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流动的运河文化一河通古今,一脉传千年。作为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京杭大运河的“杭”即是浙江杭州,从杭州出发,途经绍兴、宁波,直至宁波三江口入海,如今,从河畔人家到科技小镇、从古桥渡口到文艺街区,亚运场馆沿河崛起,工业遗存重焕生机,这里的运河沿岸呈现出一派绿色生态、活力开放的现代生活景象。第一目什么是文化议学提示:你能区分出以下哪些是文化吗?你的区分依据是什么?京杭大运河黄河拱宸桥河畔人家一、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物质活动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逻辑、语言和文字等。不包含经济、政治现象方法点拨判定文化现象的方法(1)主体判定:文化是人的活动,纯粹动物的活动不属于文化,如蜜蜂筑巢。(2)领域判定: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经济现象或活动不是文化,政治现象或活动不是文化。(3)范围判定: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没有精神附着的纯粹物质的东西不属于文化,如大气、太阳。(4)行为判定:文化现象属于一种精神活动,不属于物质活动。精神活动主要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以及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状态。物质活动主要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5)形式判定: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文化为人所特有方法点拨判定文化现象的方法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小试牛刀下列现象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23年汽油价格上涨②党的二十大召开③泰山的自然风光④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⑤看电影《建国大业》⑥2023年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⑦5G技术和克隆技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大运河的漕运之便,泽被运河两岸,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景区沿岸成为传统民俗的建筑的集聚地。它不仅反映了百姓的市井生活,而且也是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京杭大运河运道提升工程于2022年5月底全面完工,实现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从凤起路到石祥路30.4公里绿道全线贯通,作为我国文化象征,拥有全新面貌的千年古运河在杭州亚运会之际也成功向国际一展魅力。议学提示:1.京杭大运河既是旅游黄金景区,又作为当地名片展出国际,这体现出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文化具有哪些特点?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不与经济政治发展始终完全同步。文化可能先于经济、政治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相互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关键词:文化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彼此渗透、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三、文化的特点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些秀美的风景能称为文化吗?将它拍摄成艺术照片称得上文化吗?风景本身不是文化,将它拍摄成艺术照片可称得上是文化。三、文化的特点特点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三、文化的特点特点3: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①含义: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②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作用)③表现: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非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刺绣文化通过衣物做载体与野蛮对立,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推动、促进先进文化……促进落后文化……阻碍①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义、狭义四、文化与文明小结1:什么是文化第二目文化的功能古老的运河从悠久历史中走来,必将流向未来历史长河。中国大运河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作为泱泱中国的历史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壮举,中国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是当代中国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结合所学与实际,思考运河文化从古至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作用?·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天下一统的生命线·沿岸孕育出杭州、苏州、扬州等许多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四大名著以及《儒林外史》《桃花扇》都是产生于运河文化带的作品·沟通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造就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长廊·推动商业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碰撞·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标识,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分角度: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对社会)文化的功能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对个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文化的功能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意:文化的力量与功能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认为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将文化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文化的功能难点突破(1)从地位上讲,文化属于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2)从领域上看,文化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3)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起阻碍作用。(4)从过程上看,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是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正确认识文化的影响(1)(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落后、腐朽……阻碍……。(4)(文化对社会的功能)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注意: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5)(文化对人的功能)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文化对民族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综合国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知识梳理文化的功能(意义、作用)课堂总结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文化的功能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广义、狭义)文化的四大基本功能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文化对民族的影响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文明文化的载体学以致用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解析】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解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呈现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并不能抹杀三者之间的区别。×××易错易混分析4.文化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解析】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易错易混分析5.器物、行为、制度等文化载体就是文化本身。×【解析】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7.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现象。【解析】人类全部精神现象【解析】文化对社会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1.“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且不断完善。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牛活,一直沿用至今。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推动发展的功能③文化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2.2021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发布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目标。我国重视职业技能培训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③职业技能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社会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