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筛选信息,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体会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学习目标字词清单萌发ménɡ次第dì翩然piān孕育yùn农谚yàn海棠tánɡ悬殊xuán簌簌sù物候hòu刺槐huái连翘qiáo侵害qīnnì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花香鸟语zhǎnɡ草长莺飞zài风雪载途 shuāi衰草连天词语释义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次第依次。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文体知识观察本单元的课文标题,它们都属于 。说明文说明文定义类别语言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分为 和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具有 。有的简明平实,有的生动形象。说明顺序主要有 、 、 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________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引用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准确性事理说明文文体知识回忆我们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的课文,比较:和本单元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态、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说明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解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对象往往是抽象的事理,解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 。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红接课前导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看图猜诗作者名片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气象学之父”。竺可桢是我国物候学、气象学的奠基人,为物候、气象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率领团队,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38年间从未间断。识·说明对象物候物候学物候:草木枯荣、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候学: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阅读1-3段,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解释它们的概念。识·说明对象本文初发布于《科学大众》杂志,原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比较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更好。“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又仿佛大自然能开口说话,生动形象,新颖有趣。以此做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理·说明思路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的?第1段:列举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变迁的景象。作者通过由事实到知识的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第2段:引出自然现象与农事的关系。第3段:正式提出“物候”与“物候学”的科学术语。逻辑顺序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引出、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理·说明思路试梳理全文的说明思路。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第一部分:1-3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第四部分:11-12段描述现象做出解释推究原因阐明意义全文是按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________ 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逻辑顺序解·物候奥秘阅读4-5段,概括: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①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事活动中,简便易掌握,且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损失。早早晚晚解·物候奥秘阅读6-10段,依次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原因有哪些?①②④③解·物候奥秘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原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即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此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更易于读者接受。解·物候奥秘试判断下列四组图片中影响物候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海南的桃花(2月底)北京的桃花(4月初)山脚的油菜花(3月)山顶的油菜花(5月)古代大雁南飞(8月)现在大雁南飞(9月)黑龙江水稻9月下旬成熟新疆水稻10月中旬成熟纬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经度解·物候奥秘阅读11-12段,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它们说明的顺序能否颠倒?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不能。“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方法点拨1.举例子——具体、明晰、真实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2.引用——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能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引用故事,能使文章具有趣味性。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方法点拨3.作比较——鲜明、突出、具体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4.列数字——准确、严谨、具体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5.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方法点拨7.摹状貌——更形象、具体作用: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详尽、生动。8/9.下定义/作诠释——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通俗易懂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概念能够更加明白、理解。6.分类别——条理、层次清晰,直观明了作用: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开始歌唱”这三个例子,具体地说明物候对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得说明更具说服力、更加通俗易懂。举例子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引用农谚,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趣味性。引用...................农谚中的句子,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举例子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使说明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打比方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4)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作比较物候观测气象观测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物候观测使用的“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相较于精细复杂的气象仪器,物候观测的对象——生物,要更为灵敏、复杂多变。这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析·说明方法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严谨性。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7)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8)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说明经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举例子作比较析·说明方法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9)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法,准确简明地介绍了“逆温层”这一概念。下定义(10)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说明古今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又一因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品·说明语言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限制性词语)进行分析。②限定 的: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渐渐等。限定 的: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表示 的:大约、可能、左右等。限定 的:之一、多、有余、很少等。限定 的: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表 的词语:一般、通常、往往、常常、总是、有时等。③根据句子内容和答题模式分析。如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时间程度估计推测数量范围频率方法点拨品·说明语言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②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品·说明语言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③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不能删掉。“一定”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科学性。不能删掉。“平均”一词表示范围,说明了文中所述的提早日期是十年的统筹情况,并非专指某一年。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④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 ●品·说明语言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②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运用拟人修辞,语言生动活泼。多用说明方法,语言严谨科学。第一段文字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候现象,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也起到在开篇引起共鸣、吸引兴趣的作用;第二段文字是为了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这是人们难以察觉或理解的,必须用数字说话,清晰展现结论,说服读者,故用科学性语言。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品·说明语言启示——说明文的语言或准确、或生动,其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运用得当,能使文章相得益彰。《大自然的语言》正是一篇出色的科学小品文。作者以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其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但同时又可以用文学笔法来写,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竺可桢从小就喜欢观察大自然,还总爱问为什么,不搞清事情的真相,决不罢休。这为他日后成为研究大自然的专家奠定了基础。他从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后来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也仍然坚持,从未间断过。天气阴晴,风力风向,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多年来,竺可桢一直坚持每天观察气象,并亲手记录下来。悟·人物精神学完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竺可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竺可桢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每天上班要穿过北海公园。他拒绝了中国科学院安排的小车,不管多恶劣的天气,他都坚持步行穿过公园。柳絮飘飞了,水面结冰了,燕子归来了,丁香花开了……大自然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竺可桢的眼睛。就这样坚持不懈地记录了几十年,这些记录成了研究气象的宝贵资料。这样的日记,竺可桢一生记了厚厚几十本。悟·人物精神学完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竺可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勤奋好学、热爱科学、严谨细致、学识渊博、坚持不懈、有责任感……1937年,正值家国危难之际,竺可桢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作《科学的民族复兴》。他在书中强调,只有让民众,特别是年轻学生培养一种科学精神,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什么是“科学精神”呢?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的“求是”精神。悟·人物精神学完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竺可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及“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文。作者竺可桢运用生动典雅而又准确严谨的语言,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物候和物候学的有关知识,还学会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科学家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拥有善于观察与探索的眼睛,“大自然的语言”便会萦绕在我们耳畔,处处存在。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描述物候现象(1-3)阐述研究意义(11-12)作出科学解释(4-5)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6-10)描述现象做出解释推究原因阐明意义现象本质逻辑顺序拓展探究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你能否用课本中的知识,解释古诗词中的物候现象?春风为什么吹不到“玉门关”呢?经度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春风”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吹向大陆。玉门关在甘肃西部,由于其与海洋间的跨度太大,中间又有山脉阻隔,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玉门关气候干燥、降水少,从而植被稀少,哪有杨柳可种,哪有春意抵达。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拓展探究仿照示例,选择下列一首诗,试解释其蕴含的物候事理。《玉兰和红杏》郭沫若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拓展探究仿照示例,选择下列一首诗,试解释其蕴含的物候事理。《玉兰和红杏》郭沫若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广州在南方,北京在北方,北京比广州的纬度高,所以春天来得晚,玉兰花开的也就晚。[注] 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拓展探究仿照示例,选择下列一首诗,试解释其蕴含的物候事理。这首诗说明了影响物候的两个因素——经度的差异和高下的差异。两者相结合,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译]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拓展探究仿照示例,选择下列一首诗,试解释其蕴含的物候事理。这是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大林寺位于庐山,海拔约1000米,因此气温比山下平原低6℃左右。这种气温差异导致山上的植物生长周期延迟,桃树的开花时间也因此推迟,形成了“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景象。这也是文中所说的,“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译]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