,这里的溶质是气体,氯化氢溶液就是我们常讲的稀盐酸。 【讲述】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溶剂,量少的一种叫作溶质。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作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水作溶剂形成的溶液。 加入水中的物质若能与水反应,生成物是溶质。如:CaO + H2O = Ca(OH)2 即CaO溶于水Ca(OH)2是溶质。 【提问】分析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总结】 倾听、理解,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倾听、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 倾听、理解,分组练习。 倾听、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 倾听、理解。 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理解并记忆。 思考、讨论。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通过讲述和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举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 通过讲述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通过讲述和分组练习,让学生明确溶液的命名规则,练习如何命名溶液。 通过讲述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溶解基本性质的理解。 通过问题和贴近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除了水,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溶质也可以是液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判断实验探究中的溶质和溶剂,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溶质也可以是液体。 通过判断溶质和溶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溶质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让学生知道溶质、溶剂的种类、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环节三 拓展延伸 【播放】【化学天地】卫生纸溶于水吗 观看视频。 拓展学生视野。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第29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一、溶液的形成
微粒可以以分子形式或离子形式扩散,形成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3.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汽油、酒精。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蔗糖、氯化钠、酒精、氯化氢。
4.命名:“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
5.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比较: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6.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7.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