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林觉民与 妻 书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导读明人01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林觉民简介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3岁参加科举考试:“少年不望万户侯”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24岁—— 参加广州起义25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林觉民简介 当时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孙中山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评价这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背景回放]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战友们入睡后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于是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父亲的《禀父书》,另一封就是给妻子的《与妻书》。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陈意映简介 陈意映,名宦陈若霖的后裔。婚后,参加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通过女学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取名叫林暖苏。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孩子降生,取名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陈意映去世后,林仲新由祖父抚养。背景视频简介主要作品《禀父书》《与妻书》听读明事02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课文朗读课文译读 看视频:听准读音,听准节奏,听出感情,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清理课文内容:根据所给课文原文概括课文内容010203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缘由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诀别信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为革命而死的原因清理课文内容040506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写了三件事情:生死之论;月夜诉衷情;醉酒解痛。时代特征希望妻子将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所忆事情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对妻子的叮嘱文章结构:请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吾不能舍汝”却要永别的哀痛和“舍汝而死”的原因。诵读释疑03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汝可以模拟得之 果断勇敢地想象,揣摩 写完词句例释汝体吾此心汝其勿悲 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你一定不要悲伤啊!而亦无辞相答适冬之望日前后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 却也没有话来回答我。词句例释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抑汝能之乎 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还是你能这样做呢?汝幸而偶我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辛亥年。 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你有幸嫁给了我词句例释适冬之望日前后 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司马青衫太上忘情望眼欲穿典故诗句骨化为石破镜重圆形容极度悲伤。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夫妻离散,相见无期。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几家能彀念六夜四鼓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念”通“廿”旁,通“傍”,靠近 “彀”同“够”通假字阅读检测汝幸偶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作动,“尊敬”;名词,“老人”形作动,“爱怜”;名词,“孩童” 名词用作动词,“嫁”词类活用阅读检测称心快意卒不忍独善其身 使动,使意快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瓜分之日可以死当亦乐牺牲吾身意洞手书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用作状语,用手 名词用作状语,像瓜一样词类活用阅读检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汝可以模拟得之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想象,揣摩表转折,但,但是动词,推广古今异义阅读检测此吾所以率性就死 ……的原因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表示祈使,希望副词,表示揣测副词,表示祈使,规劝一词多义阅读检测其所以敢先汝而死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的原因因此因此一词多义阅读检测所以所以: A 表原因:“……的原因” ,“因此、所以” B 表凭借: “用来……的”与妻书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跟,介词给,动词一词多义阅读检测与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竟日不出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适冬之望日前后完毕,动词农历每月十五日全、终,形容词一词多义阅读检测竟望请其指教动词,希望望研读明技04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表达方式 抒 情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请根据所给原文说出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为了抒情,书信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记 叙请根据所给原文说出表达方式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本文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表达方式 议 论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请根据所给原文说出表达方式 文章第1段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引出下文“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内容。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直接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中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交谈,以及第4段对往事的回忆,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前文的“吾至爱汝”。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第6段表达了作者“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7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全文的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那么,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文章思路)演读感情05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还是一首正气歌? 信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情感分析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林觉民的死值不值得?为什么?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林觉民情感分析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儿女情长,英雄志坚)本文抒发了哪些感情?文章主题个人幸福、全民幸福儿女之情、革命豪情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光辉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拓读明理06谁在写信?为何写信?如何写信?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请你用熟悉的诗句赞美林觉民,并为他写一则墓志铭延伸拓展林觉民墓志铭: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爱妻子的好丈夫!经典永流传 落实群文学习任务:这两篇文章均题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请说说二者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选择上的差异。延伸拓展微写作07 林觉民面对清廷官员的会审,畅谈世界形势,告诉他们“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英勇就义时年仅24岁。读了《与妻书》,你是否为这位民主革命战士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所深深打动呢?请结合对《与妻书》的思想内涵的理解,以一位当代青年的身份,给林觉民写一封信,表达对这位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和对新青年使命的理解。给林觉民写一封信写给林觉民的一封信意洞先生台鉴: 晚辈乃新中国之新青年,读先生《与妻书》,对先生之精神品格仰慕已久,适逢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心神激荡,不由提笔问先生安。不知先生与爱妻团圆否?不知先生看见新中国之欣欣向荣否? 说来也巧,晚辈前几日有幸梦见了先生。 梦里的阳光很是暗淡,像极了纪录片里二十世纪初中国灰蒙蒙的天空,抬眼望去,直压得人心慌得喘不过气来,生怕一个不慎,这天就塌了下来。水汽氤氲的老茶馆中,一青年身着一袭长衫,神采飞扬,与一些青年交谈着什么。只一眼,晚辈便足以确认:此人就是那位曾参加科举时于考卷上提笔书写“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的少年。如今,少年已然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炯炯目光中燃烧着火热的激情。我迈步走近,聆听先生慷慨陈词:“吾辈乃何人?今日中国之新青年尔!青年之责任何在?在挽救垂危之中国!在复兴岌岌之民族!” 示例 先生所言极是!任公先生有言:“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之成长,理当与祖国之发展结合!青年之责任,理当与民族之复兴结合!于“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的黑暗年代,青年应当如此。于遍地繁荣,满街快慰,称心快意,家家能够的新时代,青年更应如此!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梦境翻转,阳光稍稍有了暖意。先生已与黄兴先生发动了广州起义,因出内奸不幸失败,先生在被捕后宁死不屈,面对清廷官员的会审,“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如此爱国之凛然气概,令晚辈崇敬不已,感慨万千!余等新青年幸逢今日和平、幸福之中国,怎能不牢记无数革命先烈是如何为今日之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怎能不好好磨砺自己,以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 如今这繁华盛世,如先生所愿。如今新时代青年,决不负先生所盼。那日梦醒,正值午后,阳光,很是灿烂。 遥问先生安。 新中国之新青年 己亥年八月廿七示例后记:补充说明林觉民是林徽因的亲叔叔,林觉民去世的时候,林徽因七岁。 林觉民牺牲后,其父林孝颖将闽县老宅出卖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带着十一岁的孙女住进杨桥巷17号。这个小女孩叫谢婉莹,即后来的冰心。朗读歌曲欣赏(《诀别》)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口白)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言难启 诀别吾妻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2004年07月16日海峡都市报)本报讯,这不是一则“新闻”,事件已发生了近两年,地点在仓山区仓前公园,解放大桥南桥头往西不到200米。林觉民的塑像倒在一个公厕旁,大部分被毁,残留的部分被当作一些不愿付3角如厕费的人的小便槽。这塑像在两年前仓前公园改建时,就被拉下了底座,遗弃在不远处的杂草丛中。 附近老人: 与其这样子受罪 不如把塑像毁掉 昨日上午,记者在这一带采访时,被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拦住。老先生自称姓洪,是一退休工人,他随身带着一封给记者的信,信中写着:“(仓前公园)改建前,中心有一座烈士林觉民塑像,现放在厕所边上,已经坏了。因为上厕所要花3角钱,所以许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 顺着洪老先生的指引,记者找到这座塑像。在距仓前公厕不到10米的一个角落里,塑像残部静静躺着,看了让人揪心。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 “真是作孽啊!”旁边一位老人这样说,“如果这塑像真的不要了,也该好好处理,就是放到粉碎机里切碎了,毁掉了,也比这样要好得多!” 据了解,这座塑像1996年在这里落成,原先立在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及其24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特别提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为后人所传颂”。 施工单位: 塑像没多大价值 所以没多做处理 林觉民纪念馆负责人李厚威清楚地记得这塑像落成时的样子。他说,1996年,他听说仓前公园立了座林觉民塑像,虽然塑像的筹建方没与纪念馆联系,但他还是很高兴。 “当时我非常兴奋,还特意带了家人前去,在塑像前拍了照。”李厚威还补充说,“塑像做得很逼真。” 对于塑像的遭遇,李表示,这件事纪念馆方面并不知情,但他感到很气愤。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林觉民纪念馆门口,“纪念馆前的两块保护碑也成了小便处,每天上午开馆都要进行一番清理,虽然边上有个公厕,但还是防不了‘方便者’光顾。” 对此,仓前公园的管理部门———仓山区园林局陈局长告诉记者,塑像是仓前公园改造时,由施工部门取下的,而施工单位是水利部门———临江下游管理处,具体事情应找该部门了解。 临江下游管理处主任林勇告诉记者塑像被拆的过程,“仓前公园过去比较旧,我们将它变成新公园。林觉民塑像的位置现在被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所取代,这个项目是与仓山园林局商量过的。” 林勇还说,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原来的塑像显得旧了,不好看。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没有多大价值,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他还表示,重塑林觉民的塑像并不要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躯干毁坏大半,塞满垃圾,被遗弃在仓前公园公厕附近林觉民塑像碑文被弃树下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1936年10月24日)??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习近平、2019年9月29日)答君书 意洞如晤。君之书送至,约已有十日余。每每提笔欲作字句以答,泪辄替笔墨而下,竟不能就。然念终不可负君之厚意,遂强作只言以复。 君书中所言家国大义者,妾亦能略晓之。然共度朝夕之眷属忽而两隔,有情之人从此诀别,不复能见,孰能无怨?孰能无悲?君劝妾勿哀于失君之事,但庭前屋后,独对空窗,每忆及往日,则悲不能自禁,几欲随君而去。念及依新尚幼,终不忍其先蒙丧父之痛,又遭失母之悲,更思及腹中之子,遂忍悲苟活于世。呜呼!今日方知君之言果不虚矣! 天下人之永福,实为今日中国之所愿所需所求不得者。然妾总存幸而保全,与君相守终生之念,故实不愿君赴死也。硝烟乍起,一城惶惶,碧血化玉,素帛悼亡,妾之薄愿,终不可得。今日思及,空余两颊之斑斑泪痕耳。惟愿君之宏愿,与君之毅血,能易今日中国之境况,能助天下有情若君与妾者相厮而无忧于豺狼充道,风雨满城矣。愿妾之失君之悲不复落于别家,愿君之离妾之恸不复苦于他人。若是则不负于霞染江流,并与江畔之湘竹瑟瑟矣。 书方至此,泪已千行。往日之种种尽现于前,使字不成句,惟留泣尔。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料君应晓妾之所感,故止搁笔于此。以此草草诸言,暂答君之深情。未尽之意,且以泪叙,望君勿怪。以陈意映的口吻,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答夫书 觉民郎君如晤。吾今以此书答汝之家书矣。汝作书之时,泪珠与笔墨齐下;吾看书之时,泪决堤,悲痛不能自已,汝既知吾不欲汝死,岂可弃吾于不顾,孤身奔赴黄泉路。 吾深知汝爱吾之心,吾何尝不深深爱汝也?吾对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与汝相遇,相知,相爱乃吾人生之幸。然吾亦知,今清政府腐败不堪,民族危机愈发深重,可吾非圣人,岂能放下儿女私情,放下你我之间的爱恋,汝舍身取义,为国为民,吾引以为傲。然吾深爱汝,今天人两隔,吾岂能不悲伤矣。 吾与汝历经种种,吾从未忘记。汝曾言:“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然君食言矣。汝卒先吾而死,独留吾于世,别离之苦太痛。汝不能忘吾,吾亦不能忘汝。曾记那日烟雨朦胧,吾与汝撑着油纸伞,漫步回家路,冷风溜进吾衣袖,汝紧握吾之手,许吾今生今世,汝可曾记否? 吾何尝不欲与汝相守以死,天下之事我亦知一二,吾当时略知汝归之时些许不寻常。吾心忧,然不愿令汝忧吾之忧。吾今知汝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之因也。国若不在,家复何存。况吾爱汝甚。汝之决定,吾亦坚定。故吾忍悲生下腹中孩儿,是男,今已三岁。小儿牙牙学语,大儿望承父之志,报效天下。 现吾独处吾双栖之所,窗外疏梅未变,人已缺。吾以一壶浊酒,空对先时月。今距吾与汝别离已三年有余。愿汝与吾之儿能承汝之志,谅吾之私,吾诚不能忍吾与汝阴阳两隔不相见。若回当初汝离家之时,吾愿化作一滴雨,落汝肩头,伴汝左右,生死相随。今终要与汝再相见矣,吾真真不能忍受无汝之日。 汝未负天下,亦未负吾。吾爱汝,吾与汝相爱是缘,亦是命中最美之相见。吾今来陪汝,望汝不再松吾之手,许吾与汝生死相依,山无棱,天地合,乃感相绝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