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1《国家权力机关》教案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分别介绍了国家性质、宪法地位和实施,以及公民权利与义务 等。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通过国家制度保障,通过国家机构实现,因此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着重介绍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是对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学生通过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的学习,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本框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学生通过感受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职权,体会人民代表大会维扩人民当家作主,进而认可国家机构的构成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学情分析通过第五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因此,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国家机关及其职能。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的学习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受年龄限制,八年级学生的政治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实践体验不多。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走近国家权力机关,有助于其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形成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意意识 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收集时政新闻,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知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2.法治观念:通过研读全国人大会议议程,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增进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培养民主意识。 3.责任意识:通过开展模拟提案活动,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新闻视频片段,如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的新闻联播剪辑。2.展示新闻标题和相关图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刚才的新闻中,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那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中的第一框题 —— 国家权力机关。” (板书:6.1 国家权力机关)二、讲授新课(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展示宪法第二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结合宪法内容,讲解国家权力机关的定义和组成:“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3.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4.展示对比表格,从性质和地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讲解。5.结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程,分析全国人大的地位:“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全国性重大事项、选举国家领导人,并监督国务院、中央军委等中央国家机关工作。”6.举例说明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省级人大可因地制宜制定环保条例,但不得与全国性法律冲突;地方各级人大保证宪法在本地区实施、审查地方政府预算、选举本级政府及司法机关负责人等。”(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1)播放新闻剖析(一)的视频片段:“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统一审议。”(2)结合视频内容,讲解立法权的定义和主体:“立法权是指法律的确立、修改、废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3)提问互动:“同学们,刚才的新闻中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审议,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哪项职权呢?” 引导学生回答立法权,并进一步解释立法权的具体表现。(4)展示表格,明确不同主体的立法依据和内容。2.决定权(1)展示新闻剖析(二)的内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批准《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关于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决议》等。”(2)提问互动:“同学们,会议审议并批准《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哪项职权呢?” 引导学生回答决定权,并结合案例说明决定权的重要性。(3)讲解决定权的定义和主体:“决定权是指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4)列举决定权的具体内容,如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预算,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置等。3.任免权(1)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讨论小丽、小凯和小悦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谈谈你的看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小丽的观点缩小了任免权的范围,是片面的;小凯的表述不准确,任免权还包括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等;小悦的观点是正确的,全国人大还有权罢免国家主席、副主席等。”(4)讲解任免权的定义和主体:“任免权是指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1)播放新闻剖析(三)的视频片段:“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国务院、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讲解监督权的定义和主体:“监督权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3)结合视频内容,说明监督权的具体表现:“会议听取并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代表们提出建议,会议表决通过报告决议,要求各机关对标人民期盼,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人大的监督权。”区分四种职权总结判断要点:“立法权是制定、修改、废除法律;决定权是批准 / 表决通过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财政预算、规划;任免权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监督权是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听取、审议、审查‘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强调注意事项:“不要用材料中‘决定’这个词来判断,并非见到‘决定’二字就是决定权;听取、审议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属决定权。”三、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明确了它们的性质和地位,还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 ——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2.展示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3.鼓励学生提问:“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还有哪些疑问呢?请举手提问,我们一起解答。”4.总结升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增强法治意识和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