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了解乳浊液和悬浊液。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实验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及相关视频。试剂和器材: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温度计、烧杯、玻璃棒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PPT展示图片。 【讲述】“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有硝酸铵和水,喝的时候将底部的旋钮转一下,使硝酸铵和水混合,罐内饮料就会变成冷饮。 【提问】为什么硝酸铵与水混合后,罐内饮料会变成冷饮呢?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倾听、讨论。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环节二 新课讲解 【过渡】我们用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强调】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溅到眼睛、皮肤、衣服等上面。实验时戴好护目镜。 【总结】 实验现象:溶解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明显。 实验现象:溶解前后,溶液的温度降低。 实验现象:溶解前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物质在溶解形成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与加入溶质前溶剂的温度相比会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在溶解时,有些物质会出现吸热现象,如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有些物质则会出现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还有些物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基本不变。 【播放】播放视频《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讲述】“摇摇冰”饮料夹层中的硝酸铵和水混合后,溶液温度会降低,所以罐内饮料就会变成冷饮。 分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交流各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观看视频。 倾听,并理解。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以实验探究为认识起点,定性认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让学生理解摇摇冰的工作原理,体会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过渡】那么,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呢? 【讲述】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等领域都会用到溶液。 【播放】播放视频《溶液的用途》 【展示】图片展示溶液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医疗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讲述】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所以,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常先将几种固体反应物溶解,然后将这些溶液混合后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提示】因为反应物之间接触更充分,所以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讲述】溶液对于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各种体液都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溶液,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常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根据人的生理需求配制的溶液。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的各种养料,需要溶解形成溶液后才能被吸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的作物就是从营养液中吸收养料而生长的。 【过渡】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 【播放】播放视频《能溶物质与不可溶物质》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P34-35页资料卡片。 【讲述】振荡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可以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静置后,会分层。 概念: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液体叫作乳浊液。所以上面的油与水混合物是乳浊液。 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应用:① 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合成树脂乳液是乳浊液。② 农业上,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花生油、肥皂水等。 【讲述】把少量泥土放入水中搅拌,也会得到一种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静置后,也会分层。 概念:在这种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作悬浊液。所以上面的泥水是悬浊液。 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应用:① 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患者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② 农业上,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常见的悬浊液:泥水、石灰乳、面糊等。 【思考讨论】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完成表格。 【总结】 观看视频、图片。 倾听。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 倾听,并理解。 填写表格。 倾听、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观看视频和系列图片,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本,结合教师讲述,了解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概念、特征、应用、生活实例。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帮助学生认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环节三 拓展延伸 【播放】【化学天地】重现化学-结晶2 观看视频。 拓展学生视野,认识结晶现象。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第24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第2课时一、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吸热或放热)的变化。有些物质会出现吸热现象,如NH4NO3;有些物质会出现放热现象,如NaOH;有些物质放热、吸热现象不明显,如NaCl。二、溶液的应用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三、乳浊液、悬浊液1.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液体叫作乳浊液。2.在这种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作悬浊液。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