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第二课时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第二课时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2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区域认知)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图,分析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1
2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类型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3
目标一 海岸地貌
目标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1. 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蚀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图 多佛白崖(英国)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海蚀平台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
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图 小台湾海蚀平台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海蚀柱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基岩保留下来
图 海蚀柱形成示意图
图 埃特雷塔海岸(法国)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2)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岸地貌
3.海岸地貌示意图
海岸类型
(1)按海岸成因可将海岸分为侵蚀型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
(2)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3)按陆地地貌,可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图 中国的海岸地貌
判断
(1)滨海地带的沙滩、泥滩主要是由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2)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柱和喀斯特地貌都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3)海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表现明显。( )
(4)海积地貌的形成动力只有海浪。( )

×

×
导 思
材料一 十二使徒岩位于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因为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人们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为之命名。
材料二 沙滩是我国旅游的圣地,如三亚沙滩、乳山白沙滩等。沙滩也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游玩嬉戏的场所。
1.[区域认知]十二使徒岩的形成受到哪种力的作用?
答案 海浪侵蚀作用。
2.[综合思维]十二使徒岩会不会一直存在?
答案 不会一直存在。十二使徒岩受海浪侵蚀作用,会不断缩小,崩坍。但海浪的侵蚀作用也可能会形成新的酷似岩石。
3.[区域认知]沙滩是哪种作用形成的?
答案 海水沉积作用。
4.[人地协调观]沙滩乱堆乱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破坏沙滩生态和旅游环境等。
导 练
右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貌为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2.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流水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流水地貌、海蚀地貌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堆积形成的沙滩。
(2022·贵州毕节期末)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
C.风力堆积 D.海水堆积

读图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D正确。
4.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
C.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
D.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由于沙坝的阻隔,当海水涨潮时,海水超过坝顶,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沙坝高度不会增加,A错误;
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湖内,由于湖内的海水基本为静水,随着泥沙沉积,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B错误,C正确;
沙坝内侧有新的堆积体生成,面积增加,D错误。故选C。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1. 冰川
(1)概念: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类型: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3)分布及特点
图 南极冰川
图 天山冰川
冰川地貌
2. 冰川地貌
(1)类型和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图 冰川地貌景观示意图
冰川地貌
2. 冰川地貌
(1)类型和特点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图 冰川地貌景观示意图
冰川地貌
2. 冰川地貌
(1)类型和特点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
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图 冰川地貌景观示意图
冰川地貌
2. 冰川地貌
(1)类型和特点
冰川槽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
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图 冰川地貌景观示意图
冰川地貌
2. 冰川地貌
(2)分布: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3)意义: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峡湾等冰川地貌遗迹,这些遗迹成为研究环境演变的依据。
世界著名的冰川地貌
(1)峡湾:冰川作用,崖壁陡峭,曲折幽深,如挪威峡湾海岸。
(2)冰蚀湖:阿尔卑斯山两侧的湖泊、芬兰湖、北美五大湖。
思考
分析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冰川侵蚀形成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谷地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导 练
(2022·河南信阳期末)下图为卫星拍摄的格陵兰岛首府努克附近的一条峡谷。据此完成1~2题。
1.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该峡谷位于格陵兰岛,纬度高,且从图中信息可知,峡谷内有冰川分布,所以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该峡谷
A.横剖面呈U形 B.横剖面呈V形
C.上游窄下游宽 D.纵剖面起伏小

由于冰川的挖掘和锉磨作用,谷地变直并加深、加宽,谷壁变陡,谷底变平,横剖面变为U形,A正确,B错误;
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纵剖面起伏较大,上下游宽度差异不大,C、D错误。所以选A。
(2022·湖南常德市期末)右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3~5题。
3.②表示的地貌名称是
A.角峰 B.冰斗
C.U形谷 D.刃脊

读图可知,①为角峰;
②是三面环以峭壁、呈围椅状的洼地,为冰斗;
③为U形谷;
④为刃脊。故答案为B。
4.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结合所学知识,峡湾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刨蚀作用,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沿产生冰坎,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形成了峡湾。由上题可知,③为U形谷。故答案为C。
5.最典型的峡湾地貌分布于
A.非洲海岸 B.欧洲海岸
C.亚洲东海岸 D.美洲西海岸

欧洲西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半岛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是世界最典型的峡湾地貌分布区,故B正确。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