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件(共33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件(共33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要月亮还是六便士?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什么是三观不同?
《月亮与六便士》里写道:
“你敬畏天理,他崇拜权威
这是世界观不同
你站在良知一边
他站在赢者一边
这是价值观不同
你努力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他努力是为了做人上人
这是人生观不同”
议题一
你会选择月亮
还是六便士?
——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月亮是那崇高而
不可企及的梦想
六便士是为了生存
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如果只能二选一,
你会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为什么?
象征梦想与信仰
代表安逸与舒坦
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完成了
一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只要“六便士”我会活得庸俗
要“月亮”
理想和信仰
让我更充实
只要“月亮”
我会难以生存
要“六便士”
现实和安稳
让我更满足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其关系
(1)含义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2)关系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基 础
体 现
认知
(值不值得)
行为
(去不去做)
价值: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概念辨析: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人们对事物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认知
(是什么)
认知
(值不值得)
行为
(去不去做)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基 础
体 现
基 础
1.天空中有月亮
2.今晚月色真美
3.去山顶看月色
4.面包店放了很多面包
5.面包真好吃
6.买了半斤面包回家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连线:
“月亮”或“六便士”对我而言有没有价值?
有什么价值?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我选择“月亮” or 我选择“六便士”
你的头脑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将“月亮”与“六便士”放在了我们的人生阅历或实践经历中去分别衡量它们的价值。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心中的“月亮”不同,“六便士”也不同。不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 定
社会实践
价值观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基 础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影响人们的行为。
点拨
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性质及作用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都是社会意识的范畴,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才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但从根本上说,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物质主义时代
后物质主义时代
人们在追求幸福时更加关注精神满足的时代。更多人开始思考内在的心理、情感状态、更有意义的生活。
以物质为生活的第一和中心要义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财富和物质积累是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更多人选择“六便士”
更多人选择“月亮”
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1)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 定
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
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①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意义
强调客观因素
在课堂中,有同学选择“月亮”,有同学选择“六便士”……
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古树之争”
主体差异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2)主体差异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阶级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②角度不同
立场不同,则价值观不同,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利益不同
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强调主观因素
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议学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其关系
(1)社会历史性
(强调客观因素)
(2)主体差异性
(强调主观因素)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社会实践
(1)含义
(2)关系
(3)区分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议题二
满地都是六便士,
他却看到了月亮
——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有人说,六便士是“阳”,是生活的明线,月亮是“阴”,是生活的暗线;
有人说,月亮是我们心中永恒追求的目标,拥有六便士是为了更好追逐月亮,等我攒够了六便士,再去找月亮;
也有人在满地都是六便士时,抬头看到了月亮……
2024年4月,美国多所高校爆发声援巴勒斯坦活动,呼吁加沙停火。学生们高喊着“解放巴勒斯坦”,在校园搭起帐篷走上街头抗议,教授们手挽手组成人墙,保护学生不被暴力抓捕。“你害怕吗?”“不,我认为加沙的孩子们比我更害怕。”“你为何如此坚定地留在这里?”“因为我们清楚我们站在正确的一边,如果我们不站出来,谁还会呢?”美国父亲发现女儿出现在大学抗议活动中,尽管非常担心,却选择支持女儿,“如果她宁愿为巴勒斯坦而战被捕,我会是最幸福的。” 当25岁的亚伦布什内尔俯身奔向火海时,我们就明白,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为什么我们会热泪盈眶呢?
因为百年前有一群青年也在这样做
◇ 他们是如何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
你为何如此坚定地留在这里?——因为我们清楚我们站在正确的一边。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这条路只要坚持地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个人类大同的美好世界” “我走了一路,也找了一路,后来我终于明白,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我能活成什么样,而是为了我能让大多数人活成什么样”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产生
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
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根本的
衡量尺度
最高的
价值追求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特征
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阶级性;角度不同;利益不同。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判断标准 原因 要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产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特征: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①特征: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阶级性;角度不同;利益不同。 ②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1)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3)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4)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归纳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
一般标准
根本的
衡量尺度
最高的
价值标准
最高的
价值追求
具体标准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课堂总结
(一)什么是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
1.含义及其关系
2.产生
3.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性
主体差异性、阶级性
(二)如何作出正确的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
1.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方法论: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
2.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最高价值标准)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原理总结
原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
课堂练习
1.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曾是孩童都会唱的歌谣。随着学业负担加重,劳动教育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学生劳动意识日益淡薄。对此,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润美,需吹响回归的号角;但也有人认为只要考试得高分进名校,劳动教育无所谓。这表明( )
①利益、需要不同,人们的价值判断有所不同
②价值判断因为主体差异性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劳动价值的判断,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表明利益、需要不同,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也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①④正确切题。价值判断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②表述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表述错误。
B
2.一项调查显示,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等成“00后”向往的职业。在他们眼里,薪水、稳定性早已不再是最主要的考量点,“有趣”成为他们择业时的重要指标。这说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社会条件变化而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会不同
③“有趣”成为主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薪水、稳定性早已不再是“00后”在职业选择上最主要的考量点,“有趣”成为他们择业时的重要指标,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社会条件变化而不同,也说明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会不同,①②正确切题。③④表述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依然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
3.重庆森林火灾发生后,救援力量多方集结,山上山下双线鏖战,志愿群众众志成城,只有一个个奋力前行的身影,没有畏战退却的战士。有连日战斗的消防员,有顶着高温、骑着摩托为灭火队伍送物资的青年……在这场山火救援中,人们看到了无数英雄,逆行中的力量是燃烧的精神火焰。“灭火英雄”( )
①在利益冲突时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②重视和发展自己的正当利益与集体利益
③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利益
④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灭火英雄”在利益冲突时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利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通过自觉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正确切题,②不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④表述错误。
A
4.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新时代的科普工作需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要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服务大局,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料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分析新时代科普工作需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的合理性。
【答案】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能使之成全社会的价值引领。
②科普工作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顺应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科普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要求。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