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阶段性检测试卷1.(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封建庄园中,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和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答案】正确【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中,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和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由此可知,本题描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西欧庄园,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2.(2024九上·金华月考)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答案】错误【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把欧洲启蒙运动推行高潮,深刻地解放了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启蒙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3.(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4.(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秘鲁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答案】正确【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2024年11月13,中国领导人将出席在秘鲁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5.(2024九上·金华月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因为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答案】错误【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因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题文中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观点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6.(2024九上·金华月考)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其确立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答案】错误【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所以题文观点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7.(2024九上·金华月考)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答案】正确【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所以题文观点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2024九上·金华月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答案】错误【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所以题文观点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9.(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答案】A【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据题干“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结合所学可知, 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体育运动者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 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和美丽的肌体都可成为雕刻家最理想的模特儿,由此表明古希腊运动会促进了艺术发展,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运动与艺术的关系,没有体现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运动与艺术的关系,没有体现政治分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运动与艺术的关系,没有涉及和平理念,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古希腊运动会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2024九上·金华月考)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 )A.科技的发展 B.文化的兴盛 C.社会的转型 D.制度的革新【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延揽翻译人才,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译为阿拉伯文,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兴盛,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科技发展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没有体现出社会的转型,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没有涉及制度的革新,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11.(2024九上·金华月考)“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首先是威廉和玛丽,接着是玛丽的妹妹安妮,他们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民众获得完全平等 B.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C.贵族维护封建专制 D.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答案】D【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威廉、玛丽和安妮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与国王的关系,“民众获得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英国王权受到限制,体现不出“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排除B项。材料表明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民主政治取代了贵族封建专制,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2024九上·金华月考)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这体现了拿破仑( )A.维护封建专制 B.坚守共和政体C.重视法制建设 D.对抗反法联盟【答案】C【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整理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巩固革命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法国民法典,材料描述了“拿破仑直接主持了55次民法典讨论会”,表明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维护封建专制”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未涉及坚守共和政体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未涉及对抗反法联盟的信息,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拿破仑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拿破仑帝国的相关史实。13.(2024九上·金华月考)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可知,材料描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欧美地区的传播和发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选D项。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与《共产党宣言》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未反映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迅速没落”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4.(2024九上·金华月考)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图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达尔文的物种研究【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图”可知,图片体现了蹲踞式跳远的发力点和运动轨迹运行图示,说明人在跳远时,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落回地面,体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牛顿的力学理论,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牛顿力学理论,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牛顿力学理论,与爱迪生发明电灯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牛顿力学理论,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进化,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牛顿的力学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牛顿力学理论的相关史实。15.(2024九上·金华月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领土不断扩张,但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而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双方针锋相对的一个重要矛盾点,随着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故选B项。18 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发展,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的近代化改革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南北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6.(2024九上·金华月考)观察下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⑥【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集团,与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其中“三国协约”对约图中的③⑤⑥,“三国同盟”对应图中的 ①②④,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协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17.(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一时期,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这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可知,苏俄允许开办私人工厂,进行商业经营,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等,故选D项。三年内战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18.(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简介。这两部电影都( )时间 电影名称 主要内容1921年 《虔诚的维杜罗》 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1943年 《命运》 “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A.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C.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歌颂了“万隆精神”【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干“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可知,《虔诚的维杜罗》反映了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命运》对比了“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反映了印度人民改变现状、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故选A项。印度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与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不符合,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相符合,排除C项。1955年万隆会议形成“万隆精神”,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4九上·金华月考)学校谈古论今社团围绕“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开展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他们探究的是( )领域 相关资料政策 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科技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活 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慧城市A.从国际组织看世界开放性 B.从跨国公司看经济全球化C.从创新驱动看社会信息化 D.从区域特色看文化多样性【答案】C【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分析材料,找到关键信息:“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成就,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所以C正确。A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开放性和国际组织的相关信息,应排除。B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信息。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化的相关信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的特点的认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发展的世,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20.(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2019-2023年F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的统计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①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④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随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而缩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解析】【分析】分析干材料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可知,2019-2023年F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为正值,实现了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在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所以①③正确。② 错误,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有波动,不能得出增速加快的结论。④ 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统计图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的认识,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1.(2024九上·金华月考)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本届航展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在航展上中国不仅购入其他国家的优秀产品,也同时展示、推介和销售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先进装备,收获海外订单,具备了与其他同类国际先进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珠海航展的成功举办( )①充分展示了创新型强国的水平高度②表明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为世界航天工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④证明了知识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这说明海航展的成功举办为世界航天工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中国不仅购入其他国家的优秀产品,也同时展示、推介和销售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先进装备,收获海外订单,这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②③正确。①观点错误,我国是创新型国家,但还不是创新强国。④观点错误,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和中国发展坚持合作共赢的认识,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2024九上·金华月考)近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该剧由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打造了“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的文化生活新样本。据此完成问题。22.该剧讲述在大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该剧出圈的原因是( )①继承革命文化、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②激发人们对祖国辽阔疆域、壮美山河的自豪感③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展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之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打卡阿勒泰”成为2024年最火的旅游计划之一。将“网红”变“长红”,当地政府应( )A.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B.加强监管,切实履行好监察权C.根据供求现状,任由物价上涨 D.公正司法,打击非法经营商家【答案】22.D23.A【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法治政府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2.《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该剧由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 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剧讲述在大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展现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之美 。 该剧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这激发了人们对祖国辽阔疆域、壮美山河的自豪感,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文化的内容。故答案为:D。23.“打卡阿勒泰”成为2024年最火的旅游计划之一,为此,让 阿勒泰 从“网红”变“长红”,当地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所以A正确。B错误,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C错误,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能任由物价上涨。D错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打击非法经营商家 。故答案为:A。24.(2024九上·金华月考)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某市中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选修课程。下表是某校课程安排(节选)。其中,周一和周四的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课程 书法、国画 蔬菜种植、手工编织 合唱、管弦乐演奏 越剧、太极拳 剪纸、家电维修A.传承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B.增强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C.培育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D.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运动习惯【答案】A【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周一和周四的课程内容涉及 书法、国画和越剧、太极拳 等传统文化,因此这些课程旨在引导学生 传承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所以A正确。B错误,周一和周四的课程没有涉及劳动的内容。C错误,周一和周四的课程没有涉及音乐素养的培育。D错误,周一和周四的课程与 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运动习惯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5.(2024九上·金华月考)九年级(1)班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置学习活动中,准备了以下素材,其中与学习主题匹配的是( )①《南湖红船》故事、《复兴之路》纪录片②《清明上河图》图片、《戊戌变法》史料③《强渡大渡河》画册、《焦裕禄》电影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南湖红船》故事、《复兴之路》纪录片、《强渡大渡河》画册、《焦裕禄》电影节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开国大典》油画,都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符合学习主题,所以 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清明上河图》图片、《戊戌变法》史料,反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党精神的主题不匹配,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6.(2024九上·金华月考)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图中的三个词条。这三个词条共同指向的大单元主题是( )◇延续文化血脉 ◇凝聚价值追求 ◇建设美丽中国A.富强与创新 B.民主与法治 C.文明与家园 D.和谐与梦想【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属于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美丽中国属于家园的内容,它们属于道德与法治课 中文明与家园的大单元内容,所以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大单元主题没有涉及文化血脉,价值追求和美丽中国的内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7.(2024九上·金华月考)图示法是我们学习概念知识的好帮手。下列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参与民主协商 ②社会主义民主形式B.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①邓小平理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①基本经济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关系可知,本题要求选出 ①包含 ②的两个概念,根据所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A不符合题意,民主协商属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B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爱国主义精神。C错误,邓小平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8.(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时事内容与解读相匹配的是( )选项 时事内容 解读①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叙利亚重燃战火 世界总趋势愈发紧张③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颁布 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④ 第七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 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颁布,这表明我国积极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所以①③正确。②错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叙利亚重燃战火 ,这只能说明世界局部战争的存在,但世界总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愈发紧张。④错误,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9.(2024九上·金华月考)美国人斯丹迪奇在《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一书中把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六种饮料作为搅动历史的主角,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丰富的历史图景,也体现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主角一】啤酒 【主角二】葡萄酒 【主角三】咖啡 【相关信息】啤酒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标志性饮品。在人类最早从事农业和大规模定居的两大地区,现存的早期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啤酒的记载。 葡萄酒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植入罗马人的基因中…葡萄酒是罗马军队的补给品,军队走到哪里,葡萄就种到哪里,酒就酿到哪里。罗马军人带着葡萄酒,对叙利亚发动战争,所得战争赔款之丰史无前例,罗马公民从此无需缴税。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葡萄的栽培种植技术被广泛传播于各方领土。 咖啡树最早产于东非,13世纪传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后咖啡粒从该地出口到欧洲各地。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的喜爱和推崇,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南美殖民地巴西…随着咖啡制作设备的日益改进,又能起到为疲惫产业工人提神醒脑的作用。咖啡与糖成为英国产业工人的经典饮食搭配。 ①…英国便希望用一些欧洲产品来交换…,可惜中国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它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碳酸饮料代表,它见证了美国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兴盛以及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1)请阅读【主角一二】,在A、B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A.啤酒最有可能见证了哪些古代文明的产生?B.请从不同角度对罗马帝国的扩张予以评价。(2)根据【主角三】,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咖啡广泛传播的原因。(3)请你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出另外两种饮料,并结合饮料①相关史实印证其搅动历史的发展。(4)综合上述信息,请你总结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答案】(1)A.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或B.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但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教会力量推动了咖啡的传播;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咖啡产量,扩大了咖啡销售市场。(3)①茶;②可乐。示例:茶,为抗议英国政府对茶叶征税,北美人民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4)世界文明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区域走向全球。【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A、B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如A:据材料【主角一】啤酒“在人类最早从事农业和大规模定居的两大地区,现存的早期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啤酒的记载”并结合所学可知,啤酒的记载最有可能见证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发展。B:据材料【主角二】葡萄酒“…葡萄酒是罗马军队的补给品,军队走到哪里,葡萄就种到哪里,酒就酿到哪里。罗马军人带着葡萄酒,对叙利亚发动战争…”可知,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但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原因:据材料【主角三】咖啡“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的喜爱和推崇,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并结合的学可知,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教会力量推动了咖啡的传播;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据材料【主角三】咖啡“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南美殖民地巴西…随着咖啡制作设备的日益改进,又能起到为疲惫产业工人提神醒脑的作用……”可知,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咖啡产量,扩大了咖啡销售市场。(3)饮料:据材料“…英国便希望用一些欧洲产品来交换…,可惜中国对此并不感兴趣”可知是茶;据材料“它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碳酸饮料代表,它见证了美国的崛起……”可知是可乐。史实:结合所学可知,1773年,为抗议英国政府对茶叶征税,北美人民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4)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明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区域走向全球。故答案为:(1)A: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但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教会力量推动了咖啡的传播;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咖啡产量,扩大了咖啡销售市场。(3)①茶;②可乐。示例:茶,为抗议英国政府对茶叶征税,北美人民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4)世界文明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区域走向全球。【点评】本题以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等饮料的传播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0.(2024九上·金华月考)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对手的崩溃与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改编自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趋势初现》材料三:(1)材料一中布什所说的是什么事件?材料反映了真正“击败美国”的是哪一因素?(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3)结合年代尺大事,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主题”,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支持)(2)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3)示例 观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世纪以来,世界大势发生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个新方案,得到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认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致力于经济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共建“一带一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行动、中国力量。综上所述,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1)事件:据材料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1971年10月25日”,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在联合国大力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斗争,是“击败美国”的关键因素。(2)原因: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综合国力提升;据材料二“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对手的崩溃与衰落”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原因:据材料二“美国的实力虽然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出现了“一超多强”,所以说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3)本题为观点论证试题。观点:依据题意,围绕“中国与世界主题”,拟定一个观点,据材料三“万隆会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12年,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个新方案,由此可提炼观点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论证:围绕所提取的观点,结合材料三信息,运用所学的基本史实,如“万隆会议”“海外维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展开分析阐述,言之成理即可。最后总结升华观点,强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故答案为:(1)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2)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3)观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世纪以来,世界大势发生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个新方案,得到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认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致力于经济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共建“一带一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行动、中国力量。综上所述,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史实。(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31.(2024九上·金华月考)九年级某班以“聚焦改革 用好法宝”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材料二: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这时立即搞社会保障,为什么 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渡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孙立平《罗斯福是怎么解决30年代大萧条的》载《中国改革》,2009年第7期材料三: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主题班会学习文件的过程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1)材料一二指向什么历史事件?这两次改革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个阶段?(2)请根据上述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华的疑问。(3)学史明智。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你对“当代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课题的认识。【答案】(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③是(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深化改革有利于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3)改革要重视改善民生;改革要弘扬创新精神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属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据材料二“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了帝国主义事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原因:据材料三“……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据材料三“大城市医疗交通之类的都比较完备而且发展越来越快,而乡镇的发展感觉比较慢”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据材料三“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是(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深化改革有利于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当代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重视改善民生;改革要弘扬创新精神等。故答案为:(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③是(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深化改革有利于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3)改革要重视改善民生;改革要弘扬创新精神等。【点评】本题以中外改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32.(2024九上·金华月考)邻里百态身边事,和谐社区你我他。(1)请补全镜头中两处 。(2)镜头一二反映的主题与和谐社区建设有何关系?请用图示回答这一问题,并阐述设计意图。【答案】(1)从道德角度补全标题,如友善、美德、爱等,只要合理、贴切,皆可给1分。善治(2)根据材料,从道德与法律两个角度提取主题词,分别与和谐社区构建关联,并进行合理阐述,言之成理即可。图示如后:。设计意图: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强化法律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1)镜头一中“温馨告示”和邻居们的暖心做法体现友善的美德,因此标题体现符合题意的美德即可。根据所学,法治要求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所以镜头二处可以填善治。(2)分析题干材料 镜头一二反映的美德和法治的内容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所以它们分别与和谐社区构建关联,设计的图示体现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建设和谐社会区需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发挥道德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 强化法律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法治的要求和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3.(2024九上·金华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安江横跨浙皖两省。2012年,浙皖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历时11年完成3轮试点,2023年6月开启第四轮试点。历程如下所示:2012年~2014年 2015年~2023年 2023年6月~首轮试点:上游安徽地区通过淘汰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加快产业转型等措施,从源头提高水质。 第二三轮试点:改进此前的不足,健全水质考核标准,提高资金补偿标准,减轻上游地区的整治压力。生态补偿机制助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价值逐步显现。 第四轮试点:共建“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推进从一水共护”到“一域共富”。材料二:新安江流域内某市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等有效做法,以“信用超市”为载体,推进村规民约积分制,鼓励农户参与治理,引领群众向上向善。(1)结合材料一所体现的新发展理念,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说明两地既要“一水共护”又要“一域共富”的依据。(2)结合该市村民自治的实践,简述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3)美丽家园需要你我共建。请对生活中的某一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要求:问题要真实、具体,建议要合理、可行。限30字以内。【答案】(1)“一水共护”的依据: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或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域共富”的依据: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或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①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②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民主素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④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等。(3)小区垃圾随意堆放。建议:增设分类垃圾桶,加强监督引导。【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一水共护”的依据可以从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等方面回答即可。“一域共富”的依据可以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 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鼓励农户参与治理,这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等有效做法,这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 发展基层民主等,据此组织答案。(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小区垃圾随意堆放。建议:增设分类垃圾桶,加强监督引导。【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 / 1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阶段性检测试卷1.(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封建庄园中,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和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2.(2024九上·金华月考)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3.(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4.(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秘鲁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5.(2024九上·金华月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因为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6.(2024九上·金华月考)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其确立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7.(2024九上·金华月考)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8.(2024九上·金华月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9.(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10.(2024九上·金华月考)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 )A.科技的发展 B.文化的兴盛 C.社会的转型 D.制度的革新11.(2024九上·金华月考)“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首先是威廉和玛丽,接着是玛丽的妹妹安妮,他们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民众获得完全平等 B.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C.贵族维护封建专制 D.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12.(2024九上·金华月考)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这体现了拿破仑( )A.维护封建专制 B.坚守共和政体C.重视法制建设 D.对抗反法联盟13.(2024九上·金华月考)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14.(2024九上·金华月考)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图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达尔文的物种研究15.(2024九上·金华月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16.(2024九上·金华月考)观察下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⑥17.(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一时期,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这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18.(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简介。这两部电影都( )时间 电影名称 主要内容1921年 《虔诚的维杜罗》 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1943年 《命运》 “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A.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C.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歌颂了“万隆精神”19.(2024九上·金华月考)学校谈古论今社团围绕“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开展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他们探究的是( )领域 相关资料政策 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科技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活 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慧城市A.从国际组织看世界开放性 B.从跨国公司看经济全球化C.从创新驱动看社会信息化 D.从区域特色看文化多样性20.(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2019-2023年F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的统计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①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④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随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而缩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2024九上·金华月考)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本届航展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在航展上中国不仅购入其他国家的优秀产品,也同时展示、推介和销售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先进装备,收获海外订单,具备了与其他同类国际先进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珠海航展的成功举办( )①充分展示了创新型强国的水平高度②表明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为世界航天工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④证明了知识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24九上·金华月考)近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该剧由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打造了“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的文化生活新样本。据此完成问题。22.该剧讲述在大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该剧出圈的原因是( )①继承革命文化、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②激发人们对祖国辽阔疆域、壮美山河的自豪感③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展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之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打卡阿勒泰”成为2024年最火的旅游计划之一。将“网红”变“长红”,当地政府应( )A.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B.加强监管,切实履行好监察权C.根据供求现状,任由物价上涨 D.公正司法,打击非法经营商家24.(2024九上·金华月考)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某市中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选修课程。下表是某校课程安排(节选)。其中,周一和周四的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课程 书法、国画 蔬菜种植、手工编织 合唱、管弦乐演奏 越剧、太极拳 剪纸、家电维修A.传承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B.增强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C.培育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D.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运动习惯25.(2024九上·金华月考)九年级(1)班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置学习活动中,准备了以下素材,其中与学习主题匹配的是( )①《南湖红船》故事、《复兴之路》纪录片②《清明上河图》图片、《戊戌变法》史料③《强渡大渡河》画册、《焦裕禄》电影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2024九上·金华月考)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图中的三个词条。这三个词条共同指向的大单元主题是( )◇延续文化血脉 ◇凝聚价值追求 ◇建设美丽中国A.富强与创新 B.民主与法治 C.文明与家园 D.和谐与梦想27.(2024九上·金华月考)图示法是我们学习概念知识的好帮手。下列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参与民主协商 ②社会主义民主形式B.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①邓小平理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①基本经济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时事内容与解读相匹配的是( )选项 时事内容 解读①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叙利亚重燃战火 世界总趋势愈发紧张③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颁布 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④ 第七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 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2024九上·金华月考)美国人斯丹迪奇在《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一书中把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六种饮料作为搅动历史的主角,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丰富的历史图景,也体现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主角一】啤酒 【主角二】葡萄酒 【主角三】咖啡 【相关信息】啤酒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标志性饮品。在人类最早从事农业和大规模定居的两大地区,现存的早期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啤酒的记载。 葡萄酒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植入罗马人的基因中…葡萄酒是罗马军队的补给品,军队走到哪里,葡萄就种到哪里,酒就酿到哪里。罗马军人带着葡萄酒,对叙利亚发动战争,所得战争赔款之丰史无前例,罗马公民从此无需缴税。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葡萄的栽培种植技术被广泛传播于各方领土。 咖啡树最早产于东非,13世纪传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后咖啡粒从该地出口到欧洲各地。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的喜爱和推崇,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南美殖民地巴西…随着咖啡制作设备的日益改进,又能起到为疲惫产业工人提神醒脑的作用。咖啡与糖成为英国产业工人的经典饮食搭配。 ①…英国便希望用一些欧洲产品来交换…,可惜中国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它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碳酸饮料代表,它见证了美国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兴盛以及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1)请阅读【主角一二】,在A、B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A.啤酒最有可能见证了哪些古代文明的产生?B.请从不同角度对罗马帝国的扩张予以评价。(2)根据【主角三】,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咖啡广泛传播的原因。(3)请你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出另外两种饮料,并结合饮料①相关史实印证其搅动历史的发展。(4)综合上述信息,请你总结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30.(2024九上·金华月考)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对手的崩溃与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改编自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趋势初现》材料三:(1)材料一中布什所说的是什么事件?材料反映了真正“击败美国”的是哪一因素?(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3)结合年代尺大事,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主题”,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1.(2024九上·金华月考)九年级某班以“聚焦改革 用好法宝”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材料二: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这时立即搞社会保障,为什么 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渡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孙立平《罗斯福是怎么解决30年代大萧条的》载《中国改革》,2009年第7期材料三: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主题班会学习文件的过程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1)材料一二指向什么历史事件?这两次改革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个阶段?(2)请根据上述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华的疑问。(3)学史明智。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你对“当代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课题的认识。32.(2024九上·金华月考)邻里百态身边事,和谐社区你我他。(1)请补全镜头中两处 。(2)镜头一二反映的主题与和谐社区建设有何关系?请用图示回答这一问题,并阐述设计意图。33.(2024九上·金华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安江横跨浙皖两省。2012年,浙皖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历时11年完成3轮试点,2023年6月开启第四轮试点。历程如下所示:2012年~2014年 2015年~2023年 2023年6月~首轮试点:上游安徽地区通过淘汰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加快产业转型等措施,从源头提高水质。 第二三轮试点:改进此前的不足,健全水质考核标准,提高资金补偿标准,减轻上游地区的整治压力。生态补偿机制助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价值逐步显现。 第四轮试点:共建“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推进从一水共护”到“一域共富”。材料二:新安江流域内某市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等有效做法,以“信用超市”为载体,推进村规民约积分制,鼓励农户参与治理,引领群众向上向善。(1)结合材料一所体现的新发展理念,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说明两地既要“一水共护”又要“一域共富”的依据。(2)结合该市村民自治的实践,简述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3)美丽家园需要你我共建。请对生活中的某一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要求:问题要真实、具体,建议要合理、可行。限30字以内。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中,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和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由此可知,本题描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西欧庄园,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2.【答案】错误【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把欧洲启蒙运动推行高潮,深刻地解放了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启蒙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3.【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4.【答案】正确【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2024年11月13,中国领导人将出席在秘鲁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5.【答案】错误【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因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题文中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观点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6.【答案】错误【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所以题文观点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7.【答案】正确【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所以题文观点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答案】错误【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所以题文观点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9.【答案】A【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据题干“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结合所学可知, 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体育运动者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 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和美丽的肌体都可成为雕刻家最理想的模特儿,由此表明古希腊运动会促进了艺术发展,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运动与艺术的关系,没有体现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运动与艺术的关系,没有体现政治分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运动与艺术的关系,没有涉及和平理念,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古希腊运动会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延揽翻译人才,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译为阿拉伯文,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兴盛,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科技发展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没有体现出社会的转型,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没有涉及制度的革新,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11.【答案】D【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威廉、玛丽和安妮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与国王的关系,“民众获得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英国王权受到限制,体现不出“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排除B项。材料表明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民主政治取代了贵族封建专制,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答案】C【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整理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巩固革命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法国民法典,材料描述了“拿破仑直接主持了55次民法典讨论会”,表明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维护封建专制”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未涉及坚守共和政体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未涉及对抗反法联盟的信息,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拿破仑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拿破仑帝国的相关史实。13.【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可知,材料描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欧美地区的传播和发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选D项。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与《共产党宣言》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未反映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迅速没落”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4.【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图”可知,图片体现了蹲踞式跳远的发力点和运动轨迹运行图示,说明人在跳远时,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落回地面,体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牛顿的力学理论,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牛顿力学理论,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牛顿力学理论,与爱迪生发明电灯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牛顿力学理论,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进化,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牛顿的力学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牛顿力学理论的相关史实。15.【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领土不断扩张,但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而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双方针锋相对的一个重要矛盾点,随着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故选B项。18 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发展,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的近代化改革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南北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6.【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集团,与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其中“三国协约”对约图中的③⑤⑥,“三国同盟”对应图中的 ①②④,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协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17.【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可知,苏俄允许开办私人工厂,进行商业经营,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等,故选D项。三年内战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18.【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干“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可知,《虔诚的维杜罗》反映了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命运》对比了“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反映了印度人民改变现状、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故选A项。印度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与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不符合,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相符合,排除C项。1955年万隆会议形成“万隆精神”,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答案】C【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分析材料,找到关键信息:“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成就,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所以C正确。A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开放性和国际组织的相关信息,应排除。B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信息。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化的相关信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的特点的认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发展的世,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20.【答案】B【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解析】【分析】分析干材料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可知,2019-2023年F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为正值,实现了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在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所以①③正确。② 错误,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有波动,不能得出增速加快的结论。④ 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统计图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的认识,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1.【答案】C【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这说明海航展的成功举办为世界航天工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中国不仅购入其他国家的优秀产品,也同时展示、推介和销售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先进装备,收获海外订单,这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②③正确。①观点错误,我国是创新型国家,但还不是创新强国。④观点错误,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和中国发展坚持合作共赢的认识,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答案】22.D23.A【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法治政府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2.《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该剧由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 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剧讲述在大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展现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之美 。 该剧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这激发了人们对祖国辽阔疆域、壮美山河的自豪感,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文化的内容。故答案为:D。23.“打卡阿勒泰”成为2024年最火的旅游计划之一,为此,让 阿勒泰 从“网红”变“长红”,当地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所以A正确。B错误,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C错误,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能任由物价上涨。D错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打击非法经营商家 。故答案为:A。24.【答案】A【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周一和周四的课程内容涉及 书法、国画和越剧、太极拳 等传统文化,因此这些课程旨在引导学生 传承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所以A正确。B错误,周一和周四的课程没有涉及劳动的内容。C错误,周一和周四的课程没有涉及音乐素养的培育。D错误,周一和周四的课程与 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运动习惯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5.【答案】C【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南湖红船》故事、《复兴之路》纪录片、《强渡大渡河》画册、《焦裕禄》电影节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开国大典》油画,都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符合学习主题,所以 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清明上河图》图片、《戊戌变法》史料,反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党精神的主题不匹配,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6.【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属于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美丽中国属于家园的内容,它们属于道德与法治课 中文明与家园的大单元内容,所以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大单元主题没有涉及文化血脉,价值追求和美丽中国的内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7.【答案】D【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关系可知,本题要求选出 ①包含 ②的两个概念,根据所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A不符合题意,民主协商属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B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爱国主义精神。C错误,邓小平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8.【答案】B【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颁布,这表明我国积极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所以①③正确。②错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叙利亚重燃战火 ,这只能说明世界局部战争的存在,但世界总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愈发紧张。④错误,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9.【答案】(1)A.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或B.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但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教会力量推动了咖啡的传播;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咖啡产量,扩大了咖啡销售市场。(3)①茶;②可乐。示例:茶,为抗议英国政府对茶叶征税,北美人民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4)世界文明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区域走向全球。【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A、B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如A:据材料【主角一】啤酒“在人类最早从事农业和大规模定居的两大地区,现存的早期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啤酒的记载”并结合所学可知,啤酒的记载最有可能见证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发展。B:据材料【主角二】葡萄酒“…葡萄酒是罗马军队的补给品,军队走到哪里,葡萄就种到哪里,酒就酿到哪里。罗马军人带着葡萄酒,对叙利亚发动战争…”可知,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但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原因:据材料【主角三】咖啡“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的喜爱和推崇,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并结合的学可知,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教会力量推动了咖啡的传播;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据材料【主角三】咖啡“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南美殖民地巴西…随着咖啡制作设备的日益改进,又能起到为疲惫产业工人提神醒脑的作用……”可知,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咖啡产量,扩大了咖啡销售市场。(3)饮料:据材料“…英国便希望用一些欧洲产品来交换…,可惜中国对此并不感兴趣”可知是茶;据材料“它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碳酸饮料代表,它见证了美国的崛起……”可知是可乐。史实:结合所学可知,1773年,为抗议英国政府对茶叶征税,北美人民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4)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明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区域走向全球。故答案为:(1)A: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但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教会力量推动了咖啡的传播;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咖啡产量,扩大了咖啡销售市场。(3)①茶;②可乐。示例:茶,为抗议英国政府对茶叶征税,北美人民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4)世界文明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区域走向全球。【点评】本题以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等饮料的传播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0.【答案】(1)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支持)(2)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3)示例 观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世纪以来,世界大势发生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个新方案,得到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认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致力于经济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共建“一带一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行动、中国力量。综上所述,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1)事件:据材料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1971年10月25日”,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在联合国大力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斗争,是“击败美国”的关键因素。(2)原因: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综合国力提升;据材料二“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对手的崩溃与衰落”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原因:据材料二“美国的实力虽然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出现了“一超多强”,所以说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3)本题为观点论证试题。观点:依据题意,围绕“中国与世界主题”,拟定一个观点,据材料三“万隆会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12年,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个新方案,由此可提炼观点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论证:围绕所提取的观点,结合材料三信息,运用所学的基本史实,如“万隆会议”“海外维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展开分析阐述,言之成理即可。最后总结升华观点,强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故答案为:(1)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2)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3)观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世纪以来,世界大势发生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个新方案,得到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认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致力于经济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共建“一带一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行动、中国力量。综上所述,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史实。(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31.【答案】(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③是(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深化改革有利于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3)改革要重视改善民生;改革要弘扬创新精神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属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据材料二“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了帝国主义事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原因:据材料三“……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据材料三“大城市医疗交通之类的都比较完备而且发展越来越快,而乡镇的发展感觉比较慢”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据材料三“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是(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深化改革有利于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当代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重视改善民生;改革要弘扬创新精神等。故答案为:(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③是(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深化改革有利于激活创新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3)改革要重视改善民生;改革要弘扬创新精神等。【点评】本题以中外改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32.【答案】(1)从道德角度补全标题,如友善、美德、爱等,只要合理、贴切,皆可给1分。善治(2)根据材料,从道德与法律两个角度提取主题词,分别与和谐社区构建关联,并进行合理阐述,言之成理即可。图示如后:。设计意图: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强化法律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1)镜头一中“温馨告示”和邻居们的暖心做法体现友善的美德,因此标题体现符合题意的美德即可。根据所学,法治要求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所以镜头二处可以填善治。(2)分析题干材料 镜头一二反映的美德和法治的内容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所以它们分别与和谐社区构建关联,设计的图示体现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建设和谐社会区需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发挥道德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 强化法律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法治的要求和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3.【答案】(1)“一水共护”的依据: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或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域共富”的依据: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或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①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②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民主素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④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等。(3)小区垃圾随意堆放。建议:增设分类垃圾桶,加强监督引导。【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一水共护”的依据可以从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等方面回答即可。“一域共富”的依据可以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 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鼓励农户参与治理,这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等有效做法,这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 发展基层民主等,据此组织答案。(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小区垃圾随意堆放。建议:增设分类垃圾桶,加强监督引导。【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阶段性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阶段性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