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下学期 3 月份生物学月考试卷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共 54 分)、第Ⅱ非卷非选择题(共 46 分)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54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 1 为内分泌细胞,则其可能会分泌胰液
B. 兴奋可在细胞 2 和细胞 3 之间进行双向传递
C. 若细胞 4 能裂解靶细胞,则细胞因子主要由其分泌
D. 细胞 2、细胞 3 和靶细胞可能会共同参与体温调节
2.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 1 中①②③④表示神
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刺激①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B. 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 2 所示
C. 若增加培养液中 Na+的浓度,图 2 的峰值会减小
D. 若将阻断 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
3.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
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③过程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血糖降
低”过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 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4. 肿瘤细胞会通过表面的 PD-L1 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结合,从而避免触发免疫反应。CAR 是一种能特异
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的嵌合受体,将 CAR 插到 T 细胞膜上,获得的 CAR-T 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
可分泌颗粒酶,同时 mTOR 磷酸化可促进 CAR-T 细胞的增殖,从而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CAR-T 细胞分泌的颗粒酶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B. PD-L1 和 PD-1 的结合可以促进 PI3K 磷酸化
C. NF-KB 进入细胞核内可促进颗粒酶基因的表达
D. PI3K 磷酸化可促进更多葡萄糖进入 CAR-T 细胞
5 人体在应对紧张、焦灼等不良情绪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长期不良情绪的积累会导致机体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海马体积缩小、GC 含量过多等,引发抑郁症。五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由色氨
酸转化而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短期不良情绪会使机体 GC 含量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
B. 与健康人相比,抑郁症患者体内五羟色胺合成量较低
C. 抑郁症患者体内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对 GC 敏感性增强
D. 海马体积缩小加剧了抑郁症患者体内的 GC 含量升高
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种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蛋白复合体
B.年轮的形成和植物的春化作用都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C.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光照决定的
D.茎的背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7.如图表示某种生物迁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2 时刻种群的数量为 t1 时刻的两倍
B. t1-t2 时间段,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C.若该生物为某种害虫,则应在 t1 时实施防治措施
D.若该生物为某种鱼类,在 t1 时捕捞利于持续高产
8.科研人员在某森林公园 20km2 的范围内对乌鸫种群密度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50 只乌鸫。标记物不影
响乌鸫的正常活动且同时可探测乌鸫的状态,现已探测到有 10 只被标记的个体在重捕前由于自然因素死亡,
但因该段时间内有乌鸫出生而使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第二次共捕获 400 只,有标记的 80 只,其中 5 只有标
记的个体因惊吓意外死亡。调查范围内乌鸫实际的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
A.11O 只/km2 A.112.5 只/km2 A.117 只/km2 A.12O 只/km2
9.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群落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中的一些爬行类动物以产生尿素的方式提高体内渗透压来适应缺水的环境
B. 热带雨林中的阴生植物茎细长、细胞壁薄、机械组织发达、叶绿体大颜色深
C. 由于一些鸟类的迁移和动物的冬眠等活动引起的群落外貌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D. 落叶阔叶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且藤本植物交错攀缘,甚至直达树冠
10.群落的β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其可用群落 a
和群落 b 独有的物种数之和与群落 a、b 物种数总和的比值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群落中物种在不同地段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若两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则其β多样性较低
D. 人类活动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甚至改变群落的优势种
11.对生态环境的中度干扰,可能会造成连续群落中出现断层,如森林中因大风、雷电造成的大树的倒塌,
可形成斑块大小不一的林窗,为草本、小树苗等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断层可在没有继续干扰的条件下逐渐
恢复原貌,也可能被周围群落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发展成为优势者,哪一种是优胜者完全取决于随
机因素,因此称为断层抽彩式竞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抽彩式竞争的产生需要存在能入侵、耐受断层环境并阻止后入侵者能力的物种
B. 在干扰形成的断层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 断层抽彩式竞争可能会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D. 群落断层的形成对生物进化无影响
12.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没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B. 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容易被淘汰
C. 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可能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D. 随着群落的演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可能变大,群落结构更复杂,资源利用更充分
13.图 1 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 2 为 D 种群中不同体长个体的食性占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 和 D 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 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 1.4cm 的 D 种群个体,一定时间内 A、B 种群数量会减少
C. 若 D 种群中所有个体体长均为 6.5cm,则该种群同化量增加 1kJ 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
10kJ
D. 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该食物网所有生物成分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4.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是
人工鱼塘中的顶级捕食者。某人工鱼塘中混入了一些黑鱼,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流经人工鱼塘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图甲中的 E
B. 图甲中 B1 可以表示生产者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
C. 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可用图乙中的 X 表示
D. 乌鳢捕食初级消费者后未同化部分的能量包含在图乙的 Z 中
15.我国政府承诺,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的排放总量等于吸
收总量)。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生物类型,
序号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CO2 及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往复
B. 图中 C、D 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C. 用图中数字即可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①=②+③+⑤+⑦
D. 为了实现碳中和,主要应增加①过程,减少⑤过程
16.某水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五种鱼体内汞和铅两种重金属的含量(ng g-1)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鱼的种类 甲 乙 丙 丁 戊
汞 17.8 61.9 70.4 117.0 112.0
铅 27.3 34.9 52.5 84.3 75.8
A. 在五种鱼中,戊所处营养级的总能量最多
B. 由表可推测,丁和戊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 汞、铅的循环过程和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似
D. 重金属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其扩散不具有全球性
17.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态学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其中包含了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B. “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该诗句只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分解者,其可将物质和能量传递给生产者
D.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
长的重要性
18.异檐花原产于美洲,其种子小而轻,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快速繁殖并成为优势种,有时还会抑制
本土植物的生长。某地在异檐花入侵前,该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异檐花入侵前,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状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
B. 异檐花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最可能呈现出“J”形增长
C. 异檐花入侵后,该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可能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 引入异檐花的专食性天敌来制约其蔓延,属于物理防治
第Ⅱ非卷非选择题(共 46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6 分。)
19.(每空 2 分,共 12 分)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
有的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这
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图 1 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图
中神经元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M 和 N 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的电表。请据
图回答:
(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多次分枝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 _____________。
(2)在 A 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M 的指针发生_____________(填“0”“1”“2”或“多”)次偏转,N 的
指针发生 _____________(填“0”“1”“2”或“多”)次偏转。
(3)图 2 为刺激 A 处后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示意图,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该过程 _____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4)德国科学家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 3),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
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
刺激 1 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 3×10-3s,刺激 2 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 2×10-3s,刺激
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13cm 和 10cm。坐骨神经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_____________ m/s。
20.(每空 2 分,共 12 分)下图中甲、乙、丙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甲曲线图表示同一种群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乙曲线图表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曲线图属于_____________模型。
(2)甲、乙坐标曲线中 K 值为环境容纳量,即 。为了绘制乙坐
标曲线,可采取 法,利用 进行计数,每天定时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调查。
(3)若甲中曲线Ⅰ对应丙中 0~5 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则丙中的λ表示 ;
甲中曲线Ⅱ与丙曲线不能表示同一种群数量变化,原因是

21.(每空 2 分,共 10 分) “烟草稻鱼鸭共养、烟稻轮作”是一种结合了烟草种植、水稻种植以及鱼类养殖
的农业模式。产业园在烟叶采收后,立即开展水稻种植,并引入稻花鱼循环养殖和鸭子放养等生态养殖方
式,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稻花鱼循环养殖采用天然生态的方式,鱼苗投放后,
在稻田的自然环境中生长,以稻田中的浮游植物、稻花和
害虫为食。在该生态系统中,稻花鱼处于第____________ 营
养级。要研究稻花鱼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
(2)从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鱼、鸭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该系统稻鱼鸭共养时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均代表能量值,其中(a2、b3、d1、d2 表示同化
量)。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_______×100%(用图中字母表示)。
22.(每空 2 分,共 12 分)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雨季时种群密度大幅增加。探究降水量影
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对草原鼠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实验对象开展了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围栏用钢板构成,铁丝网封顶),将
相同体重的田鼠幼鼠置于不同样地中,5 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 1、图 2 所示。
①由图 1 可知,______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的增加有利于个体越冬存活、性成熟提前,
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②由图 2 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______生长,从而改变了其在田鼠食谱中的比例。
(2)进一步研究发现,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
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的菌群比例也显著增加。综合上述研究,请
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
A.田鼠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比例改变 B.田鼠食谱中不同植物的比例改变
C.田鼠获得的能源物质增加 D.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改变
降雨量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重增加→种群密度增加
(3)若要验证菌群比例变化与田鼠体重变化的因果关系,请从①~③中选择合适的田鼠作为菌群的供体和
受体,设计两组菌群移植实验,写出相应的供受体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增加降水组田鼠 ②半干旱组田鼠 ③抗生素处理的“无菌鼠”
供受体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下学期 3 月份生物学月考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54 分
1-5DBDBC 6-10BAACC 11-15 DBCBB 16-18B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6 分。
19. (每空 2 分,共 12 分)
(1)突触小体
(2)2 多
(3)Na+内流 不需要
(4) 30
20.(每空 2 分,共 12 分)
(1) 数学
(2) 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抽样检测 血细胞计数板
(3)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种群数量的倍数
甲中曲线Ⅱ表示的是 S 形增长,而丙曲线在 5 年前是 J 形增长,10-20 年之间种群数量在减
少,20-25 年之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21.(每空 2 分,共 10 分)
(1) 二、三 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 鱼、鸭捕食水稻的天敌和竞争者,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
(3) a3 b3/(a2+d1) 或 b3/(b1+b2+b3+d1)
22.(每空 2 分,共 12 分)
(1)①增加降水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羊草
(2)D B A C(共 2 分)
(3)①③和②③ ①③组田鼠体重增幅比②③组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