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4.4.1流动的组织——血液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人教2025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主要功能,理解血液作为流动组织的特性。科学思维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形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形成实验探究思维及合作能力。态度责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理解献血等公益行为的意义。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食物,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呢?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新课教学(20 分钟)蛋白质:通过举例瘦肉、鱼、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如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糖类:展示米饭、馒头、面包等常见糖类食物图片,说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70% 以上由糖类提供。解释低血糖症状,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脂肪:列举肥肉、花生、大豆油等富含脂肪的食物,介绍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多余能量。讲解肥胖与脂肪摄入过多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摄入脂肪。维生素:以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C)、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A)等疾病为例,讲解维生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让学生了解常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水和无机盐:说明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通过举例说明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性,如缺钙会导致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等,介绍常见无机盐的食物来源。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各类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主要食物来源,强化记忆。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练习题,巩固知识。记录自己一天的饮食,分析摄入的营养物质是否均衡。2. 消化和吸收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人们进食的场景图片,提问:“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利用的?食物在体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引发学生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好奇,导入新课。新课教学(25 分钟)消化系统的组成:利用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型,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依次介绍消化道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腺中的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的位置和分泌的消化液及作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包括准备馒头碎屑和馒头块,分别加入唾液和清水,在适宜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以及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食物消化有促进作用的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结合动画演示,讲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口腔内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胃内蛋白质初步消化;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肪最终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强调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其结构特点(长、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讲解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壁的上皮细胞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进入毛细淋巴管。介绍胃和大肠也能吸收少量营养物质,突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梳理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总结重点内容。作业布置绘制消化系统结构简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调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二)第二章 人体的呼吸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人们在不同环境(如雾霾天气、森林中)呼吸的图片,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进入人体要经过哪些结构?呼吸道对空气有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新课教学(20 分钟)呼吸系统的组成:通过呼吸系统结构模型,介绍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详细讲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呼吸道的作用:利用图片和视频,分别讲解鼻腔内鼻毛、黏膜对空气的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是发声器官;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结合生活实例,如感冒时鼻腔堵塞影响呼吸,说明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重要性。呼吸道与呼吸卫生: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呼吸道,如雾霾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课堂小结(5 分钟)回顾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强调呼吸卫生的重要性。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关于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制作一份关于呼吸卫生的手抄报。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人在运动前后呼吸频率变化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气体在肺内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引出本节课内容。新课教学(25 分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利用呼吸运动模型,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通过演示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从而实现肺的扩张和回缩,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组织学生用手触摸胸部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帮助理解呼吸运动原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展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示意图,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由于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血液,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实现气体交换。强调肺泡的结构特点(数量多、壁薄、外缠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简单介绍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浆运输。课堂小结(5 分钟)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强化重点知识。作业布置绘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并标注气体交换方向。调查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三)第三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 流动的组织 —— 血液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医院血常规化验单,提问:“医生通过血常规检查能了解我们身体的哪些情况?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新课教学(20 分钟)血液的组成:利用新鲜血液分层实验视频,讲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介绍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和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血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让学生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讲解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体积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结合生活实例,如贫血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有关,发炎时白细胞数量增多,帮助学生理解血细胞的功能。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加深记忆。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关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练习题。查阅资料,了解常见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的病因和症状。2. 血流的管道 —— 血管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手臂上青筋(静脉血管)的图片,提问:“我们能看到的这些青筋是什么?人体内还有哪些血管?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导入新课。新课教学(20 分钟)动脉:利用血管模型和动画,讲解动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和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举例主动脉、肺动脉等,说明动脉血流速度快,压力大。静脉:介绍静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和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通过演示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实验,让学生理解静脉瓣的作用。毛细血管:讲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结构特点(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决定了它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结合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说明毛细血管在物质交换中的重要性。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想想议议人体不断从消化系统摄取的营养物质,从呼吸系统摄入氧气。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运到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运走的?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在人体内执行着重要的运输功能?氧气呼吸系统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细胞 它们是如何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的呢?人体通过 ? 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循环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输工具是汽车流动的组织——人体循环系统的运输工具是什么呢?血液1.观察: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 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了几层?2.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3层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比重不一样血液的组成任务一、认识血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 (55%)淡黄色半透明液体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 呈暗红色血细胞(45%)血液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水(约90%)血浆的主要作用:血浆的成分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无机盐。严重腹泻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和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最多数量较少体积通常较大体积最小一般不容易看到任务二、认识血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形态功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小于正常值,会造成贫血最多运输氧异常为什么红细胞可以运输氧?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煤气(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却不易分离,影响氧在血液中的运输。应及时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结合血红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初到高原后,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会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为了避免高原反应,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加强了对氧气的运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状不规则,体积通常较大,有细胞核形态功能白细胞包围、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 护作用异常白细胞数大于正常值,表示体内可能有致病菌感染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形态功能血小板血液中血小板过少,会导致异常出血(流血不止);数量过多,则会导致血栓异常止血、凝血项目 血细胞类型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形态特点有无细胞核功能异常总结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体积通常较大,形状不规则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小于正常值,会造成贫血大于正常值,表示体内可能有致病菌感染过少→异常出血,过多→血栓成熟后无细胞核有细胞核无细胞核运输氧包围、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止血、凝血请问这位患者的血常规报告是否正常呢?红细胞数值小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贫血可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这位患者的白细胞数值大于正常值,可能体内有致病菌感染。血液的功能:血液是由多种细胞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或更多,会有生命危险,应及时输血血液不仅有运输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输血前要鉴定血型给病人输血时,应注意什么?人类最常见的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输入异型血可能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安全输血:在没有同型血可输且情况紧急时,O 型血可以缓慢少量地输给A、B、AB血型的人;AB血型的人可以缓慢接受少量的O、A、B血型的血任务三、了解输血与献血输血关系表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A A、O A 、ABB B、O B、ABAB(万能受血者) A、B、AB、O ABO(万能供血者) O A、B、AB、O血流不止者输血小板严重贫血患者输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浆成分输血: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某一成分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1.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 和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知识巩固血浆血细胞2132.血浆血浆的90%是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 ,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 和体内产生的 。水血细胞废物物质213血细胞 形状 数量 大小 有无细胞核 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血细胞较大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最多运输氧最大圆球形有最少吞噬细菌、防御疾病最小不规则无较多止血和加速凝血213(1)红细胞富含 , 含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2)血液不仅具有 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 作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离结合运输氧运输保护213知识点1 血液的组成1.【易错题】如图是人体的血液成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血液由a、b、c三种成分组成B.②包含a、c两种成分C.①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水D.①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基础通关654321知识点2 血浆2.[2023·湖北鄂州中考]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血浆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下列物质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C.无机盐 D.尿素A654321知识点3 血细胞3.[2022·山东临沂中考]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①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B.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有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D.细胞②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B6543214.[2021·湖南长沙中考]某种遗传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这种红细胞易破裂,会导致患者( )A.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出现贫血症状B.吞噬的病菌数量增多,出现炎症反应C.凝血和止血功能丧失,伤口血流不止D.代谢废物排出减少,出现中毒症状A6543215.[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血液中能将病菌包围、吞噬的成分是( )A.血浆 B.红细胞C.血小板 D.白细胞D6543216.人体的血液成分中,会在伤口处聚集,促进凝血和止血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C.血小板 D.血浆C6543217.如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B.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只能运输氧气C.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D.④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B能力突破878.血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 )A.成熟的红细胞 B.白细胞C.血小板 D.都有细胞核B879.【核心素养、探究实践】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观察到如下图像。请回答问题。素养达标9(1)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图中的[ ],此细胞中富含 ,呈红色。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填“结合”或“分离”)。(2)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的是② 。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则它的数量会 (填“增多”或“减少”)。①红细胞血红蛋白结合白细胞增多9(3)人体的血细胞有三种,除了图中的标号①和②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4)图中的空白区域存在一种半透明的液体,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它是 。血小板血浆9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包围、吞噬病菌有细胞核血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等组成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成熟后无细胞核输血与献血无偿献血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凝血数量最多体积最小成分:作用:输同型血输血原则:18~55周岁健康公民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教材习题:完成P108 练习与应用。实践性作业:思考并完成关于“献血与人体健康”的小论文或报告。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