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重点突破练(一)(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重点突破练(一)(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重点突破练(一)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
题组一 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1.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还原糖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B.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会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D.在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检测脂肪的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
 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检测还原糖时,需要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再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A、B错误;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2023·盐城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化合物的检测实验,对应错误的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检测对象 试剂 颜色 隔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稀碘液 蓝色 不需要 马铃薯块茎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白色植物组织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需要 豆浆、牛奶、鸡蛋清
D 脂肪 苏丹Ⅲ染色液 橘黄色 不需要 花生种子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马铃薯块茎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该反应不需要加热,A正确;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原材料选用白色组织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
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但不需要加热,C错误;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色液染成橘黄色,该反应不需要加热,D正确。
3.实验测得花生、大豆、小麦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花生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检测细胞中的
 脂肪,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
 颗粒
B.用稀碘液检测淀粉时加热才呈现蓝色
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测淀粉是否存在时需要使用苏
 丹Ⅲ染色液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用稀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加热,B、D
错误;
由题图可知,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
淀粉不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隔水加
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4.(多选)(2023·扬州高一检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
 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
 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
 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
 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苹果含还原糖量较高且颜色浅,所以
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
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正确;
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
硅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错误;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C错误;
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组二 蛋白质和核酸
5.绿色荧光蛋白能发光,可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荧光蛋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组成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引起的
C.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绿色荧光蛋白
D.可以用绿色荧光蛋白做标志,研究肿瘤细胞的活动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氨基酸脱水缩合后还需要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C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2018·江苏,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
 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
 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
 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析题中激素的结构简式可知,激
素中的环状肽都是由6个氨基酸构成
的,故为六肽环,A错误;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
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错误;
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R上的氨基数目有关,C错误;
分析题中激素的结构简式可知,两种激素间有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故这两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不同是由这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的,D正确。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2023·徐州高一月考)如图所示,将蛋白质暴露在高浓度的尿素环境中会发生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可以恢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破坏了蛋白质中
 的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尿素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改变了原有蛋白
 质中氨基酸的数量
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序顺序相同则蛋白质结构相同
D.高温煮熟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析题图可知,尿素可使蛋白质变性,变
性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损,但肽键没有
断裂,因此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
应,A错误;
变性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量没有
改变,B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
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故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
同,蛋白质结构不一定相同,C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含硫
C.该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D.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的R上有氨基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53-1=152(个),但
由于肽链在折叠时又形成一个肽键,因此共有153个
肽键,A错误;
肽链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2个硫分别在两个氨基酸的R上,因此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含硫,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常见的有20种,因此该蛋白质
分子彻底水解最多可得到20种氨基酸,C错误;
肽链之间形成一个肽键,说明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
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上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上有羧基,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如图是细胞内某种有机物的部分结构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的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生物都以该物质为遗传物质
C.图中含有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
D.该物质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都以该物质(DNA)为遗传物质,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错误。
10.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DNA和R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酸是仅分布于细胞核中的具有酸性的物质
B.组成人体的核酸中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
C.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
 骨架
D.不同个体中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是实施DNA指纹技术的依据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核酸分为DNA和RNA,对于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人是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共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B正确;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单体,由磷酸、含氮碱基和五碳糖构成,核苷酸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不同个体的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即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是实施DNA指纹技术的依据,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多选)如图是生物体内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物质组成与功能关系示意图,m1、m2分别是大分子M1、M2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和M2都是由许多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B.M1的多样性决定了M2的多样性
C.m1、m2都是组成细胞的小分子有机物
D.M2的多样性与m2的数量也有关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M1、M2分别表示蛋白质和核酸,组
成蛋白质的m1是指氨基酸,组成核
酸的m2是指核苷酸,蛋白质和核酸
都是由许多单体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
M2(核酸)的多样性决定了M1(蛋白质)的多样性,B错误;
M2是核酸,不同的核酸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2(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如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为图1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图2是图1中____(填“A”“B”
“C”“D”或“E”)的部分结构,它是由_____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N、P
A
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a(氨基酸)的种类、
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B是______,其在动物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多糖
储存能量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与E相比,D在化学组成上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D(DNA)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
氮碱基有胸腺嘧啶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图2为____肽,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则图2所示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连接图2中氨基酸的键是______(写名称)。

6a-90
肽键
13.现有无标签的蛋清稀释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请利用下面提供的资料和材料将它们区分开来。
资料: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还原糖。
提供材料:用于配制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的相关溶液。
实验方法: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双缩脲试剂
蛋清稀释液
淀粉酶溶液
葡萄糖溶液
淀粉溶液
(2)用_____试剂区分(1)中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出现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
(3)区分(1)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斐林
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溶液
淀粉溶液
将淀粉溶液
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检测上述两种混合液(50~65 ℃条件下隔水加热约2 min),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蛋清稀释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综合强化
蛋清稀释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可以分为蛋白质组(蛋清稀释液和淀粉酶溶液)和糖类组(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两类,因此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的显色反应把它们初步分开,对于不发生显色反应的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可以利用斐林试剂区分开,对于蛋清稀释液和淀粉酶溶液则应利用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
糖的特性来鉴别。图解如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作业6 重点突破练(一)
第1~8题,每题5分;第9~11题,每题6分,共58分。
题组一 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1.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还原糖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B.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会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D.在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检测脂肪的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2.(2023·盐城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化合物的检测实验,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检测 对象 试剂 颜色 隔水 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稀碘液 蓝色 不需要 马铃薯块茎
B 还原糖 斐林 试剂 砖红色 需要 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白色植物组织
C 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紫色 需要 豆浆、牛奶、鸡蛋清
D 脂肪 苏丹Ⅲ 染色液 橘黄色 不需要 花生种子
3.实验测得花生、大豆、小麦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花生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检测细胞中的脂肪,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用稀碘液检测淀粉时加热才呈现蓝色
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测淀粉是否存在时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液
4.(多选)(2023·扬州高一检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
题组二 蛋白质和核酸
5.绿色荧光蛋白能发光,可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荧光蛋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组成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引起的
C.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绿色荧光蛋白
D.可以用绿色荧光蛋白做标志,研究肿瘤细胞的活动
6.(2018·江苏,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7.(2023·徐州高一月考)如图所示,将蛋白质暴露在高浓度的尿素环境中会发生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可以恢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尿素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改变了原有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
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序顺序相同则蛋白质结构相同
D.高温煮熟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
8.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含硫
C.该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D.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的R上有氨基
9.如图是细胞内某种有机物的部分结构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的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生物都以该物质为遗传物质
C.图中含有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
D.该物质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10.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DNA和R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酸是仅分布于细胞核中的具有酸性的物质
B.组成人体的核酸中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
C.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D.不同个体中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是实施DNA指纹技术的依据
11.(多选)如图是生物体内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物质组成与功能关系示意图,m1、m2分别是大分子M1、M2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和M2都是由许多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B.M1的多样性决定了M2的多样性
C.m1、m2都是组成细胞的小分子有机物
D.M2的多样性与m2的数量也有关
12.(20分)如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为图1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是图1中__________(填“A”“B”“C”“D”或“E”)的部分结构,它是由______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2)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是__________,其在动物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E相比,D在化学组成上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为__________肽,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则图2所示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连接图2中氨基酸的键是__________(写名称)。
13.(22分)现有无标签的蛋清稀释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请利用下面提供的资料和材料将它们区分开来。
资料: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还原糖。
提供材料:用于配制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的相关溶液。
实验方法: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试剂区分(1)中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出现_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3)区分(1)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D
2.C [马铃薯块茎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该反应不需要加热,A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原材料选用白色组织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但不需要加热,C错误;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色液染成橘黄色,该反应不需要加热,D正确。]
3.A
4.BCD [苹果含还原糖量较高且颜色浅,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C错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D错误。]
5.C [氨基酸脱水缩合后还需要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C错误。]
6.D
7.D [分析题图可知,尿素可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损,但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变性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量没有改变,B错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故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蛋白质结构不一定相同,C错误。]
8.B [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53-1=152(个),但由于肽链在折叠时又形成一个肽键,因此共有153个肽键,A错误;肽链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2个硫分别在两个氨基酸的R上,因此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含硫,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常见的有20种,因此该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最多可得到20种氨基酸,C错误;肽链之间形成一个肽键,说明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上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上有羧基,D错误。]
9.B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都以该物质(DNA)为遗传物质,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错误。]
10.A
11.ACD [M1、M2分别表示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蛋白质的m1是指氨基酸,组成核酸的m2是指核苷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M2(核酸)的多样性决定了M1(蛋白质)的多样性,B错误;M2是核酸,不同的核酸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2(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12.(1)N、P A 5 (2)a(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3)多糖 储存能量 (4)D(DNA)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有胸腺嘧啶 (5)六 6a-90 肽键
13.(1)双缩脲试剂 蛋清稀释液 淀粉酶溶液 葡萄糖溶液
淀粉溶液 (2)斐林 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溶液 淀粉溶液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检测上述两种混合液(50~65 ℃条件下隔水加热约2 min),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蛋清稀释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解析 蛋清稀释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可以分为蛋白质组(蛋清稀释液和淀粉酶溶液)和糖类组(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两类,因此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的显色反应把它们初步分开,对于不发生显色反应的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可以利用斐林试剂区分开,对于蛋清稀释液和淀粉酶溶液则应利用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的特性来鉴别。图解如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